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又有四家银行获批定向降准,货币政策的指向因此变得更加明确,那就是以“三农”和小微企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
每经编辑 谭浩俊
◎谭浩俊
6月16日,又有四家银行获批定向降准,货币政策的指向因此变得更加明确,那就是以“三农”和小微企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
意图当然是好的,目标也非常明确。按照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社会需要,不重视实体经济、不把“三农”和小微企业这篇文章做好,有可能直接影响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但是,定向降准到底能带来多大的作用与效果呢?困扰“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是否真的只是资金问题呢?“三农”和小微企业获得资金以后,经营状况是否就能得到有效改变呢?显然,从首轮定向降准出台以来的效果看,似乎并没有完全达到目的。
首先,定向降准能否确保资金真正流向“三农”和小微企业,把握并不大。因为,从近年来,特别是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的情况看,有关加大对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的要求一直没有停过,金融机构也都进行过公开表态与承诺,甚至都成立了相关的为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服务的职能部门。结果如何呢?不仅实体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没有解决,融资贵的问题又出现了。所以,定向降准新增的资金,同样有可能难以进入“三农”和小微企业。
第二,在信贷结构已经严重失衡,市场流动性又过于宽松的情况下,通过补充市场流动性的方式来调整信贷结构,支持和帮助“三农”与小微企业,或许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一些效果。但从长远看,负面作用与影响可能更大。因为,上百万亿元的流动性海洋中,新增的流动性很有可能成为击垮 “三农”和小微企业等实体产业的稻草。对中国来说,减少市场的流动性,减少广义货币,提高资金的流动效率,才是最根本的问题。
第三,在对“三农”和小微企业没有根本了解的情况下,那些打着“三农”和小微企业旗号的投机者,很有可能成为定向降准政策的获益者。他们通过已经结成的关系网,将信贷资金集中到自己手中,再通过高利贷投放给真正需要资金的“三农”和小微企业,并有可能因此而留下巨大的风险隐患。要知道,按照金融部门目前的操作方式,真正需要资金的“三农”和小微企业,由于抵押、担保等方面的问题,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定向调控政策是错误的呢?显然不是!按照中国经济目前的现状,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发展思维,实行定向调控完全必要,而且不能只是短期行为,必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采取这样的调控方式。但是,定向调控决不能只满足于定向降准,甚至不能以定向降准作为主要调控手段。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告诉我们,减负可能比增资效果要好得多。也就是说,除货币政策手段之外,应当更多地运用财政政策手段,亦即以减税、减负和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政策,给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小微企业真正的实惠。
事实也是如此,以小微企业为例,如果实行定向财政政策,给企业以减税和减费等,能够享受到这种优惠的,一定是正常生产经营的,且有税费上缴的企业。否则,就不可能享受此类优惠政策。如此一来,那些在定向降准政策中可以采取不规范行为获得资金的投机者,要想享受政策的优惠与扶持,也就无门了。政策的受益者,自然也就是那些真正承担了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重任的企业了。
同时,对那些真正需要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的“三农”和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创业企业,可以建立由政府与金融机构联合成立的专项基金,资金由银行提供,担保由政府负责,财政承担利息。这样一来,这类“三农”和小微企业,也就能够得到真正的资金支持,避免定向降准下资金被投机者侵占。
也正因如此,定向调控的政策手段,必须依据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作出调整与优化。原则上,定向降准手段不应当再用,而应更多使用定向减税、减负和财政补贴。那么,已经出台的对小微企业的减税政策,就应该继续扩容、扩围。只有这样,让中小企业受益的目的才能更加明确,受益的目标才不会偏离。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