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陈小雨
每经记者 周洲 发自北京
今年上半年,我国吸收外商投资金额为633.3亿美元(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下同),同比增长2.2%。
“今年上半年利用外资的数据出现了自2012年以来首次正增长。”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昨日(7月15日)在月度例会上说道。
另一方面,美国、欧盟、日本、东盟等经济体对华投资今年上半年出现下降。
沈丹阳还表示,由于工商注册登记制度的改革,外商投资企业现在注册不用缴纳足额资本金,“比如美国今年上半年虽然投资金额下降了,但新设立的企业数量却增多了。”
在华投资“黄金时代”尚未终结
到底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否如某些商会声言的那样已经结束?
对于经济处于换档调速期的中国,沈丹阳认为,未来,利用外资增速将有所放缓,会进入一个“调整分化、低速平稳”的发展阶段,但言“黄金时代”就此终结为时过早。
每年在华的发达经济体商会都会发布一份投资营商环境报告。这些报告,都会指出商会所属的会员企业所面临的一些投资障碍以及投资意愿。
“外国商会所说的那些情况,确实都有,中国太大了,各地情况不同。中央也认识到了这些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在他看来,阻碍外商投资和营商环境便利化的主要在地方和一些部委的部门规章。“中央对利用外资的重要性,认识还是很清醒的。”
沈丹阳介绍,近两年,中国利用外资的增速有所放缓,但总体还是保持增长,在全球的占比一直缓慢提升。
去年,在发达国家资金回流加大的情况下,我国吸收外资达1239亿美元,保持了2.3%的增长,是金融危机前的1.5倍,占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流量的8%,比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正好翻了一番。
处在调整期的中国,外商对华投资也会出现分化。沈丹阳判断,一些市场寻求型的外资会继续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加大投资;服务业外资随着国内开放扩大,将不断地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加紧抢占商机;而出口导向型的外资、制造业外资在下降。
“出口导向型的外资下降幅度会更大一些,这是国内综合成本上升而导致的,所以他们会转移或者回流。”沈丹阳说。
对外引资持续调整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成为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期进入调整期的分水岭。同样,吸收外资趋势的变化,也成为这场大变动棱柱中的一个侧面。
在一系列因素影响之下,中国近年来利用外资的增速在放缓,同时也加快了结构优化的步伐。
2011年,中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的增速每月都超过制造业,其利用外资金额占整体的比重也一直在持续增加,最终在11月份首次超过制造业。今年上半年,中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已达352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56%。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28亿美元,同比下降13.9%,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36%。
与此同时,一些国家或地区对中国投资下降。日本对华投资24亿美元,同比下降48.8%;美国对华投资17.4亿美元,同比下降4.6%;欧盟对华投资35.8亿美元,同比下降11.2%。不过,韩国和英国今年上半年对华投资分别为28亿美元和7亿美元,同比分别激增45.6%和76.4%。
“(上半年)美国对华投资虽然金额上减少了,但是对华投资新设立的企业为567家,同比增长了4.4%。”沈丹阳说,“为什么企业数增加了,但是投资金额却减少了?因为我们今年放宽了或者取消了外商投资登记注册时的资本金(足额)缴交的限制。”
沈丹阳说,今年全国工商登记注册由实缴制改认缴制以及商务部配套出台《关于改进外资审核管理工作的通知》告示政策后,3~6月外商投资新设企业8209家,同比增长6.4%,“这是外商投资信心增强的表现”。
沈丹阳认为,未来,中国利用外资将进入“调整分化、低速平稳”的发展阶段。商务部正在重构外资法律框架,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使外资进入更加便利。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