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刘卫琰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刘卫琰 发自北京
近日,成都、上海等地悄然出现的平行进口汽车展厅,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这些新展厅的出现,不仅意味着各地汽车经销商对于平行进口汽车业务的投资不断提速,也意味着在新的进口车流通模式不断涌现后,2015年我国进口车市场将迎来新的挑战。
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国机汽车,600335)市场部高级经理王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2015年,我国进口车市场很可能将呈现个位数增长,进入库存调整期,增速降至近五年来新低。”
分析认为,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跨国企业和汽车经销商矛盾持续升级,加上福特锐界、凯迪拉克ATS、英菲尼迪Q50L等主销进口车型在近期纷纷导入国产上市,诸多因素都将对2015年的进口车市场带来巨大的压力。
实际上,进口车市场的低迷状况在2014年已经初现端倪。来自中国进口汽车市场数据库的统计显示,虽然2014年我国进口车销量出现13.2%的增幅,但是增幅呈现逐月下滑的态势,其中11月进口车销量同比下滑6.6%;同时,由于汽车进口量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去年底进口车库存和市场优惠幅度均创下近年的新高。
进口车价格逼近历史低点/
根据中国进口汽车市场数据库发布的数据,2014年12月我国进口汽车13万辆,10月、11月分别为11.9万辆和12.06万辆;前11个月,海关共进口汽车129.3万辆,同比增长22.8%,月均汽车进口量为11.75万辆。
从2014年全年来看,我国累计进口汽车142.3万辆,同比增长21.6%,增幅创下近三年来新高。其中,乘用车进口量达到141.1万辆,同比增长21.9%;推动进口量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依然是SUV车型。
2014年,海关统计共进口SUV车型89.3万辆,同比增长24.5%,进口量和增幅均高于轿车和MPV车型。轿车和MPV车型分别累计进口46.5万辆和5.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2%和11.9%。更重要的是,SUV车型在进口汽车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从此前的61.9%增加到63.3%。
在供给量增加的同时,SUV的销量也在快速增长。统计显示,在去年销量前十的进口车车型中,9款为SUV车型。其中,丰田普拉多共销售4.17万辆,同比增长28.3%;雷克萨斯ES销售3.53万辆,同比增长18.8%;Jeep指南者销售3.47万辆,同比增长22.13%。
在高进口量的压力下,危机已经开始显现。去年下半年,我国进口车市场销量增速开始逐步下滑,其中7月增幅为13.1%,8月增幅下滑至4.9%,10月再度下滑至0.3%,11月则下滑至-6.6%,12月虽有所回升,但也仅为0.8%。
据统计,2014年我国共销售进口车115.75万辆,同比增长13.2%。从去年全年汽车进口量与销量简单计算,约有26万辆的进口车库存。截至去年12月底,进口车库存指数达到4.21,进口车的市场价格也逼近历史最低点,让利幅度达到10.7%。
进口车市场进入全年调整期/
去年下半年,随着进口车供给和需求矛盾日渐突出,国机汽车曾预测,“进入第四季度,进口车市场很可能将进入库存调整期。”然而,此次调整并没有如期而至。
王存预计:“这一轮的调整将延后至2015年,然而由于经济、政策、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轮的调整很可能将长达三个季度甚至一年。”
目前影响进口车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速已经明显放缓。来自国机汽车的预测,未来我国经济将告别此前10%以上的高速增长期,稳定在7%左右。
就政策环境而言,在已经修订完成的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中,已经为非授权销售方式开辟了通道,平行进口作为非授权经营的重要方式之一,也将正式获得合法身份。
同时,在2015年初上海自贸区平行进口试点正式开始运行这一利好消息的刺激下,目前包括庞大集团、亚夏汽车、广汇集团等在内的多个汽车集团已经开始备战这一业务。随着这一业务的发展,凭借平行进口具有的价格优势,无疑将对授权经营的进口车渠道带来一定的冲击。
此外,未来进口车3C认证将有油耗标准、三包政策、召回等相衔接的政策,在规范进口车业务运行的同时也将对其进口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与政策转变相伴的是,经销商和跨国企业之间的博弈也在升级。自从去年底经销商“反水”,要求宝马对其巨额亏损进行补贴开始,经销商向跨国汽车要求补贴的事件不断蔓延。截至目前,包括宝马、奔驰、奥迪、大众等在内的多个跨国企业分别向经销商发放了高达数十亿元的补贴;此外,沃尔沃、保时捷等在内诸多汽车品牌的经销商补贴方案也在谈判中。
据此,国机汽车预测:“在诸多压力之下,明年进口车市场的增幅将回落至10%左右。如果今年实现国产的车型的上市时间早于预期,那么进口车市场增速很可能将回落至个位数。”
根据国机汽车的统计,今年进口车市场将迎来超过60款的全新和改款车型,其中福特锐界、Jeep自由光、英菲尼迪QX50、路虎极光等多款SUV车型均将国产。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