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港交所“遇冷”单日大跌4.45% 新传媒一周暴涨1075%

    2014-11-24 01:02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袁东    

    每经记者 袁东

    上一周是“沪港通”开通后的首周,在香港证券市场中,一些股票走出了截然相反的走势,再一次让投资者体会到:在香港股市,巨大的风险与机遇并存。

    港交所“遇冷”一周跌10.35%

    万众瞩目的“沪港通”终于在上周一(11月17日)推出了,但是香港交易所(00388,HK)(以下简称“港交所”)股价却在“沪港通”开通首日大跌了4.45%。整周,港交所股价累计下跌了10.35%。

    从双向交易的情况来看,上周“沪股通”交易A股的资金大于“港股通”交易H股的资金。从港交所公布的数据来看,从周二到周五“沪股通”每日的额度余额分别为81.55亿元 (人民币,下同)、103.88亿元、107.24亿元和106.59亿元;而“港股通”从周二到周五每日剩余的额度分别为97亿元、102.47亿元、103.04亿元和103.14亿元。

    对于港交所股价上一周的大跌,国元(香港)策略研究员张浩涵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港交所股价的下跌主要是前期进入的资金获利出局导致,这部分资金造成的抛压减小后,后期进入资金及新资金的态度和行动将是影响港交所股价运行的主要因素,考虑到深港通仍在预期中,预计在获利资金出局后,港交所将企稳回升。”

    新传媒拟被收购 股价暴涨

    在上一周的香港市场,新传媒(00708,HK)的暴涨应该是焦点了。该股在一周里股价暴涨了1074.74%,仅上周一就上涨了220%,成交额达1.45亿港元;此后在周二和周五也有很大的涨幅,分别上涨94.74%和97.87%。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新传媒在11月14日晚间发布了关于股权收购的谅解备忘录。上述谅解备忘录指出,恒大地产(03333,HK)拟以9.5亿港元购入新传媒74.99%的股份。

    不过,对于新传媒的暴涨,张浩涵认为:“市场对新传媒的预期发生了转变,但是由于恒大地产对于新传媒进一步的行动无从知晓,所以难以找到判断新传媒价值的锚,短线风险增加。”

    绿城中国股权争夺战加剧

    宋卫平与孙宏斌对绿城中国(03900,HK)的股权争夺愈演愈烈,绿城中国的股价也持续疲软,在上一周该股股价累计下跌9.46%,其中上周四(11月20日)股价下跌最多,跌幅达到了6.08%。

    张浩涵认为,“目前来看,绿城中国管理层人事的动荡影响了投资者的情绪,对短期的股价影响较大,但是从长期来看股价还是要看公司基本面的变化情况。”

    威高股份Q3业绩未达预期

    威高股份(01066,HK)作为“港股通”的标的股票,上周四(11月20日)单日大跌15.83%,让内地投资者切身体验了什么叫 “跌穿跌停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上周三收盘后,威高股份公布了第三季度业绩,期内收入12.53亿元,同比增加1.2%;纯利为2.23亿元,同比下降35.8%。

    不过记者发现,当日港股通资金专用席位积极买入威高股份,净买入额约397万港元。张浩涵表示,基于威高股份第三季度业绩远低于市场预期,有投资者进行了抛售,但部分参与港股通的投资者可能考虑到公司业绩不及预期的主因是股权激励方案尚未出台,业绩将延迟释放,因而买入。

    华宝国际股价创3年新高

    在中期业绩的利好刺激下,华宝国际(00336,HK)上周四(11月20日)大涨7.92%,创下了三年来的新高。

    上周四一开盘,华宝国际就跳空高开,以6.72港元开盘,虽然开盘后股价有所下滑,但下探至6.39港元之后,又缓慢拉升,在下午到达全天的最高点6.87港元,最终以6.68港元收盘,全天上涨7.92%,成交额达1.3亿港元,股价创下2011年10月以来的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华宝国际在上周三收盘之后发布了2014年4月至9月的中期业绩公告。在中期业绩公告中,华宝国际营业额达到21.51亿港元,同比增加10.8%;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达到9.84亿港元,同比增加10.2%。

    同时公司指出,受惠于中国烟草业产品结构的进一步提升,华宝国际在食品及饮料业务中推行的“大客户、大品牌”策略逐渐成功,以及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的复苏,食用香精香料业务实现了相对快速的增长。此外,华宝国际新材料业务的发展也取得了突破性进步。

    不过,张浩涵指出,“华宝国际最近的年报及半年报的业绩较好,但考虑到中国烟草行业增速下降的趋势、电子烟业务前景仍不明朗以及目前股价处于三年多的高位,我目前对其后市持谨慎观望态度。”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证监会细化资产证券化管理 基金子公司加快转型

    下一篇

    专访鸿逸投资张云逸:大牛市中期需警惕伪成长股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