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曾剑
每经记者 曾剑
凯美特气(002549,收盘价19元)去年的业绩算得上非常出色,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0.49%,净利润同比增长44.24%。业绩增长主要源于公司全资子公司长岭凯美特甲烷及氢气收入大幅增加。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凯美特气靓丽的业绩背后,却被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013年5月,凯美特气全资子公司长岭凯美特的主要客户中石化长岭分公司对双方之前签署的销售协议提出异议,拒绝继续履行。双方下半年的交易数据因此未获得中石化长岭分公司签字结算,涉及金额达6270万元。即便如此,凯美特气仍然将这部分收入予以强行确认。由于上述事宜,公司的2013年度审计报告还被会计师事务所出示了非标意见。
需要指出的是,记者查阅了凯美特气2013年初至2013年报前的所有历史公告,对于子公司遭遇的重大事项,公司从未有过相关提示。公司是否尽到信息披露义务,值得怀疑。
中石化拒绝履行销售协议/
2010年12月17日,凯美特气与中石化长岭分公司签署了 《原料气供应协议》、《可燃气、氢气回收协议》。2012年9月,双方又签署了有效期1年的《可燃气、氢气回收补充协议》。上述协议主要约定:中石化长岭分公司将制氢装臵尾气作为原料气供应给凯美特气子公司长岭凯美特使用,协议约定原料气结算包干价格为500万元/年(不含税)。同时,长岭凯美特将原料气通过变压、吸附、分离、提纯等生产方式,形成氢气和可燃气产品返销给中石化长岭分公司。销售价格为:氢气1.2万元/吨(含税)、可燃气2900元/吨(含税)。
资料显示,长岭凯美特于2012年11月投产,并生产氢气与可燃气体产品分别为40.95吨和1818.529吨。双方按上述协议价格进行了结算,中石化长岭分公司向长岭凯美特支付了货款。
不过,上述协议仅平稳执行了几个月时间。随着中石化长岭分公司董事长调离,原总经理就任董事长,其与长岭凯美特之间原本稳固的客户关系突然发生剧变。
2013年5月,中石化长岭分公司管理层认为,双方2010年12月签订的协议不公允,认为公司提供的原料气价格过低、收购的可燃气体价格过高,拒绝履行上述协议。经岳阳市委、市政府出面调解,中石化长岭与长岭凯美特双方分歧仍然较大,一直未能达成协议。
大客户不“认账”,后果很严重。
2013年度,长岭凯美特采购中石化长岭分公司制氢装置尾气 (原料气)共计提纯生产氢气905.49吨,可燃气3.72万吨并向其返销。按照上述协议价格,双方本应确认产品销售收入1.02亿元。
不过事实上,中石化长岭分公司只对2013年1~3月双方所供气体按上述价格办理了结算 (开发票);4~6月双方确认了氢气与甲烷的供应量,但未开发票进行结算。到了下半年,由于矛盾加大,中石化长岭分公司经办人员计量员黄平未在长岭凯美特计量数据通知单上签字,更没有开发票办理结算等相关手续。双方只是对产品供应量进行了书面记录。
据凯美特气披露,长岭凯美特2013年7月~12月向中石化长岭分公司供应了氢气508.937吨、甲烷2.3万吨,涉及的销售收入为6270万元。这意味着,长岭凯美特有6270万元的营业收入没有得到客户确认。
凯美特气强行“增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中石化长岭分公司没有确认上述数千万元的销售数据,且对长岭凯美特2013年度销售货款未予以结算(2月19日支付了500万元),但这样的情况仍然被凯美特气所“忽视”。
在2013年报中,长岭凯美特依然按照其与中石化长岭分公司前述协议约定的结算价格和各月计量数据通知单所载的销售数量,确认了主营业务收入为1.02亿元。同时,其按协议确认了原料气采购成本500万元,并冲减了应收账款,期末,应收中石化长岭分公司货款余额为1.15亿元,其按个别认定法计提了坏账准备3394.73万元。
凯美特气表示,长岭凯美特与中石化长岭分公司签订的相关合作协议与补充协议的签字代表均具备合法代表各方签约的法定权限,双方均系自愿签字盖章,意思表示真实,相关协议的签署真实、有效。在协议有效期间内,长岭凯美特按照协议规定的产品结算价格确认产品销售收入与成本认为符合准则相关规定;长岭凯美特按照双方未达成一致初步协商作出让步可燃气的价格与协议中规定的价格差价,采取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认为较为公允。
不过,凯美特气方面的举动没能获得会计师事务所的认同。公司2013年度财务报告的审计机构致同会计师事务所认为,截至4月23日,上市公司与中石化长岭分公司仍未就结算价格达成一致。由于无法就长岭凯美特2013年度产品结算价格和对应的主营收入及应收账款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因此,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对凯美特气2013年度财务报表发表了保留意见。
事实上,客户不履行协议非凯美特气所能控制,公司对此责任似乎有限。不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失职行为恐怕不能被“忽视”。
按照凯美特气在2013年报中所言,中石化长岭分公司在2013年5月已经对协议提出了异议,并拒绝履行;而据审计机构所言,中石化长岭分公司更是早在2013年3月便提出了异议。记者查阅了上市公司自2013年1月1日至公司2013年年度报告披露前的所有公告,对于长岭凯美特存在的重大经营风险,凯美特气从未对投资者予以提示。对此,记者在上周末试图联系公司,但未获回应。
多家基金疑似“踩雷”/
资料显示,凯美特气在2011年上市后不久便使用募资1.9亿元设立了长岭凯美特,并在2012年追加了5000万元投资。按照最初的项目规划,长岭凯美特将实施年产10万吨的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化碳、5526NM3/h氢气、4018NM3/h甲烷及13018Nm3/h一氧化碳项目。据公司预计,项目建成后,正常年份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1.57亿元,税后利润3191.25万元。
一长期跟踪凯美特气的券商研究员向记者表示,中石化长岭分公司隶属于中石化旗下,凯美特气旗下许多公司都是依附于中石化,确认收入恐怕只是凯美特气一厢情愿,降低价格是早晚的事情。近年来,由于碳酸饮料市场萎缩,凯美特气原有的主营产品液体二氧化碳增长已经陷入瓶颈,长岭凯美特本有望成为公司重要的利润增长点,谁知道却出了这样的事情。
对于凯美特气面临的业绩风险,最为忐忑的无疑是重仓押宝公司的投资机构,如宝盈基金、中国人寿、社保基金等。据凯美特气2013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宝盈基金旗下鸿阳证券投资基金、宝盈泛沿海区域增长等6只基金现身凯美特气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合计持股达1912.28万股;中国人寿通过旗下两只产品合计持股553.92万股;全国社保基金一一五组合持股119.99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从宝盈系基金1季度报告来看,其依旧持有凯美特气不少股份。其中,宝盈鸿利收益持有245万股,鸿阳证券投资基金持有656.4万股,宝盈资源优选持有292.8万股,宝盈中证100指数增强型持有4万股。这4只子基金合计持有凯美特气1198.2万股。
不过,凯美特气并未出现在宝盈策略增长、宝盈核心优势、宝盈泛沿海区域增长的1季度报告中。由于基金只披露“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前十名股票投资”,因此,难以判断这些基金是在1季度有所减持,还是其持股市值占基金净值比例不足以排进前十。
事实上,宝盈基金一直对凯美特气偏爱有加。早在2011年公司首发上市网下发行时,宝盈基金便动用旗下5个账户以30元的高价进行申购(最终发行价为25.48元),并在最终机构获配的400万股中占得40%的份额(160万股)。其中,宝盈策略增长、宝盈资源优选分别获配售80万股。
凯美特气上市后不久,宝盈系旗下宝盈泛沿海区域增长、鸿阳证券投资基金也进入了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宝盈系“多驾马车”曾一度加仓至千万股。不过,由于凯美特气股价此后持续走低,2012年,宝盈系开始逐步减持,到2012年底,其持股仅剩下500多万股。2013年1季度,宝盈系旗下的五只基金合计持有凯美特气1755万股。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