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巩胜利:“三元”鼎立:人民币需自我超越

    2015-01-28 01:07

    ◎巩胜利

    在2015年的头20多天,美元走强,人民币即期汇率却创下历史最大跌幅。1月26日,人民币即期汇率最大跌幅逾1.94%,逼近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2%的单日中间价浮动区间。

    人民币进入双向波动周期

    从2014年初到2015年1月25日,美元对一揽子约15种国际货币升值超过了14%。但只有中国外汇市场可谓是上演了一幕幕惊变。1月26日,人民币早间连续第二天大跌,贬值幅度逼近中间价的2%,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允许单日浮动的底数下限。美元对人民币即期最高报6.2572,1月23日收盘报6.2267。人民币即期较中间价折价达1.9%,创历史最大幅度纪录。

    由于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 (不能自由汇率上下、不能自由兑换进出),今天的人民币面临“双刃”变动:一方面,对美元大幅贬值;而另一方面,人民币对其他全球主要国家货币仍出现全部升值状况。1月22日,欧元QE实施,致欧元对人民币上周跌至7以下,这也是2001年以来首次。澳元对人民币也跌破5大关。

    从2015年1月中旬开始,美元指数开始更加走强,人民币对美元一改年初的升值态势,出现大幅震荡贬值。从欧元QE开始,人民币贬值速度突然加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月22日的收盘价6.2095到1月23日的6.2542,两个交易日贬值了将近450个基点,为近年来罕见。这也影响了中国国内很多有美元业务负债的境内外企业,最近想要以美元结汇的中外企业明显增多。

    虽然近来人民币即期汇率大幅走低,交易者的反应还是比较理性的,并没有出现大量恐慌性的抛盘;因为2014年底,中国也经历了几次人民币大幅贬值,包括随后又有一个大幅升值的行情,这跟现在人民币进入一个双向波动的周期有关,投资者也逐渐适应了人民币双向波动下的心理预期,客户们早就有了相应的套期保值策略。但在美元持续升值、欧元持续贬值的2015年,人民币的决策将更加艰难。

    欧元向下 美元向上

    中国人绝大多数不善于外汇买卖进出,除了在过去的2014年美元升值超过13%以外,最近美元一如既往的进入历史性升值通道,美元成为全球包括中国人的瞩目焦点和生活的不可或缺,这是美元2015年无法改变的方向……相反,只有15年历史的欧元跌得太厉害了,所以欧元与美元争宠,有很多人徘徊在美元与欧元之间,来回换手,有的将欧元换成美元了。但不管是美元还是欧元,都成了中国人的投资概念,并随着美元、欧元先后实施QE,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

    2014年,中国出境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为全球之最,如果想出去玩的话,享受高品位的旅游,现在去欧元区、北欧等绝对是比较划算的兑换时点,但是投资的话,欧元不合适,因为欧元贬值还会继续,美元继续升值,就是拿在手里也等于是在投资、享受高回报。

    2015年才过去不到一个月,欧元对人民币已经跌去了5.5%,1欧元对人民币“破7”之后,还将继续下行。1月26日欧元对人民币报6.9575,再度刷新2013年以来新低。欧元对一揽子国际货币综合跌了超过7%,受欧元实施QE影响,1月23日欧元对美元汇率自2003年9月以来首次跌破1.12,创12年来新低。随着美元向上升值、欧元向下贬值,美元、欧元、人民币这三大货币占全球货币市场超过95%,但美元向上、欧元向下,人民币砥柱中流的政策逐渐分化。有经济学家认为,未来美元对欧元达到一比一不是没有可能,且是全球市场人士心理预期。笔者认为,美元对欧元达到一比一,短期内不会成为现实,这个过程需要技术、实力、全球货币以及做架构实施的调整才行。

    中国货币政策该不该宽松

    在美国QE六年之后,美元终于进入升值通道,日元大幅贬值,欧元大幅贬值,新兴国家货币几乎无一幸免地大幅贬值,只有美元和人民币表现非常强势,虽然人民币赢得了负责任大国的货币称号,但人民币在美元、欧元双重压力之下越来越难以维持强势,出口会继续受到压制,过剩的产能无法消耗,人民币与一揽子国际货币汇率兼容,国内经济动力则要付出更多、更大的货币成本等,降低中国所有运行成本是中国经济高质量、与国际接轨、有国际竞争力的根源所在——降低人民币基准利率、准备金率。

    1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已经创下了7个月新低。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中间价也开始贬值,这是过去很少出现的。过去一直是人民币即期汇率贬值,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中间价却升值,央行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持人民币的强势,来为人民币护盘。现在中国即期汇率和中间价同时贬值,说明了央行的态度。不要低估这个信号,这个信号的释放已经明确说明了人民币开始迎接全球性货币战争了,顺应全球经济大趋势。这对中国经济是好事,有利于中国的出口,有利于中国过剩产能的消化,是中国经济运行的质量实现重大提高的契机。

    中国应当尽快降低货币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以与GDP向下与货币利率相适应。如果没有近期美国退出QE,并临界加息,全球资本开始回流,导致全球货币环境供需失衡,也就不至于会有大规模的货币战争发生,美元占全球货币市场超过65%的市场份额。同样,资本也在流出中国,使得中国的基础货币下降,从外汇占款环比负增长就可以看出。而中国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0%,全球最高,当年本身就是为了应对热钱流入而建立的资金池,现在资金外流,那么也就应当将资金池的钱放出,对冲资本的外流。现在,占全球货币市场份额超过33%的欧元也开始QE,人民币又何以不放开更宽松的货币策略,以适应中国经济GDP向下、维持中国经济的合理增长?

    中国应当逐渐下调经济增长速度和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消解全球原油、铜、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周期性暴跌的价格,而这些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调速度并不可怕,经济数据差一点也不可怕,但要为长远的中国经济战略利益高屋建瓴。要学会像美国那样,通过调整经济数据,对金融市场的一些产品进行战略调控,中国必须要有这样加强对全球商品定价权的影响。

    (作者为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山水水泥少数股东“倒戈”向法院申请禁止中国建材入股

    下一篇

    张茉楠:人民币国际化何以真正实现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