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澳自贸协定意向达成 促国内乳企加快赴澳布局

    2014-11-18 00:50

    中国与澳大利亚共同确认实质性结束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根据谈判结果,在开放水平方面,澳大利亚对中国所有产品关税最终均降为零,中国对澳大利亚绝大多数产品关税最终降为零。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董来孝康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董来孝康 发自北京

    据新华社报道,昨日 (11月17日),中国与澳大利亚共同确认实质性结束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根据谈判结果,在开放水平方面,澳大利亚对中国所有产品关税最终均降为零,中国对澳大利亚绝大多数产品关税最终降为零。

    澳大利亚维州奶农联盟主席琼斯指出,根据新的分析报告可知,该行业在未来10年有可能节省超过6.3亿澳元(约合33.7亿元人民币)的关税额,但具体情况仍取决于协定条款。

    原广州奶业协会理事长、乳业专家王丁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口澳大利亚奶制品免关税将坚持“逐步取消、一定配额”的原则,即四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可能有10万多吨配额可免关税,但超过配额仍继续正常缴纳关税。

    乳业高级研究员宋亮表示,四年后进口澳大利亚奶制品可能将全部免税,不再受配额限制,而国内乳企将加速海外乳业布局;由于海外奶源成本较低,加之免除关税,国内上游牧业将受到较大冲击。

    国内乳企将加大在澳布局/

    据农业部发布的《全国奶业“十一五”规划》,预计2020年奶类产量将达6000万吨。而2013年全国奶源缺口至少在400万吨以上,奶源缺口在10%左右。

    面对奶源缺口,及“三聚氰胺”引发的信用危机,国内乳企纷纷大手笔开拓海外布局,而新西兰“捷足先登”,2008年4月与中国签订自贸协定,这使得国内乳企纷纷在新西兰建厂。

    2010年,中国从新西兰进口的乳制品达到3.53亿千克,是2008年的5倍多,中国成新西兰乳制品最大出口国。

    新西兰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4月新西兰奶粉、黄油和奶酪的出口同比增长36%,达12亿新西兰元,中国是新西兰当月最大的出口市场。

    新西兰统计局还在报告中表示,新西兰是中国重要的食品贸易合作伙伴,中国进口乳品的70%源于新西兰。

    此次,澳大利亚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就是希望 “后来居上”,从中国快速增长的乳制品行业“分一杯羹”。

    “自贸协定签订后,国内乳企应该会逐步加大在澳大利亚的乳业布局,一旦四年后关税降为零,在更受国内消费者信赖的基础上,进口乳制品又多了一个价格优势。”乳业专家王子恒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宋亮则直言:“中国的奶粉缺口还在增大,现在不做(海外牧场),将来必死。”

    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奶粉和液态奶进口量分别为85.4万吨和19.5万吨,同比上升各约为49%和92%。其中,从新西兰进口奶粉为68.7万吨,而从澳大利亚进口奶粉则仅为2.8万吨。

    “澳洲乳制品资源丰富,且与中国市场距离较近,开拓中国市场对其农产品出口和外贸非常重要。”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称。

    王子恒表示:“自贸协定签订后,澳大利亚也将与新西兰一样,在向中国出口乳制品上获得快速增长。”

    在澳国内乳企将从中获益/

    价格因素是制约进口乳制品在国内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三聚氰胺”事件致国内乳制品信用骤降,加之不时发生的安全问题,如近日现代牧业“问题牛”风波,使得国内消费者在选购乳制品时更青睐 “洋品牌”。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自2014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767项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其中部分婴幼儿奶粉进口暂定税率下调至5%。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主任赵萍表示,多次调降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税率,是由于国内消费者对进口奶粉需求旺盛。

    “中澳自贸协定签署之后,在澳洲有投资的国内乳企将从中获益,因为澳洲拥有更多、更低的生鲜乳资源,且产品更为国内消费者信赖;不仅受惠于成本更低的原材料采购,在关税为零的情况下还更有价格竞争力。”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称。

    不仅如此,澳大利亚本土乳制品企业也在发力,占澳大利亚牛奶总量三分之一的迈高(MurrayGoulburn)是当地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商。为满足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对乳制品不断增长的需求,迈高执行总裁GaryHelou表示,将向奶农支付更好的价格,来激励奶农加大牧场投资力度,提高奶牛产量,将奶量从100亿升提高至200亿升。

    但王丁棉等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牛奶每公斤折合人民币分别约为2.8元和3.3元,而国内在4元左右,3.6元差不多是盈亏平衡点。一旦关税降为零,国内上游牧业将受到较大冲击。

    “为应对冲击,一是国内一线乳企要加快海外布局;二是依赖本土奶源的区域性品牌,若有足够资金等实力,也要适当走出去,否则就要进行项目升级、提高技术水平等降低成本、拉低价格。”宋亮称。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多个地方政府出台 财税体制改革方案

    下一篇

    中韩自贸协定有望明年下半年生效 国内机电产品迎利好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