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博览会的一项重要配套活动,为期3天的“国际版权论坛”于昨日(9月15日)开幕,成都迎来一场版权业界的盛宴。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江然 实习记者 丁舟洋发自成都
每经记者 江然 实习记者 丁舟洋发自成都
9月17日~19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将在成都举行。作为博览会的一项重要配套活动,为期3天的“国际版权论坛”于昨日(9月15日)开幕,成都迎来一场版权业界的盛宴。
版权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紧密,如何让“版权创造财富”,是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然而,我国版权产业成果转化尚在路上,同时面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版权纷争、版权政策有待完善等挑战。本届国际版权论坛吸引了众多境外部门和机构参加,我国版权产业的发展或可借鉴他山之石。
9月15日~17日,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与国家版权局共同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协办的“2014年国际版权论坛”在成都举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本届论坛以“版权、创新与发展”为主题,旨在汇集海内外版权界杰出代表,共同探讨版权保护新的理念和新的模式,寻求版权发展新的超越和新的突破。
中国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在昨日(9月15日)上午的开幕式上致辞并进行了主题发言。
中国版权发展现状与趋势如何?传统媒体该如何结束与新媒体的版权纷争?版权作品转换成经济成果的难点该如何化解?版权经纪人制度在中国落地面临怎样的难题?一系列热点问题在业内掀起头脑风暴。
中国版权产业后发优势
阎晓宏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经过了30余年的改革开放,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以文学艺术、广播影视、工艺美术、计算机软件及信息网络等产业为重点的版权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有的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与实力。”
他表示,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版权产业展现了后发优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数据显示,到2011年中国版权产业的总产值占GDP的数值已达到6.67%。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版权资源在经济领域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发展速度和效益都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提高。阎晓宏认为,基于此,中国版权产业仍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王彬颖同样认为,知识产权尤其是版权,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增长的引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全球40多个国家的研究显示,包括版权产业在内的创意产业对于各国的GDP贡献率平均占5.2%,对就业贡献率占5.4%,在多个发展中国家,其对就业的贡献率甚至高达10%。
版权与经济密切相关
王彬颖在接受记者联席采访时表示,版权与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密切联系,版权的外延要远远大于其他知识产权的外延。版权产业在数字技术驱动下,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标志着产业革命的开始,将引发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系列变化。
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董事长李蘅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版权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与金融嫁接。
而版权产业与金融的嫁接是重点,亦是难点。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表示,完善版权登记制度,普及版权人登记意识,建立丰富的版权资源库,是将版权作品转换为经济成果的前提。
在移动互联时代,网络媒体转载传统媒体作品引发的纠纷不断。如何保护传统媒体的著作权,显得尤为重要。阎晓宏表示,“对新兴网络服务企业,我们要在规范其经营行为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其健康有序发展。下一步,国家版权局将进一步完善网络转载许可付酬措施,形成网络转载等使用作品依法依规许可付费使用的合作双赢机制。”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以下简称文著协)总干事张洪波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现在文著协正努力为双方搭建第三方平台,是互联网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走向。
事实上,中国版权人在海外的权益维护也日益健全。今年9月2日,文著协与英国复制权集体管理组织——英国著作权许可代理机构(CLA)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书报刊文章和图书片段的影印复制权和数字化复制权将在英国受到版权保护。中国作者的作品在英国影印、复制也能获得付费。
版权维护依赖专业人才
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世界,版权以及其他知识产权的创意活动变得越来越重要。成功运行知识产权经济的关键是什么?
王彬颖指出,知识经济的成功是基于促进创造者和创造行业的系统,而系统的良好运行依赖于那些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士,因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注重促进版权机构以及相关人力资源的培训,以制定版权政策来促进更加高效的版权管理。
王彬颖表示,希望借助本次国际版权论坛平台,国际间能够互相交流信息、想法和体验,进一步看待版权创意产业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有效地均衡版权系统可以对文化产品增加价值,为创业者和社会创造更多的好处和价值。希望与会嘉宾能够从国际交流和发布的信息中获益。”
于慈珂发表了题为“版权与相关权在中国的发展:立法与政策考虑”的专题演讲。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创意产业部版权发展司司长高航发表“版权与相关权在国际层面的发展:新的趋势与挑战”的专题演讲。
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唱片业协会、国际作者和作曲者协会、美国电影协会、印度商业产业部、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肯尼亚版权委员会、俄罗斯国家知识产权学院、墨西哥国家版权学院、泰国商务部等境外部门和机构,及来自中国全国人大、法制办、文化部、商务部等机构和部委及各省市版权局的百余名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
中国版权保护不比发达国家差
每经记者 江然 实习记者 丁舟洋发自成都
“中国的版权和版权保护并不比发达国家差,并且在发展中国家里独具特色。”9月15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副总干事王彬颖在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版权论坛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两年一届的版博会中,她亲身感受到了中国版权保护在十年里的长足进步。
王彬颖指出,十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已修改过两次,每一次都是完善;十年中,中国还参加了三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条约,并在2012年缔结了非常重要的《视听表演北京条约》。
王彬颖指出,《视听表演北京条约》代表了国际版权保护的水准,该条约针对演艺、电影界,提高了该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的版权保护。演艺人的基本权益有了更好的保护,就会催生更大的创作力和激情,诞生更多的好作品,对社会与经济的贡献更大。随着中国的加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这个条约,共同推动视听表演版权保护。
同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通过与中国国家版权局的合作调研发现,早在四五年前,中国版权产业对GDP的贡献、对社会就业的贡献已有相当规模,甚至有个别省市已达到GDP的10%左右。
“这个标准在当时已接近欧美,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版权和版权保护已经具备了国际水准。中国的版权保护并不比发达国家差,而且中国的版权保护在发展中国家里边来讲是很有代表性的。”王彬颖说。
王彬颖认为,中国版权保护起步较晚,基础较弱,但却用短短3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路。“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用这么短的时间,达到这样一个水准,相当不易。”王彬颖说。
在9月15日的主题演讲中,王彬颖表示,知识产权尤其是版权,已经成为了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增长的引擎,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以及全球各国的繁荣。WIPO在世界40多个国家的研究显示,包括版权产业在内的创意产业对各国的GDP贡献率平均占5.2%,对就业贡献率占5.4%,在多个发展中国家其对就业的贡献率高达10%。
“知识经济的成功是基于促进创造者和创造行业的系统,而系统的良好运行依赖于那些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士。”王彬颖说,因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注重促进版权机构以及人力资源的培训,以制定版权政策来促进更加高效的版权管理。
在王彬颖看来,有效的均衡版权系统可以对文化产品增加价值,未来,中国要更加注重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为创业者和社会创造更多的好处和价值。
《《《
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董事长李蘅:
版权业健康发展 关键在与金融嫁接
每经记者 江然 实习记者 丁舟洋发自成都
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的话来说,版权创新可以理解为如何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这个观点得到了国际版权论坛创始人、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董事长李蘅的赞同。
本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亮点之一就是,极力促进从业者相互间合作,着力针对版权与金融创新、版权与科技创新等当前版权热点进行深层次交流对话和研究探讨,为中国版权产业的发展解决“项目难找、资金难寻”的老大难问题。
如何让“版权创造财富”?李蘅在昨日(9月15日)开幕的国际版权论坛给出了自己的观点——“版权产业健康发展,版权和金融的嫁接是最关键的。”
先行者已获近百亿授信
目前中国版权产业成果转化尚在路上,一些观点甚至认为还没有真正起步。
李蘅表示,“各个行业都很重视,成果间的相互转换、借助交易平台的转化虽然没有十分完善、完全,但都在尝试。”在她看来,虽然中国版权取得长足的进步,但“版权登记制度并未完善到人尽皆知的状态,数字内容的版权保护依然有很多课题要做。”
推动版权成果转化为真金白银,李蘅认为需三方面共同努力,“版权产业健康发展,首先需要全社会努力;其次是推动相关制度完善;第三,从企业到行业,应该有先行者突破和尝试。”而最重要的一点是版权与金融的结合。“版权与金融嫁接是关键,这是一种主动的态势,仅谈保护就会被动。”
据李蘅介绍,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通过4年努力,对版权与金融的结合积累了一定经验,并于去年推出了“版贷通”金融服务项目。
“版权与金融相结合,简言之就是两个环节。”李蘅告诉记者,“首先是对版权进行价值评估,在央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商业银行融资产品成熟且如期实施的前提下,帮助中小企业、小微文创企业、轻资产企业,用版权或成果做融资。”
自去年该金融服务运行以来,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已经成功获得11家银行共计近百亿元的授信。
李蘅告诉记者,“版贷通”运行时,会在版权资产的处置上提出相应手段,比如回购、担保。对于很好的项目还可以发行信托、基金。她表示,“目的在于把风控手段发挥到最大,把风险降到最低。”
版权经纪人制度大有空间
昨日的论坛上,受到格外关注一个话题即为“版权经济人制度”,多名业内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均提到这一创新。
在李蘅看来,对于中国版权产业,版权经纪人制度具备尝试的领域和空间。“中国版权经纪人制度尚不完善,在发达国家这项制度早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什么我国版权经济人制度迟迟无法规范?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专业人才的缺失。“持证上岗、有专业知识和经验,并能给客户相应专业服务的人才,国内目前是缺失的。”李蘅直言。
据她透露,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目前正在尝试做这方面工作,加大对版权经纪人和版权产业从业者进行专业培训。“借鉴发达国家的精华部分,整合资源,中国版权经纪人制度大有空间。”
在李蘅看来,“业内普遍的问题是没有脚踏实地,对业内的人才培养应该做详细、循序渐进的规划。”
此外,李蘅强调了整合资源能力以及秩序建立的紧迫性。“在行业已有经验教训的时候,摸着石头过河这一说法已不太正确,行业太需要秩序建立。”
《《《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
搭建第三方平台 规范网媒付费转载
每经记者 江然 实习记者 丁舟洋发自成都
移动互联时代,新闻作品的版权保护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今年6月以来,各大传统媒体先后起诉“今日头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版权之争益发白热化。
昨日(9月15日),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表示,“今日头条”确有构成侵犯著作权人信息网络传播权,引发广泛热议。
在昨日的2014年国际版权论坛间隙,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以下简称文著协)总干事张洪波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指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版权有融合发展的需要和条件,现在文著协正努力为两者搭建第三方平台,在保护版权的前提下促成新闻作品的转载和传播。”
版权局:“今日头条”构成侵权
昨日,阎晓宏出席在成都举办的2014年国际版权论坛,在参与 “版权保护,创新发展的驱动力”的微博访谈时,阎晓宏对网友关心的“今日头条”涉嫌侵权一事做出正面回应。
“‘今日头条’网站及移动客户端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他人新闻作品及相关图片内容的集成、聚合、搜索、浏览和评论等服务。经调查确认,权利人投诉的部分新闻作品及图片均由其网站存储和传播,而非链接跳转方式,侵犯了著作权人信息网络传播权。”阎晓宏同时也指出,“‘今日头条’积极整改、迅速删除所有侵权作品、主动全面与媒体洽谈使用作品的版权采购事宜,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其实‘今日头条’和传统媒体双方都有网络转载的需求。”张洪波告诉记者,《广州日报》已与“今日头条”达成和解并撤诉,另一家相关媒体的负责人也曾对张洪波表示,起诉“今日头条”并不是为了干掉它,而是因为“今日头条”在双方没有谈成合作条件、该媒体要求删稿之时,仍继续使用该媒体稿件。
另一方面,网络媒体也不愿意和传统媒体闹僵。张洪波表示,也有不少网络媒体主动表示,愿意按照版权法规行事,但分秒必争的网络媒体在转载传统媒体报道时等不及“征求同意”,也没有一个向版权方支付费用的简单快速渠道。
加强文字作者版权保护
今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 《关于深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阎晓宏指出,规范网络转载是国家版权局“剑网2014”专项行动的重要任务之一。下一步,国家版权局将进一步完善网络转载许可付酬措施,形成网络转载等使用作品依法依规许可付费使用的合作双赢机制。
张洪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目前文著协正在着手推动建立一个第三方平台,作为发布新闻文字作品的备案平台,录入传统媒体的公开报道,并约定不同新闻体裁、不同字数的转载费用。网络媒体只需与这个第三方平台签约,便可自行转载备案平台上的报道。转载费将由平台的转付系统自动付给传统媒体。
另外,第三方平台还将建立网络监测追踪机制,对未付费的转载,以及不注明出处、不署记者姓名的转载予以追究。在张洪波看来,通过这种方式,作品通过网络传播亦能提高传统媒体的无形资产和品牌效应。
近年文著协不断收到作者的投诉,称苹果公司在未经中国作家授权、也没有支付报酬的情况下,在其应用商店中提供收费下载。张洪波表示,文著协将于近期正式起诉苹果公司,为中国作者维权。
《《《
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
版权不能弱保护也不能强保护
每经记者 江然 实习记者 丁舟洋发自成都
“中国版权既不能弱保护,也不能强保护。弱保护不利发展,强保护也会妨碍发展。”作为本届国际版权论坛第一个发言嘉宾,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一番话,为论坛主题“版权、创新与发展”抛砖引玉。
“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没有版权概念,更没有版权制度。”对版权制度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于慈珂进行了简要梳理。“直到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颁布实施,结束了中国在版权保护方面长期没有专门法律的状况,宣告中国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现代版权制度。”
中国版权短期内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首先,是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并与国际规则接轨的版权法律体系;其次,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与行政并行的版权保护制度;第三,建立了基本成型的版权社会服务体系;第四,保持了版权产业良好发展态势;最后,推进了版权对外交流与合作。”于慈珂总结了五个方面。
但他直言,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对于诸多发达国家,版权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版权保护水平不高,版权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公众版权意识总体水平较低,保护版权、尊重创作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尚未形成,版权产业发展水平尚低。
于慈珂在主题发言中指出,“中国要根据具体国情,学习借鉴各国优秀经验,借助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有关国家、国际组织支持,致力于版权制度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目前侵权盗版现象还比较严重,尤其是网络侵权盗版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于慈珂表示,“对版权既不能弱保护,也不能强保护,弱保护不利发展,强保护也会妨碍发展。”
据于慈珂透露,版权局牵头的“剑网行动”自2005年起至今,共查办互联网侵权盗版案件4241起,依法关闭侵权盗版网站1926个,没收服务器及相关设备1178台,罚款人民币783万元,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案件322件,有效打击和震慑了网络侵权盗版活动,网络版权保护环境得到改善。
于慈珂指出,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为努力推进版权产业发展提供了背景和机遇。根据《版权工作“十二五”规划》,我国将建设区域性国家版权交易机构。
《《《
国际唱片业协会中国区首席代表郭彪:数字音乐付费问题需立刻解决
每经记者 江然 实习记者 丁舟洋发自成都
互联网冲击下,中国唱片业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寒冬。
“唱片产业是受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新技术引发的新盗版方式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应对措施始终滞后于技术发展,全球范围内盗版问题依然难解。”昨日 (9月15日),国际唱片业协会中国区首席代表郭彪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直言,“数字音乐付费是需要马上解决的问题,而这种商业模式的改变有赖于三方共同努力,权利人、网络与大众缺一不可。”
网络盗版带来“毁灭性冲击”
谈及上世纪90年代,中国唱片业的鼎盛与辉煌,郭彪的形容是“发唱片就赚钱,超不过100万都不好意思说。”但互联网出现以后,唱片业告别了黄金时代,“迎来了”网络盗版。
“几乎所有的唱片都搬到网上去了,大部分却又未经授权。这样就产生了大家听音乐也不花钱,把音乐放到网络上挣钱也不花钱,唱片产业受到极大冲击。”如此一来,唱片的再循环投资能力就持续下降。
对于中国唱片业严重缩水,在郭彪看来是 “毁灭性的”。“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中国唱片行业市场仅超过8000万美元。美国和日本均超过40亿美元。”他说,就连宽带渗透率超高的韩国,“如今CD还占七成。”
据郭彪介绍,在网络盗版为主的当下,唱片业反击盗版分为“三步走”。首先,代表全球1400多家产品公司的国际唱片业协会定期在网络监控,一旦发现盗版将发送警告,令对方第一时间卸载。其次,是向国家版权局的“剑网行动”举报。数据显示,去年该协会投诉了438起,国家版权局处理的比例超过70%。最后一种方式则是诉讼,“通常这种都涉及大型网络公司,诉讼成本高但效果好。”
数字音乐付费需立刻解决
实际上,国际唱片业协会今年初发布的报告已经显示,中国音乐市场潜力如此巨大,却长期受盗版掣肘,且发展速度与市场规模不对应已是不争的事实。
“这不光是盗版的问题,还包括新商业模式亟待建立。”郭彪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数字音乐付费是立刻要解决的问题。”9月18日,业内人士将专门在本次国际版权博览会上以“数字环境下的商业模式”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郭彪对此抱有极大的期待。
“解决付费问题需要三方面共同努力,唱片公司、权利人,网络,以及大众:权利人要提要求,网络公司要去实施,大众则要去习惯这种模式。”郭彪告诉记者,“不解决的话,中国音乐市场上不去,最直接的害处是伤害中国原创音乐的积极性。”
此前,郭彪曾表示数字付费需要一个过渡期,现在他却认为这件事已经成了当务之急。尽管市场广阔,但阻力依旧不小,“初步判断还需要1~2年时间才能实现。”
《《《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总干事林涛:限量认证为摄影作品增值“护航”
每经记者 江然 实习记者 丁舟洋发自成都
长期以来,摄影作品的可复制性困扰着摄影作者和艺术收藏、投资人士。为摄影作品“鉴证真身”,是保护影像艺术版权的关键,也是摄影作品增值保值的利器。
昨日(9月15日)在国际版权论坛间隙,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以下简称摄著协)总干事林涛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介绍即将在第五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首秀”的限量版摄影作品,对摄影版权保护的重要意义。
今年上半年,摄著协开创全国先河,推出了摄影作品鉴证服务,这项服务能为限量冲洗的摄影作品颁发防伪证书。也就是说,每幅摄影作品都印有独一无二的“身份证”。首批获得“身份证”的摄影作品,即将在本届版权博览会上展出并参加交易。
据了解,此次推出的限量鉴证版摄影作品,每幅都配有唯一编号的现代科技防伪证书并制有钢印,每版(张)限量制作10~20幅,并被收入摄著协 “中国摄影优秀作品数据库”,给予50年版权保护。林涛表示,这种方式能使人们清晰地掌握摄影作品在市场上的总量,保证限量版摄影作品的真实性。
林涛指出,限量鉴证版摄影作品的推出对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影响巨大,一方面能提升限量摄影作品的公信力,增加买家或收藏家的投资信心;另一方面,随着第一张到第十张作品的售价变化,创作者和收藏者都能准确把握作品保值、升值的过程。
多数人认为,照片是可以重复印制的产品,所以它的价值不具备“孤本”的意义,不值得收藏。但成熟的欧美摄影收藏市场显示,摄影作品的买卖可以参考版画方式,通过控制印量(版数)来保证作品的收藏价值。
作为全国权威、知名的摄影版权保护组织,摄著协承担了为摄影作品限量认证的职责。
今年6月,东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李志良获得了摄影著协颁发的第一份摄影作品限量发行鉴证书。此次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上,王达军、李刚、李志良、金平、姚思成等多位著名摄影家的限量认证作品将参展。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