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朱丹丹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朱丹丹 发自北京
昨日(4月22日),据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报道,央行计划近期对银行间同业存单扩容,发行机构不再仅限于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包括城商行和农商行等几十家金融机构将成为第二批同业存单的发行机构。
“央行的确打算对同业存单进行扩容,准备将其作为市场产品推为主流。”一家股份行同业业务部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
他进一步指出,此举可以提高同业存单的流动性,定价也会更加方便。同时,随着参与机构的增多,甚至可能会取代一部分网下交易。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主管温彬指出,中小银行获得发行同业存单的资格,扩大了负债来源的途径,会有较高的积极性。
不过,东莞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陈龙指出,目前市场总量宽松、同业萎缩、资金需求下降,其参与积极性不会很高。
部分中小行会参与/
大智慧通讯社援引央行官员的表述称,首批10家试点银行都已成功发行同业存单,下一批,在发行机构的数量和发行规模上,都将有较大幅度扩容,部分符合要求的中小银行也会参与,目前准备工作已开展。
“同业存单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关键步骤,是重要的过渡产品,通过做大同业存单市场使银行间回购利率跟交易所Shibor利率趋同,实现市场化的目的。”陈龙指出。
海通证券固定收益部一位分析师指出,同业存单扩容,会给中小银行提供多元化的负债管理方式。目前中小银行负债成本较高,接触资源的途径越来越少。通过市场化恰恰给中小银行提供一种负债来源,有利于它们通过提高价格去争夺资金,促使银行市场竞争更加公平。
上述大智慧通讯社的报道称,央行官员透露,同业存单接下来常态化发行是方向,按照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的改革思路。
“常态化肯定是方向,一方面,参照美国的经验是这样,另一方面,这涉及利率市场化的问题,之前是被动利率市场化,因不想接受高的负债成本,但随着金融自由化及金融体系更加开放,还是抬升了整个负债成本,所以,不如主动利率市场化。总的来说,短期还是会以扩容为主,大额可转让存单推出是个方向,但时间点尚难确定。”上述海通证券分析师指出。
但南方某城商行分析师则认为,如果常态化发行,必须要有市场需求。在目前环境下,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可能会影响实体经济,因此他对大额存单出台的时机表示怀疑。
参与积极性主要看成本/
去年12月,央行发布了《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不少业内人士视其为存款利率市场化推进的重大一步。
但从发行情况来看,同业存单却并没有预料中的火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中国货币网信息发现,截至4月22日,虽然首批试点的10家银行均已发布2014年度同业存单发行计划,额度合计不超过8600亿元,但今年仅有浦发、兴业、中信、招商和农行发行了同业存单,已发行规模累计427.7亿元,仅占计划总额度的4.97%。
今年3月,兴业银行第五期和中信银行第二期同业存单相继出现了未获足额认购的情况,其中兴业银行第五期发行30亿元,仅认购了19.4亿元;中信银行第二期发行20亿元,只认购了18.3亿元。
“近期,随着监管部门对影子银行和同业业务监管加强,同业负债利率持续走低,显示出同业资金需求下降,因此,今年以来同业存单发行不算太好,交易也不太活跃。”温彬指出。
城商行和农商行有可能成为第二批同业存单的发行机构,那么它们参与发行的积极性如何?
温彬指出,目前,在利率市场化加速和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的背景下,这些中小银行会有较高的积极性。不过从短期看,线下的同业拆借和存放业务仍然是金融机构主要的头寸管理手段,因此在扩容后,同业存单不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参与的积极性,主要还是看发行成本,目前大行的发行收益率大概是5%,中小银行如果发行的话可能会在5%~6%,这接近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相应的成本会高些,这些银行参与的积极性应该不会很高。”上述海通证券的分析师则有不同看法。
陈龙也表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总量宽松、同业萎缩、资金需求下降,中期(3个月~1年)的资金需求并不太大,预计中小银行没有什么积极性。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