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今年前8个月中国已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约1000万个,而去年消费对GDP的增长贡献率已经达到50%,经济结构调整初现成果,央行不可能注水断送改革进程。
每经编辑 叶檀
每经评论员 叶檀
相信央行官员承受了呼吁降息的沉重压力。房价不涨就是跌,实体企业举步维艰,资源产品跌跌不休,降息救市的呼声不绝于耳。
但央行行长周小川先生似乎并不认同。北京时间10月12日早间,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货币和金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发言。谈及货币政策时,他表示:中国政府将继续以审慎的政策立场,开展信贷和宏观审慎政策,来确保资金、信贷和社会融资的合理增长,同时将流动性维持在合理水平。
什么是合理水平?什么是审慎立场?央行的行为可供参考,有助于各方找准真正的坐标,最近央行在定向宽松之余,仍然按部就班进行正回购和逆回购。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平稳,大规模的宽松并未到来。
事实上,央行也许认为“去杠杆”才能加快实体经济改革。10月11日,新任央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非常低,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并不会在每次经济增速放缓时出现,这是外界需要认识的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之一。
如以往分析,央行心中有底是因为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目前中国的就业状况依然稳定。马骏牵头的研究团队最近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服务业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每上升一个百分点,所创造的城镇就业岗位就可以抵消中国经济增长减速0.4个百分点造成的就业岗位损失。过去几年,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平均每年约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杜大伟说,今年前8个月中国已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约1000万个,这是中国政府冷静对待经济增速放缓至7%附近的原因。而去年消费对GDP的增长贡献率已经达到50%,经济结构调整初现成果,央行不可能注水断送改革进程。
马骏明确指出,房地产、部分国有企业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杠杆已经过高,对这些领域的进一步放贷应该予以避免。未来即使出现经济下行,也将以定向降准为主,而不是普遍放水。
周小川在国际会议上的发言遥相呼应,财政系统、国有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的改革将持续进行,城镇化和户籍改革将按计划进行。周小川强调,通过平衡改革、结构调整和支持增长稳定性这几者的关系,中国经济将继续为国际货币稳定做出贡献。
看来央行由一些观念相投的市场派组合在一起,下决心以审慎的货币政策推进改革,大规模的货币注水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抑制过剩产能有害无益。除非中国经济增速出现失速下滑,否则,别指望看到货币盛况。
改革到深水区,实体经济需要突破地方保护主义限制,财税等方面的改革必不可少。证券等市场对于实体企业的兼并重组给予了大力支持,未来还有城镇化所释放的消费能力,新经济所带来的效率提升,无论如何,中国经济不可能沿着地方恶性竞争为主、千篇一律为出口进行配套的重化工业之路继续下去。
当然,并不是所有经济学家都有相同认识。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先生提及降息,表示世界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都主要盯住CPI,同时还参考PPI和资产价格,资产价格主要是房价。去年我国CPI平稳、PPI明显回落、房价居高不下,参考CPI就没必要调整,看PPI就应该降息,看房价就应该加息,综合考虑后,我们的决策是不加息也不降息。今年PPI下降的幅度加大,CPI涨幅比去年缩小,房价也开始掉头向下了,我们降息的条件在逐步成熟,或可选择定向降息,将来如果房价、CPI、PPI都下降就存在全面降息的条件。
一些分析师则强调目前必须全面降息,才能避免经济长期低迷泥潭,一旦国内投资被抑制,中国经济会陷入日本式循环。目前这一观点并未成为共识,改革与城镇化是未来主线。
从改革角度出发,并购重组、鼓励创业、抑制地方主义、鼓励民间金融形式、鼓励金融衍生品发展弥补资金流动性不足等,将成为近几年的主导方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