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不断的特高压建设问题结论正在浮出水面,随着管理层的放行渐有明朗化的趋势。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彪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李彪 发自北京
争议不断的特高压建设问题结论正在浮出水面,随着管理层的放行渐有明朗化的趋势。
今年4月18日,在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5月15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发展特高压输电,优化电力布局”议题展开座谈交流。但业界对于建设特高压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相对于直流特高压来说,交流特高压因为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考虑导致争议更大。
特高压在争议中发展,但前景依然显得扑朔迷离。
在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等多重压力下,保障远距离输电,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呼声高涨。然而,多年来悬而未决的隐患之争,使特高压的前景依然扑朔迷离。
5月15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发展特高压输电,优化电力布局”议题展开交流。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会议并讲话。
值得注意的是,在出席双周协商座谈会的人员中,有来自政协、科技部、能源局、民主党派、电网公司、行业专家等多方代表,其中,也包括一直以来反对交流特高压发展的4位行业专家。
据了解,与会人员对推进特高压输电建设,尤其是“三华联网”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参与会议并被点名要求发言的原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副主任丁道齐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会议达成了中国需要远距离输电的共识,但是,对于发展交流特高压和“三华”特高压电网的问题,会议认为仍然需要进一步科学论证和调查,没有达成共识。
交直流技术存在争议
实际上,座谈会召开前,全国政协曾组成专题调研组,就发展特高压输电建设问题在北京、河南等地进行了深入调研。
丁道齐称,全国政协在座谈会上通报了该调研结果,从技术上看,我国特高压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没有争论的。
据记者了解,座谈会上,“正反”双方代表都在试图说服对方,但是都未成功,在一些焦点问题上,依然分歧较大。
在作座谈会总结时,俞正声介绍了会议达成的两点共识:一是中国的发展需要远距离输电,解决能源分布分散的问题;二是交流特高压的技术达到了先进水平。
但是,也存在3条不同意见:一是在特高压问题上,“强直弱交”的输电方式可行性存在分歧,如何解决;二是特高压输电是不是真的比超高压经济性好,这也是个分歧;三是如果发展交流特高压,“三华联网”是否安全。
“(针对3条分歧)俞正声认为,前两条分歧好办,实事求是地去调查,都能解决,对于第三个分歧要求能源局立即组织讨论、论证。”一位参会专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作为特高压电网建设的政府主管部门,国家能源局也系统地介绍了电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发展特高压交流电网分歧较大、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任务较重、现有输电线路提效仍有潜力、电力体制改革滞后。
国家能源局相关代表指出,争议主要在特高压交流,焦点集中在大规模应用特高压交流的安全性、必要性和经济性,尤其是建设“三华”同步电网的问题上。“三华”是指华中、华北、华东地区,电网覆盖地区涉及8亿多人口,GDP总量占全国的70%,总装机容量已达7.2亿千瓦,用电量占全国的60%以上。一旦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后果难以估计。国家能源局代表认为,建设 “三华”特高压交流同步电网问题,尚需进一步深入论证后再决策。
“这是国家能源局的意见。这代表国家能源局对特高压的正式表态。”丁道齐说。
在争议中“跑步前进”
今年4月,在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发展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今年要按规划开工建设一批采用特高压和常规技术的“西电东送”输电通道,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降耗增效。
据国家能源局代表介绍,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综合各方意见,提出了科学推进特高压输电建设,实现我国电力工业安全、经济、协调发展的初步意见。
规划内容包括:重点谋划、积极推进神东、陕北、蒙东、新疆等14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并结合水资源等条件,规划建设鄂尔多斯、锡盟、晋北、晋中、陕北、宁东、哈密、准东等9个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千万千瓦级现代化大型煤电基地。结合煤电、水电、风电基地布局和大气污染重点防控地区电力需求,再规划建设12条 “西电东送”输电通道,新增7000万千瓦输电能力。
其中,规划的12条输电通道,初步考虑4条采用特高压交流技术、4条采用特高压直流技术,其余采用常规500千伏交直流输电技术。
特高压输电电网建设的步伐在明显加快,但是,业界在特高压交流输电应用分歧的争议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电网公司在各自特高压发展问题上,也是各行其道。
据了解,国家电网公司管理的地区主要分为东北、华中、西北、华北、华东五大区域电网,国家电网公司在2010年8月12日首度公布,到2015年建成华北、华东、华中(“三华”)特高压电网,按照其设想,是通过建设“三纵三横一环网”的交流特高压电网将华东、华北、华中三个地区联成一张电网。
与坚持发展交流特高压电网的国家电网公司不同,南方电网公司直流特高压电网的建设正如火如荼。
2010年6月18日,由南方电网公司建设完成的输电容量500万千瓦,输电距离1378公里的云南送电至广东直流工程双极投产,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运营的远距离、大容量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2013年12月25日南方电网建成投运世界首个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同时,根据去年9月发布的国内首个“十三五”电网规划《南方电网发展规划(2013-2020年)》,南方电网将发展以直流为主的西电东送技术路线。
据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参会专家介绍,在座谈会上,有专家质疑国家能源局,一方面支持南方电网发展直流特高压的规划,认为搞交流特高压太贵,但是,为什么在这么贵的情况下又批准国家电网4条交流特高压线路?
现在的情况是,特高压输电网建设,出现了两种背道而驰的发展模式,中国的特高压前景依然扑朔迷离。
《《《
建设意义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发展特高压是必然选择
每经记者 原金 发自北京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份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制定的电网投资方案,已经通过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评估,很快也将获得国家能源局的批复。这份方案涉及投资超过2000亿元,内容包含建设12条贯穿中国东西部的输电通道,其中包含4条特高压交流工程。
根据目前披露的消息,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4月份已经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此外,还有若干条线路已经在规划当中,特高压时代即将来临。
对这种技术的应用前景,业内观点分明。
支持特高压发展的代表认为,发展特高压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用电需求,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电网,这对于我国电力工业实现自主创新、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此,《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昨日(5月18日)对持这种观点的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进行了专访。
特高压便于能源跨区域传输
NBD:特高压最显而易见的用途就是实现我国的能源资源跨区域输送,这一作用是怎样体现的?
韩晓平:以前,我国的能源运输主要以煤炭运输为主,到现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东中部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大概200万平方公里居住了约8.7亿人口,而此区域建立的大量火电厂等,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空气污染。
如果有较强的输电能力,对坑口发电进行远距离输送,就会减少空气污染。同时,我国大量煤炭运输是双向的,满车去了空车回来,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
NBD:电力的跨区域输送跟煤炭的输送相比较,有哪些优势?
韩晓平: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煤炭的运输很大程度上依靠公路,铁路的运力有限。对比这两种方式,假设在发电效率相等的情况下,那么煤炭的能耗一定是最大的。直接把电输送过去,特高压的优势非常明显。
特高压单纯输送风电意义不大
NBD:从能源运输角度来考虑,特高压电网应该怎么运作?
韩晓平:我觉得单纯依靠西部地区的风电来支撑特高压是不可行的,原因是风电不稳定。
在西北地区,除非形成风、水电互补或者风、光、水电互补,多种能源相互结合,这样才比较现实,单纯建设特高压风电输送项目意义不大,如果长距离输电,西北地区的煤炭转化为电后再去输送,才是比较可行的。
NBD:您如何看待特高压的作用?
韩晓平: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在进行特高压的研究,加上现在东部地区面临较大的雾霾和节能减排的压力,所以特高压的建设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能源浪费来讲很有必要。对于整个中国来说,搞特高压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NBD:您认为特高压在安全方面做得如何?
韩晓平:现在国家电网已经在整个交流特高压的安全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在避免安全事故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另一方面,我们的输电能力也已经达到标准,从山西到南阳的输电线路,现在已经可以输500万千瓦了,而如果我们用交流的常规的输电方式,只能输大概100万千瓦。
从世界范围来看,电力安全方面也发生过多起事故,2012年7月,印度北方电网曾经连续发生两次大面积停电,影响了大概6.7亿人的用电问题。
和传统的输电方式相比,交流特高压在安全方面还有一些问题,因为它的容量大,一旦出问题,可能影响面更大。所以我们要尽可能提高交流特高压的安全性。在特高压的范围内建设分布式的能源,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东部能源需求促特高压发展
NBD:此前,特高压的发展可谓步履蹒跚,近期却取得极大的进展,雾霾治理这一因素是促成特高压发展的原因之一吗?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韩晓平:可以说雾霾是一个因素,之前讲过,在东部地区200万平方公里,燃煤密度比较高,每平方公里大概燃了1400吨煤,这肯定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真正解决雾霾,特高压至少是一种手段,不过更重要的还是加强管理,减少违法排污,再就是发展天然气。
其实东部地区能源需求旺盛才是促进特高压发展的最主要原因。现在全国人均用电一年大概是3900千瓦时,发达国家大概是5500千瓦时,一般的制造业国家人均在7500千瓦时,那就意味着,中国人均起码还要增加3500千瓦时的用电量,对于中国来说,这么多用电量电从哪儿增加以及如何增加是很现实的问题。
2013年,中国创下了平均雾霾天数达52年之最的纪录,平时用的每1度电里有78%来自燃煤能源。由此,必须建设一些比较大的电网,特高压成为当下解决用电且不污染环境的好选择。
《《《
技术之争
原国电通信中心主任丁道齐:发展交流特高压就是倒退
关于特高压的应用,社会上出现了比较鲜明的两种观点,经过多年激烈交锋,未能达成有效共识,争议的核心停留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
几十年从事电力行业工作的原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副主任、原国电通信中心主任丁道齐,是业界为数不多的反对推行交流特高压应用的专家之一。他甚至认为,“交流特高压电网是中国电网发展的大倒退。”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丁道齐如此坚持、坚定地反对发展交流特高压?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对他进行了专访,试图弄清他对发展交流特高压的担忧。
没必要耗巨资新建
NBD:一些业界人士认为,解决电力输送不出去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特高压,您怎么看?
丁道齐:国家能源局从未将发展特高压作为发展新能源的主要手段,根本途径是必须配置相应的调峰电源。
NBD:当前一些东部地区缺电问题明显,尤其是用电高峰期,为了确保电力供应,搭建交流特高压电网是否有必要?
丁道齐:目前,我国已经建成覆盖6大区域超高压电网,区域电网间直流互联,区内结构紧密,超高压线路总长度堪称世界第一。但截至2010年底,交流超高压输电线路中,全国60%的500千伏线路均运行在设计经济输送功率的50%及以下。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建和改造,6大区域电网完全可以满足中国未来10~20年发展的需求,没有必要耗巨资新建交流特高压电网。
2020年中国最大的华东超高压电网装机容量不会超过4亿千瓦,而且500千伏系统有充分的冗余,根本不存在升高电压等级的需求。
无经济适用的距离
NBD:特高压电网分直流特高压和交流特高压,对发展直流特高压业界基本达成共识,争议的焦点在交流特高压,直、交流能否分开发展?
丁道齐:是的,发展直流特高压业界没有太大争议,国家电网公司方面的观点是上马特高压直流就必须上特高压交流,必须“交直互补”,相互搭配。但是,直流特高电压是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最经济、效率最高、最安全可靠的先进输电方式,完全不需要依赖交流特高压输电。
NBD:您能不能系统介绍一下交流特高压存在的主要问题呢?
丁道齐:首先是安全性。交流特高压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必须有500千伏网络的支撑,为此必然构成多重1000/500千伏电磁环网,破坏了分区分层的电网结构,成为大停电事故的隐患。
其次是经济性。交流特高压输电容量不是超高压的4~5倍,而是小于2倍。输电距离在600公里以内,采用500千伏超高压交流输电比较经济;而超过600公里釆用超高压直流输电比较经济,而且愈远愈经济。交流特高压输电没有经济适用的距离。
再次就是环保性。交流特高压CO2的排放当量是直流特高压输电的2倍。特高压交流输电对环境的各种影响均比直流特高压严重。其电磁环境影响强度是800千伏直流的1.1倍;消耗土地资源达3倍。
最后是国际发展的趋势性。2010年国际大电网会议肯定了特高压直流技术是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主流技术。高压直流输电已成为国际上远距离、大容量、高效率输电的唯一选择。
引发大停电事故概率大
NBD:在发展交流特高压方面,国家电网公司一直在推行“三华联网”,业界争议比较大,您能不能对此进行分析?
丁道齐:据刘振亚《特高压交直流电网》书中提供的数据,仅仅是建设“三华”交流特高压电网,投资将达9800亿元。如果在中国全面推广交流特高压工程,总投资将高达12000亿元以上。耗资如此巨大,而解决的主要是中、短距离送电,真正经交流特高压电网远距离输送的容量只有很少一部分,投资效益非常低下。如果代以输电直达大都市圈方案,输电距离远用直流输电,近用超高压输电,同样是输电给超高压电网,同样解决电力需求,至少可节约6000亿元。
此外,交流特高压及“三华”交流特高压电网的出现,必将导致电网覆盖区域扩大、1000/500千伏电磁环网增多、清晰的网络结构遭破坏、网络节点大量增加,系统结构、自动控制、信息通信更加复杂,网络的脆弱性扩散,电力系统的复杂性网络特征更加显著,引发连锁性大停电事故的概率将十余倍地增大。
国家电网公司推行的耗资近1.2万亿元的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电和“三华”交流特高压电网,如得以全面实施,不仅是中国电网发展的大倒退,还必将增加全民税费负担,危及国家社会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民生。
NBD:您对未来我国电力远距离运输的一些建议是什么?
丁道齐:政府管理部门应该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深入调查分析中国现有超高压电网的巨大潜力,对于建设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论证。
《《《
电从西、北来:雾霾治理倚重特高压
每经记者 李彪 发自北京
特高压的建设,有利于改善目前部分地区严重的雾霾污染,也有利于解决电力富余地区“窝电”而造成的能源浪费,进而带动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优化我国的能源利用结构。但与此同时,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经济层面,特高压一直面临巨大的争论,正反双方至今仍相持不下。在政府和国家电网的强力推动下,特高压的建设势在必行,其最终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有待时间来检验。
5月15日,在全国政协召开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有与会委员认为,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供需区域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以及东部发达地区环境容量对发展煤电的限制,实行大规模“西电东送”和“北电南送”需要加快输电通道建设,发展远距离大容量跨区域输电技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座谈会上了解到,预计到2020年,全国发电装机将超过20亿千瓦,清洁能源发电比例将超过40%,按照改善环境、特别是治理雾霾的要求,东部地区新增电力需求将主要依靠外来电力和本地清洁能源发电供应。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批复特高压输电工程的步伐明显加快,依靠特高压输电治理雾霾的政策正在快速落地。
特高压输电缓解雾霾污染
今年5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国家电网公司获悉,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据了解,该工程是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同时也是国家即将批准建设的12条输电通道之一。
对此,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特高压发展步伐正在加快,发展特高压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政策加速落地。
实际上,去年9月,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明确指出,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通过逐步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增加天然气供应、加快实施燃煤替代。同时,禁止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等区域新建项目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
今年4月,在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进一步强调,要发展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今年要按规划开工建设一批采用特高压和常规技术的 “西电东送”输电通道,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降耗增效。
近年来,我国多个地区的雾霾天气日益严重,究其本质,是能源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与能源发展方式“后天失调”这一对矛盾长期积累后的集中释放。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我国东中部地区200万平方公里住了8.7亿人口,每年燃烧25亿吨煤。要解决中国的能源、资源配置问题,必须提高输电电网等级。
通过加快特高压输电治理雾霾等大气污染,已在社会上形成广泛共识,且效果较为明显。据国家电网测算,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正准备批复建设12条 “西电东送”输电通道,建设完成后,东中部地区每年将减少发电用煤2亿吨,降低pm2.5排放浓度4%~5%。
“发展特高压有助解决雾霾问题。”韩晓平总结道。
2020年西部电源比重超东部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电力装机已达12.47亿千瓦,电源总量及煤电、水电、风电规模均居世界首位。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年用电量仍有较大差距。
据韩晓平介绍,现在我国人均年用电量约3890度,德国是7500度电,如果向同为制造大国的德国靠齐,中国人均年用电量至少还要增加80%左右。
“现在的问题是,增加电量供应是很大的挑战。”韩晓平说。
据国家能源局介绍,全国用电负荷将继续增长,预计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8.4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6.8%。
在电力供应上,西部地区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家能源局初步预计,2020年西部电源比重将由目前的35.4%增加到42.1%,东部由38.6%下降到33.3%。
国家能源局在 “关于我国输电建设的相关情况”中指出,从电力供应看,预计2020年全国发电装机将超过20亿千瓦,清洁能源发电比例将超过40%。东部地区新增电力需求将主要依靠外来电力和本地清洁能源发电供应;中部地区将根据煤炭运输通道规划布局和建设进展,合理布局路口电站;西部地区将在做好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上,大力推进重点煤电、水电和风电基础设施,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前提下继续实施西电东送。
近年来,电力项目正在加快上马,尤其是分布在西部地区的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其进展尤快。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政府相关规划,在东部地区限制发展的煤电项目,未来将会在西部地区获得高速增长。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规划,未来将会在鄂尔多斯、晋北、晋中、晋东、陕北等9个地区建立千万千瓦级现代化大型煤电基地。
业内专家预测,随着特高压输电网络的加快建设,西部电力外送渠道进一步拓宽,西部地区借助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电力项目的积极性将大大提升。
《《《
我国西部、北部电力资源丰富,但外送困难:电向东、南去:“窝电”困境寄望特高压
每经记者 原金 发自北京
围绕山东省 “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2014年山东计划电网建设投资231亿元,力争年内核准开工“两交一直”特高压工程,到2017年建成“两交两直”特高压输电通道。近日,坊间有消息称,发改委和能源局即将批准建设9条新特高压线路,正式公告有望于近期发布。
上述动作不仅意味着特高压时代即将来临,也意味着困扰能源领域的“窝电”现象有望改善,对于“窝电”现象尤为严重的风电领域更是一大福音。
“电荒”与“窝电”并存
一边是严重的电荒,一边是无法外输的电力。电荒时代的“窝电”现象,实则是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滞后的被动结果。
近年来,每到夏季用电高峰,各个省份,尤其是沿海地区均面临严峻考验。到了今年,尽管夏季用电高峰尚有时日,但有部分省份用电紧张的局面已经凸显。
据山东省电力公司预计,该省今明两年的电力缺口预计将达到600万和1000万千瓦,到2017年将再扩大至2500万千瓦。海南省预计今年下半年最大电力缺口达60万千瓦,其中5月~7月电力缺口在54万~60万千瓦。
在用电大户为电力不够而发愁时,产电重地却在为“窝电”而闹心。
今年,东三省可能遭遇史上最严重的“窝电”困境,原因是经济疲软、但电力装机严重过剩。东三省负荷中心辽宁省曾长期面临电力短缺局面,但2013年却出现了电力装机超过500万千瓦的富余,东三省总体电力装机富裕更是超过2000万千瓦,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
东北地区的“窝电”现象,在风电领域尤为明显。尽管2013年东北风电并网情况较此前有所改善,但难言根本性扭转。冬季供热期间,东北风电再遭大面积弃风。去年,风资源充沛的东三省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仅有1867小时,低于全国平均数2080小时。中电联数据则显示,2013年东北各种形式的发电机组年利用小时数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内蒙古的“窝电”现象同样明显。2013年,内蒙古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完成发电量3620.12亿千瓦时,而全区全社会用电量仅为2181.9亿千瓦时,大量电力需要外送消纳。
对于“电荒”与“窝电”现象并存的困境,经济学家宋清辉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特高压可以实现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输送和保证电力可靠供应,缓解国内电力供需缺口紧张的矛盾。中国一次性能源主要分布在与东、中部距离非常远的西、北部地区,要将西、北部的能源转换成电能输送到东、中部地区,依靠现有的电网难以完成这一重任。监管层从今年起,将会批准多个建设特高压项目上马,增强跨区域输电能力。
特高压被寄予厚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主任梁铁城表示,由于目前输电通道不足,很多能源企业有劲使不上。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丰富,就地转化是最佳的选择,但就地转化建了电厂、有了电,却没有通道送出,电“窝”在当地,这是很大的损失。为缓解“窝电”现象,内蒙古有四条特高压线路已经上报到国务院待批。
据悉,内蒙古上述待批的四条特高压线路,外送能力一共3100万千瓦,配套电力装机4200万千瓦,这其中有600万千瓦风电装机,就是风火打捆通过特高压输出。
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采用特高压技术,可以把风电、水电、太阳能等不太稳定的能源,通过先进的储能等技术加以储藏,能够发掘出这些可再生能源的潜力,减少能源损耗和基础建设投资,提高输电容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多数业内人士认为特高压可以实现能源的跨区域调配,但是需要风电、水电等多种能源资源的协调配置,只为某一种能源资源建设特高压并不可行。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对记者表示,如果单纯“弃风限电”,或仅依靠特高压来缓解风电的“窝电”现象并不现实,还需要其他能源来加以平衡。他建议在风电、水电、光电综合的基础上发展特高压。
海通国际研报分析预计,2014年风电限电率有望进一步改善1~2个百分点,这部分归功于新风电资产在并网条件较好的沿海省份的布局加重。不过,进一步、实质性的改善,则有赖于特高压电网建设。
据了解,发改委和能源局即将批准建设9条新特高压线路,正式公告有望于近期发布。在此之前,国家电网公司计划从2013年起的8年间,投资超3万亿元用于电网建设,其中约1.2万亿元将用于特高压线路建设。到2015、2017、2020年,分别建成 “两纵两横”、“三纵三横”和“五纵五横”特高压电网。鉴于风电装机主要位于西部和北方地区,而终端用户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部地区,输电网络的改善将提升风电的利用率。
《《《
原电力部生产司教授级高工蒙定中:直流输电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每经记者 原金 发自北京
5月15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发展特高压输电,优化电力布局”议题座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原电力部生产司教授级高工、现任国际大电网CIGRE和美IEEE会员蒙定中作会议发言,反对推广交流特高压技术,并有书面材料交会议。
根据会议上透露出的消息,由于目前交流特高压分歧很大,特别是大规模推广和三华(华东、华北、华中三个地区)联网,国家能源局初步考虑放行4条交流特高压线。
5月18日,蒙定中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阐述其在特高压发展中所持观点。
交流特高压成本太高
《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为什么在交流特高压方面,专家们有很大分歧,世界各国对待交流特高压输电都有什么经验?
蒙定中:上世纪,欧、美、俄、日等国家和地区为了“远距离输电”曾研究“交流特高压输电”失败,研究“直流输电”成功。
前苏联为实现交流120万伏的长距离(1905公里)输电,由于送电能力差,极度浪费投资,最终不得不永远降压50万伏运行。
日本东京电力在1992~1999年建成交流100万伏线路共426公里,但未建变电站,只能以50万伏运行。东京电力公司此后表示,“接受了教训,永远不再升压了”。
2005年联合国经济社会部在纽约发表的报告称:“交流120万伏曾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长线路使用,无论如何,超出100万伏时,能承受如此高电压的实际难度、设备和绝缘的代价,都过高而难以采用”。
联合国报告所指交流特高压输电包含两个风险:一个是技术难度风险,另一个是经济代价风险,这是全世界从技术、经济上判别交流特高压失败的结论。
NBD:您觉得交流特高压输送能力如何?
蒙定中:国网号称交流特高压能输送500万千瓦是不对的。
国网公司从2005年北戴河会议至2011年1月的两个建议和汇报,皆称一回交流特高压线路输送能力将达到500万千瓦,是50万伏线路的4~5倍,所以交流特高压输电节约投资又节省线路走廊。
发改委刚批准的淮南-上海的633公里同塔双回特高压工程,每回线输送能力仅240万千瓦,而且它每段线不能太长,必须在皖南和浙北共建两个100/50万伏变电站来靠50万伏网联接支持才能送电,结果还构成极不安全的电磁环网。
实际以600公里输电计算证明,2回100万伏线路输电的静态稳定只相当于4回50万伏线;而瞬时稳定还不如4回50万伏线输电。即使研究成功采用串补,一个同塔双回特高压线路的输电能力,只能与2个同塔双回的50万伏线路相当。
NBD:从经济效益方面,如何看待交流特高压?
蒙定中:交流特高压工程投资奇高,其同塔双回线造价约1500万元/公里;而具同样输电能力的2个同塔双回50万伏双回线投资约700万元/公里,不到一半,走廊宽度相同。特高压线路每隔250~300公里就必须有变电站,每个投资约20亿~30亿元,更是极其浪费。
输电距离远时,交流特高压经济性更差,一个1000公里输送460万千瓦的工程,若采用交流特高压的投资为250亿元,而采用直流(±66万伏)送电只需88亿元,相差2.84倍。因此,以交流50万伏和直流输电来代替交流特高压输电,完全可以满足中国电网的发展,在成本方面的优势更是交流特高压望尘莫及的。
“三华”交流100万伏线路输送超过2000公里,构成所谓 “五纵六横”网架,实际上是故障时负荷自由转移的不安全结构。每回线输送能力都难以超过300万千瓦,永远达不到国网宣传、政府部门指定的500万千瓦的要求,交流特高压输电大大浪费投资和线路走廊。
充分发挥直流输电优势
NBD:您为什么觉得如果我国通过特高压将华东、华北、华中三个地区联成一张电网,就会发生重大停电事故?
蒙定中:1965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了25次重大停电,从原因分析,重大停电大都发生在区域范围、电力容量皆庞大又自由联网的交流电网结构。
中国电力容量现己占世界首位,为什么从不发生重大停电?因为中国30多年来按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建立了六大区域、且范围都不大的分区,区间主要用直流联网,完全杜绝了重大停电,成为世界上最安全可靠的电网结构。
“三华联网”从网内装机、电网范围、自由联网方式都走向北美那种不安全的路径,更危险的是交流特高压比美国现有超高压更不安全、更浪费,后果可能更为严重。
NBD:您觉得应该如何安排我国电网?
蒙定中:继续按现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分层、分区、分散外接电源,既经济又可靠地保持我国的电网安全领先地位。
充分发挥直流输电实现“分区”和远距离输电的作用。按中国经验采用直流联网将庞大的交流系统分为若干区,它不仅达到正常联网效益,还可控制联网潮流;防止一个区的故障、频率崩溃、电压崩溃、失稳振荡波及相邻区。更将大区范围固有的动态和瞬时稳定、低频振荡或“连锁跳闸”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彻底解决。
实践证明,直流输电完全可以满足我国电源基地远距离、大规模输送的要求。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