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天津自贸园区方案分别在2013年年底和2014年1月就通过了部委层面的批复;而“黑马”福建自贸园区方案,至今还在商务部等部委层面调整。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周洲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周洲 发自北京
第二批自贸区名单落定,广东、天津和福建成为赢家。
在12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正式宣布了中国自贸区扩围的消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像上海自贸试验区那样在三地建立自由贸易园区,但只是给了一个框架,3地自由贸易园区方案还需要“抓紧制定”,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调整实施相关法律规定;广东、天津自贸园区方案分别在2013年年底和2014年1月就通过了部委层面的批复,今年4月份之后,两地自贸区方案被要求再作修改,等待国务院批复;而“黑马”福建自贸园区方案,至今还在商务部等部委层面调整。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4个承担中国建立和完善现代治理体系改革任务的自由贸易园区,在对外探索上与国际规则相接轨,对内则以扩大开放来倒逼和深化改革。他们在中国目前的经济改革过程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任务——“啃改革中最硬的骨头”。
需要注意的是,四个自由贸易园区的英文称作FreeTradeZone,简称FTZ。而国际上的自贸区则指多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就贸易开放、取消关税壁垒、降低关税而达成的互惠互利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政策,英文为FreeTradeArea,简称FTA,例如中国刚刚完成实质性谈判的中韩自贸区和中澳自贸区。前者中四大自贸园区属于狭义上的自贸区。
自贸区将啃硬骨头
历史是相似的,又是不同的。
如今的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的四大自贸区,不禁让人联想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厦门、珠海和汕头四大经济特区。两者都是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创举,都属于“啃改革的硬骨头”。
现在回头看,当年深圳经济特区先行先试设立的出口加工企业似乎也没什么“高大上”,但深圳经济特区解决的是意识形态能否“转过弯”来的问题。按照西方标准建立企业、允许公司有差别和企业家利润的存在等问题,在1979年的确是个重大突破。
现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在试行的金融服务业开放、政府职能转变、现代治理能力的完善等,包括事前审批转为事中事后监管等改革,都是倡导了很多年但没有落实的理念。所以,两个时期的四个特殊区域,都是“啃改革硬骨头”的开始。
但二者也有很大的不同。
四大经济特区当年获批建立时,没有明确的改革时间表,没规定 “几年时间一定要达到某个目标、建成什么结果”,没有时间表和具体任务,意味着深圳经济特区可以在一个一穷二白的小渔村的基础上,摸着石头慢慢过河;而上海自贸试验区在酝酿期,就承载着3年内建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整套现代治理体系的重任,其建设是在已有基础的外高桥综合保税区等4个特殊监管区域上进行的。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广东、天津和福建三个新自由贸易园区,是在已有的园区和新区基础上建立,而不是重新规划、从无到有。
现在的自由贸易园区比起当年的四大特区,目的性更强、时间更紧迫、压力更大。与当年四大特区建立时,一下子把企业的税收降至15%不同,四大自由贸易园区强调不会有特殊的优惠性政策、不准备打造“政策洼地”,目的是建立良好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营商环境。而这种环境的建立,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
反映在企业的热情上,跟当初四大经济特区建立时企业扎堆进驻不同,当下有进驻自由贸易园区意愿的企业更多趋于理性。
一些外资企业反映,感觉不到上海自贸试验区开放的“巨大影响”。外资企业希望看到完备的法律、高效的政府监管、具有国际规范的税收等各种制度完善的营商环境,也自然会把上海自贸试验区跟西方国家的自贸区作对比。正因如此,上海自贸试验区在“软件”上的建立更需时间,对企业的效果也不是爆炸式的,而是潜移默化式的。
福建主打“台海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在第二批自贸园区名单中,福建方案没有最后敲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将包含厦门和平潭两个片区,但最终能有多少区域划入自贸园区范畴还未确定。
福建自由贸易园区起初申报的范围包括厦门、平潭、福州和泉州四个片区,总面积达450多平方公里。按照其初步申报方案,福州探索全方位开放;厦门立足于现代服务业等新型业态;平潭综合实验区重在对台;泉州定位生产性服务业合作。但目前据知情人士透露,福州和泉州片区是否能纳入自贸园区还待定。
厦门作为经济特区,最具备试验条件,厦门的综合保税区、两岸金融中心、海沧港区、厦门东渡港区都有不错的条件。知情人士称,厦门综合保税区肯定包括在自贸园区里,但不一定所有范围都能包括进去。
“现在,福建自贸园区包括哪几个点、这几个点里的园区和新区哪些能划进去还在调整。”曾为福建自贸园区方案提供咨询建议的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自贸区研究院秘书长陈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福建自贸园区的获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打出的 “台海经济一体化”这张牌。
“如果台湾地区的自由经济区与福建自贸园区对接,两岸建立了一体化的自由经济区,那么对台湾地方的经济拉动作用将十分明显。”陈波说,这张“经济牌”打好的话,肯定有利于两岸政治关系稳定。这也是福建自贸园区要加速落地的现实原因。
此外,由于有了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经验,福建自贸园区借鉴加创新的进度指日可待。
上海金融经验暂难复制
关于上海自贸试验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除涉及法律修订等事项外,在全国推广包括投资、贸易、金融、服务业开放和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的28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推广6项海关监管和检验检疫制度创新措施。
陈波说,海关6项监管检验检疫制度创新措施在全国推广起来难度和风险系数最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海关监管效率比较高,海关6项改革推广到全国不存在风险。”
9月,长三角开始通关一体化试点,现在京津冀和粤港澳也开始施行通关一体化。这3地的通关一体化已经辐射到中国主要的经济区域,因此推广到全国难度较小。
而“包括投资、贸易、金融、服务业开放和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的28项改革试点经验”,陈波认为有一些选项可复制推广的力度估计不会很大,尤其是金融开放。“因为金融开放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部的力度都不是很大,所以它的复制推广力度就会更小。”他认为,金融方面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由上海市推广到全国比较可行。此外,不涉及国家安全和经济产业安全、风险也不大的制造业、服务业开放也可向全国推广。
对3个即将新建的自贸园区来说,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外商投资备案改革、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是可以借鉴的。
陈波认为,这3地的负面清单跟上海差别不会太大,总体相似,在地区特色部分将会有微调。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负面清单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产业,60%的内容不属于上海自贸试验区内的,所以说上海为别地的自贸园区负面清单试验已经打下了基础。
陈波称,未来粤港澳自贸园区主要学习和借鉴港澳的高端服务业和金融业、天津自贸园区主要优势是远洋航运船舶以及相关的融资租赁、福建自贸园区主打台海经济一体化,在这些优势和特色上,各园区的负面清单也许会有差异。
4家自贸园区竞争,能够促进改革进度。
陈波认为,粤港澳自贸区可能实践会更快一点,在政策落地和有效性方面可能比上海效果还要好。“长期以来广东处于东南沿海前哨位置,思维灵活性强,改革决心比其他地方要大。”
中部六省的内贸机会
西部某省商务厅负责人曾提出,希望此轮自贸园区的改革试点也能给西部个机会:“改革开放就是从东南沿海先开始的,西部老是最后被惠及。这次希望国家能够一视同仁。”但最后自贸园区都给了沿海城市。
对此,国内学者的意见也不统一,有学者认为内陆城市和沿边城市也可以设立自贸园区。
但陈波认为,自贸园区没有必要遍地开花。“就像现在的保税区一样。这几年新设的综合保税区,意义都不大。因为已经太晚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早就突破了保税区的范围,区内外差别不大。”
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一期改革任务给的期限是3年,3年之后还要进行哪些改革尚未知。如果全面开花,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没有试验的必要了。
“各地都想为自己要一点政策,拉动当地经济发展。”陈波表示,但中西部城市是否具备自贸园区试点的基础,得打一个问号。“某些省份的年贸易量,还比不上苏南一个城市的贸易额。那么少的贸易量,如何进行自由贸易园区改革呢?如何依葫芦画瓢借鉴上海自贸试验区关于贸易便利化的措施呢?”
在陈波看来,西部城市不需要像上海自贸试验区那样的自贸园区,而是需要像上海自贸试验区那样的精神,也就是中央放权、地方政府根据各自经济发展特点制定出自己的改革政策并且有权力去实施的精神。
他举例道,在一个贸易量不大的中部城市,该市的自主创新园区和综合保税区大面积重合,却设立了两个海关。“部委‘婆婆’多,监管和干预太多,地方想要改革举步维艰。中西部城市其实要明白,要的不是政策,而是国务院授权部委松绑。”陈波说,如果能够从国务院层面获得部委授权松绑,即使没有“自贸园区”这顶帽子,那么地方的诉求也达到了。
从现实来看,西部省市仍然保有15%的税收优惠,沿海省市有政策,只有中部六省(河南、山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优惠和先行先试的机会都没“捞着”。陈波认为,中部六省具有申请改革试点的机会,但重点不是外贸,而是内贸。“中国非常需要设立一个内贸流通体制改革试验区。”陈波说。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再向实物贸易发展的空间不大,外贸壁垒已消除得差不多了,但内贸流通体制一直是多年未破的顽疾,他进一步表示,“内贸的改革尝试应该从中部六省的某个城市或区域开始,中部具备产业、资源和地缘的试验条件。如果能将内贸市场流通的试验做好、研究如何打破内贸壁垒,这就取得了跟上海等四大自贸园区一样的改革成果和意义。”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也称,相比于外贸、外经贸领域,内贸的法律法规很少,商务部今年的《商品流通法》、《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典当业管理条例》、《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条例》“一法三条例”已列入到国务院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
《《《
天津自贸园区挂牌在即 有望对接中韩自贸协定
每经记者 周洲 发自北京
如果按照上海自贸试验区从获批到挂牌成立的速度,天津自贸园区挂牌成立应该是在两个多月之后。根据天津自贸园区此前的方案,天津的特色和定位很明确:远洋、航运船舶以及相关的融资租赁。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自贸区研究院秘书长陈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天津自贸园区还有两个区域利好: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已经大致敲定的中韩自贸区以及正在谈判中的中日韩自贸区。明年中韩自贸区有望正式实施,届时天津自贸园区还可以成为中韩自贸区框架协定的试验先导区。
较早探索自贸园区
2013年夏,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就提交了自贸园区方案申请,与上海自贸试验区提交方案是同一时段。天津港集团也于当年启动了东疆二岛规划,计划5年内投资500亿~600亿元填海造地40平方公里,作为自贸园区获批后的载体。
东疆保税港区自2006年获批起就在探索自贸园区建设,在2007年12月一期封关时,获得的贸易便利化政策已经接近自由贸易园区的标准。
2013年1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视察天津时,天津市委召开常委会议,在金融租赁方面重点提到: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作为中国融资租赁产业聚集区,凭借多项全国领先的融资租赁创新模式,已经成为中国航空租赁中心。未来,配合滨海新区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东疆将在租赁产品、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进一步发力。
天津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李胜利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天津融资租赁在全国做得最好,早就开始先行先试,这是向自贸园区转型和探索中的一个步骤。
但东疆保税港区一期只有30平方公里,面积有限。记者今年4月份从天津滨海新区官员处得知,除了东疆保税港区外,天津自贸园区申请方案中还包括了天津港保税区以及中心商务区,面积约为65平方公里。
不论如何,天津滨海新区是天津自贸园区承载主体。其目前包括七个功能区,分别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滨海高新区、中心商务区、天津港保税区、东疆保税港区和临港经济区。但有知情人士说,天津自贸园区又将空港保税区纳入,面积一下子达到260多平方公里。
不管最终获批到底能包括多大地方,天津自贸园区的定位一直没有特别大的改动。今年1月,天津自贸园区方案走完了部委评估程序。
借力中韩自贸协定
今年11月,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区长宗国英在滨海新区“凝心聚力创新发展”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上称,滨海新区还将是全国第二个自贸园区的承接地,未来发展前景无比广阔。
据陈波分析,目前广东、天津、福建三地的自贸园区在面积上可能申报的范围太大,还需要修改。
广东申报的粤港澳自贸园区包括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新区、珠海横琴新区以及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总面积为900多平方公里。福建版本也有450多平方公里。而上海自贸试验区只有28.78平方公里。
其实,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的会议上,上海方面曾提出将主城区100多平方公里的临港新城也加进自贸园区范围,但没有获批。
今年3月,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将办公地点从外高桥综合保税区搬到临港新城,认为扩容应该为期不远。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9月18日视察上海自贸试验区时,也提出自贸试验区该扩大了。但12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依然未提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容之事,只说了上海自贸区部分内容可以辐射到浦东新区。
由此可见,依照上海的标准,三地自贸园区的面积太大,而改革试验又要求风险可控。
陈波认为,天津自贸园区有一个直接的地缘利好,就是已基本达成的中韩自贸协定。
近年来,天津凭借区域优势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发展地区和韩国企业投资热点地区。根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韩国在天津投资企业近3300家,包括三星、韩华、SK和LG等跨国知名企业。
天津自贸园区的获批将有望对接高水平的中韩自贸协定,届时天津和韩国的投资及贸易将更快增长。
《《《
借力临港澳优势 广东自贸园区“3+1”模式待考
每经记者 金喆 发自广州
作为名单中最有希望的申报者,广东自贸园区上榜的消息并未让人感到意外。广东省商务厅第一时间对外表示,广东自贸园区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深化粤港澳合作为重点。以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题,结合毗邻港澳的地域特点,扎实推进申报工作,积极做好试点工作,争取早日挂牌。
不过,截至目前,广东自贸区的涵盖范围和细则仍是悬念,尚未落地。
昨日(12月14日),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广东自贸园区经济实力强大、资源丰富,且临近港澳,但“3+1”的方案还需统筹、细化,以形成合力共同发展,避免因过度重合形成竞争。
自贸园区涵盖范围尚未落地/
一直以来,广东的粤港澳自贸园区方案,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获批的。根据此前媒体透露的消息,广东2013年12月份上报国务院的自贸园区方案为“3+1”模式,包括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新区、珠海横琴新区以及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总面积为931.385平方公里。
在广东自贸园区获准消息传出后,广州南沙区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对记者表示,刚刚得知消息,不过,尚不清楚获批方案具体内容。
彭澎分析称,广东自贸园区应为由空港经济区与南沙、前海、横琴组成的“3+1”模式,但具体方案是什么、范围涵盖面多大有待正式文件解答,“现在是国务院获批,还要等中央正式文件出台才能最终确定。”
上周召开的国务院会议指出,粤闽津三地要抓紧制定新设自贸园区具体方案,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调整实施相关法律规定。
临港澳的地理优势/
与上海、天津和福建等地相比,对接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探索自由贸易是广东自贸园区独一无二的优势。
广东省省长朱小丹曾表示,与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国际性定位不同,“粤港澳自由贸易区”主要发挥香港的优势,突出香港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包括推动贸易自由化、粤港高端服务的合作等,带动珠三角发展。而在前海、横琴的规划中,当地政府也多次提到将加强港澳两地合作。
但也有不同观点认为,“粤港澳自贸区”向“广东自贸区”的名称转变释放出一个信号,广东自贸园区将更注重本土的优势建设。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竞争力中心主任丁力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南沙、前海和横琴区域特征明显,从目前的改革方向上看,广东将弱化对港澳的依赖,主要从三个自贸园区上发力,探索一条符合本地区产业的发展路径。商务部研究院李光辉也对媒体表示,尽管自贸园区的功能定位是粤港澳合作,但设置在广东境内,粤港澳自贸区改名为广东自贸园区更为恰当。
彭澎对此谈道,广东申报的自贸园区地理位置靠近港澳,将推动彼此更加密切的合作。日前发布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促进深港合作工作方案》中50条深化深港合作的政策,恰好突出了前海与港企、港资的“一体化”结合,且澳门大学已在横琴设立新校址。
同质竞争还是产业协同?/
刚获批的广东自贸园区,如今即将启程,是并驾齐驱还是竞相厮杀?
丁力对记者指出,预计前海以汇率自由化的创新金融为主,横琴以集群式主题公园的旅游产业为主,南沙的目标是建设成为一个全国综合性改革新区。
对于三个新区的发展方向,彭澎表示,前海规模小,会以金融业为主的现代服务贸易为特点;横琴主要是旅游和人民币离岸结算;南沙则会有货物贸易、研发、金融创新等。
不过,三个区域此前对于自贸园区的产业发展定位过宽,区域间的发展重点在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等领域有所重叠。如果细则内容定位不清晰,难免会形成直接竞争。
对此,丁力强调,目前,三个地方存在的共性是,都在加快政府职能由“全能型”向“有限型”的转变;另一方面要结合各自产业特点发挥优势,并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具体细化,争取三个区域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
福建自贸园区方案或有调整 着力台海经济一体化
每经记者 李婷 发自厦门
业内认为,福建自贸园区获准设立的消息并不意外。自去年福建平潭、厦门两地率先申报自贸园区建设方案后,已经“先行先试”地将多项上海自贸区经验落地,同时结合自身区域特色创新多项业务和服务。其中,突出对台优势着力台海经济一体化,是福建自贸园区的重要任务。
此外,福建省有官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网上盛传的福建自贸园区范围版本系此前上报版本的内容,该方案后续或还将继续调整。
打包方案或还将调整
根据网上流传的消息,福建自贸园区的政策实施范围为452.78平方公里。包括电子围网区域324.13平方公里,物理围网区域28.31平方公里和非围网区域100.34平方公里三种类型。而建设目标为:“打造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和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
此前福建官方并未公开回应过该方案的真实性。12月13日,一位福建官方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了福建自贸园区申报范围内容与网传基本一致。对于福建自贸园区区位定位,该人士说,厦门主要分为三个功能区,区域定位包括:1.东南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城市;2.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3.两岸贸易中心。福州则突出其进出口口岸功能,泉州定位为加工贸易区、台商投资区。
不过上述官方人士还表示,此前福建自贸园区申报方案就曾因打包申报而几度修改,从644.2平方公里“瘦身”到452.78平方公里。因而即使目前获批,方案或还将进一步修改。
事实上,业内观点认为自贸园区关注的重点不该在范围面积大小。福建自贸区厦门工作组常务副组长、海沧保税港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熊衍良曾对《厦门日报》表示,厦门筹建自贸园区的目的,旨在建立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新制度体系,实现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让厦门这一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示范作用。
着力台海经济一体化
上述福建官方人士表示,福建自贸园区相比广州、天津的最大区位优势和特色是对台。福建自贸园区申报范围中面积最大的平潭岛,是目前大陆唯一对台的综合实验区。
参与过福建自贸园区申报方案咨询工作的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自贸区研究院秘书长陈波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就直言,福建自贸园区的获批对台区位优势作用明显,而福建自贸园区建设的一个着力点是台海经济一体化,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做好跟台湾经济的承接。
陈波认为,在承接台湾制造业迁移方面,福建不同的地区有分工,如福建平潭更多地承担粗加工业的转移;厦门则应该更多地承担高端技术加工业的迁移,同时,还应当承担对台投资和货币结算的便利化任务,甚至未来可以允许厦门的福建投资者参与台湾股票、产权投资等。
福建自贸园区的第二个着眼点是重点打造高端服务业,陈波说,厦门的旅游等服务业已有较好基础,在政策方面,未来可以探索入境便利化等。
此外,陈波还认为,福建自贸园区可以进一步学习上海自贸区,相关融资租赁、仓储和物流业务与台湾经济更好的对接,同时依托整个福建省的区位资源优势,引入上海金融创新,可探索设立高水平的大宗交易场所等。而已经拥有一定基础和实力的厦门,甚至可以探索设立东南区域的中小企业股权投资交易产所。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除去对台特色优势福建还存在一定的短板。福建产业结构仍是以轻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教育和科技基础薄弱的福建远落后于北上广和江浙。而自贸园区的获批或能成为福建对台贸易的新引擎,这也是福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一个新契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