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丁舟洋 发自成都
每经实习记者 丁舟洋 发自成都
万科布局成都15年来,早期可谓独领风骚,最近两年却稍显沉寂。卧薪尝胆后,2014年成都万科再度苏醒。
今年1月初,成都万科总经理张晋元走马上任,在成都刮起一阵销售风暴。据统计,2014年万科成都在售项目达13个,是万科进入成都15年来同时在售项目最多的一年。仅2014年上半年就吸金超25亿元,回归成都楼市销售额前三名,以黑马姿态再度崛起于成都楼市。
在营销策略上,成都万科也一改过往低调,从2014年春节推出“365天全天候不打烊”计划,到此后万科集团购房中心落地蓉城、推出全民经纪人平台“万享会”,一系列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营销创举,使2014年成为成都万科“营销年”。
“在外界看来,万科今年集中发力,但其实只是一个持续的动作。”张晋元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成都万科有7个项目入市、开盘,今年正好到了结出果实的时候。经过几年酝酿,终于看到有全产品线覆盖的时刻出现。
新帅“三把火”攻坚马年
成都透明房产网公布的2013年度房地产企业全域成都销售排名前20强榜单中,成都万科以39.86亿元的备案金额排名第七,销售备案面积也以41.66万平方米排名第七。
万科于1999年进入成都,一度领跑成都楼市销售排行榜。但如今仅从业绩表现来看,已被后来者如保利、绿地等大型房企超越。
回顾2012年,成都万科曾以52.07亿元的销售备案总额,排在成都保利的71.88亿元之后,位列第二。缘何2013年销售业绩相较此前两年明显下滑呢?
据接近成都万科的业内人士指出,2013年成都万科多个项目都在下半年推出,有的销售节点甚至到了年底,因此销售业绩受到一定影响。另外,此前成都万科的产品以普通住宅为主,似乎“不太适应2013年底推出的高端项目操作”。
2014年1月初,成都万科总经理张晋元走马上任,这位新掌舵者在上任之初就加码营销,在春节长假过后取得首战胜利,让成都万科重获信心。
在今年2月的春节长假里,成都万科一改原来春节期间楼盘大多不营业的行业惯例,推出了“365天全天候不打烊”的计划,并在短短的7天长假里实现了累计认购金额2亿元的业绩,几乎是其他本地房企同期的总和。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万科的营销队伍也有调整,4月杨培文由西安万科品牌总监任上调任成都;6月,原中海地产谭丽加盟,就任成都万科营销总监。
“与其他开发商内部人员流动源于业绩压力不同,万科成都2014年的变动,更多来自由上而下的团队建设与营销打法的转变。”一位接近成都万科的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着年初万科成都总经理张晋元上任,营销被视为公司全年关键环节,业内普遍将2014年称为万科成都“营销年”。营销管理部亦重组为营销管理中心,试睡、万科购房中心、三好房等营销手段频繁推出。
在谈起今年的销售目标时,张晋元还是显得低调:“万科从来不讲具体的销售计划,而是更关注经营上如何周转得快一些,更关注怎样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成都万科也没有明确的销售目标,但应该说将比去年的目标高一些。“成都在售的有13个项目,平均可售面积20万平方米。”
今年上半年,成都万科以“整合营销”这一非常规打法,一举回归成都楼市前三。在成都业内人士看来,与万科在全国的整体表现相比,成都万科今年市场表现越来越像一个领跑者。
布局全系产品 重回一线
张晋元上任伊始就提出了“整合营销”的思路。在他看来,深耕成都15年的万科,到了为城市提供更综合与更多元服务的时候了。
张晋元表示,“从 ‘首置首改’到高端,从住宅到商业到写字楼,从主城区到高新区,到新都比较宜居的地方,都有万科的项目。”所以,成都万科今年是有条件来做集中发力、整合营销的事情。
2014年,万科以横扫成都的态势“东南西北”全线爆发。其中包括城东的万科·金色城品、金色城市两个刚需物业,精装,靠近地铁,定位改善型置业和首置群体;而城南的大源,万科·金域名邸则瞄准中高端客户需求。此外,万科五龙山、天逸、公园5号三项Top系产品,也以高端定位,进入成都豪宅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也被外界认为是万科的“商业地产”年,成都则被视为万科试水商业模式的试验田。对此,张晋元以“做城市配套服务商”来表述万科在成都商业地产领域的动作:“我们对商业地产的理解其实与对住宅的理解是一样的。过去万科做住宅成功,是因为做主流、做刚需,在非住宅业务上我们同样坚持主流市场需求。”张晋元进一步解释道,例如住户要买东西,超市就是需求;住户要看病,医院就是需求;孩子要上学,学校就是需求;老人要养老,养老就是需求。
在张晋元的概念里,商业地产不是狭义的零售,还包含养老等广义需求。“在成都我们会对教育、养老领域进行尝试。我们已经在万科城市花园建立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非住宅领域,万科不是单纯地只做购物中心或者写字楼。”
张晋元还透露,万科正在寻找建立物流基地的机会。“从全国来看,这个市场供小于求。在这一领域我们没有时间表,只要有合适机会,我们会立即去做。”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