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陶力 发自上海
每经记者 陶力 发自上海
饱受假货困扰的电商圈,正在掀起史上最大规模的打假运动。
昨日(12月23日),阿里巴巴首次向外界公开其大数据打假模式,并发布线上线下联动打假的未来趋势。据悉,这是该公司成立15年来,首次向社会透露其打假工作机制。同时,一号店、苏宁易购、京东商城等多家电商平台也在近日开始严查平台内售假现象,并对售假商家进行了惩罚。
阿里巴巴首席风险官邵晓锋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从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阿里集团在消费者保障及打假方面的投入已超10亿元。
据悉,2014年前三季度,阿里配合品牌权利人年处理600万条侵权商品链接,配合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办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0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近400人,涉案金额近6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在电商行业尚未建立完整的秩序和法制时,阿里带头发起的打假行动,如果能处理好大数据分析证据与个人隐私的关系,整个行业将会因此受益。
借助大数据分析打假
今年“双十一”促销期间,天猫平台销售额一举突破571亿元。这一数据创下记录的同时,假货的投诉量也在激增。
12月18日,阿里巴巴发布的《2014淘宝联动警方打假报告》称,“2014年淘宝与公安机关联合破获假货及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8个集群,涉及案件1000余起,打掉200多个制售假的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近400人。”据悉,这是阿里巴巴在上周第三次发布打假进展。
阿里巴巴赴美上市之前,便有投资界人士担忧,假货问题是其存在的最大风险,且随时可能引爆。
不久前,在浙江乌镇举行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主动提及假货问题。他表示,解决假货问题只能靠互联网,因为在线上能很快查出谁在卖假货、生产假货,警方可马上跟进。
邵晓锋进一步解释称,阿里巴巴会从商品和商家两个维度去建立各种复杂的模型,并对实时的商品和商家的交易行为进行监控。很多线下制假产业链都有地域性特征,通过大数据很容易标识出全国线下重点区域。“但是这些数据不能完全公开,我们只能去防范,没有打击的权利。”
此外,淘宝网正在从 “实名认证”向“实人认证”迈进。2014年淘宝的实名认证升级,根据用户不同情况,额外要求根据指定手势拍照、手持当地报纸拍照,甚至工作人员电话核实等。
邵晓锋表示,互联网和电商平台本身不产生假货,假货问题的根源在于线下。“为了更加有力地给各级政府部门推送精准的打假信息,公司基于网友举报、权利人投诉等多维度信息,不排除在将来发布全国线下假货分布及流通地图,全面客观地展现线下假货分布情况,并对重点区域、类目等信息进行标注。”
电商打假有待破局
在国内商业的发展过程中,围绕假货的话题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随着电商的兴起,假货开始从线下渗透到线上。
在2013年 《中国商标战略年度发展报告》中,国家工商总局共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共8.31万件,查处网络侵权案件300余件。如果按照最高的399件计算,网络侵权占比约0.48%。
与此同时,电商购物的满意程度并不令人乐观。12月21日,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柴海涛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国家质检总局近期对几大电商平台质量抽查显示,我国的电商产品不合格率达到26%。
假货的投诉也频见诸报端,为行业发展蒙上了阴影。零售行业研究专家张阔表示,假货的源头主要在线下,与电商贡献的GDP相比,线上售假的占比可以忽略不计,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商打假没有责任,恰恰相反,打假很大程度上需要电商企业参与,净化零售环境。
资深互联网观察人士郝智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假冒伪劣商品的主要源头在网下,要抓住源头进行治理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么多年来的治理就像割韭菜,造假者改名换姓到另一个平台继续制假售假,源头很难清除。”
不过,他认为,由于有完善的数据记录、严密的规则、先进的技术手段,网上购物平台应该能够比网下购物平台更好解决假货问题。“打假需要从多层面多维度入手,要广泛依靠电商平台,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打假治假方面的作用,并要加大处罚力度。”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