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金微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金微 发自北京
在中央提出 “打造阳光财政”的背景下,从4月18日开始,中央各部门公布了2014年部门预算,“三公”经费预算也随部门预算同台亮相。无论是公开的范围还是内容细化均超过往年。今年外交部、最高法等部门首次公开“三公”经费,像公车费用中的“购置费和运行费”也首次分开公布。
今年中央“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1.51亿元,比去年预算下降10.3%,体现在中央各部门的账单里的,则是“三公”经费的大范围压缩,其中公车和公务接待共压缩6.5亿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一半多的部门“三公”经费预算比去年的预算执行数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的部门达49个,上升的部门有19个,持平的部门有19个。
目前,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自公布以来连续3年下降,2011年至2014年,这一数据分别为94.28亿元、79.84亿元、79.69亿元和71.51亿元。与此同时,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执行数也是连续3年出现下降。2010年至2013年,支出分别为94.7亿元、93.64亿元、80.95亿元和71.54亿元,共降23亿元。
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国家要把纳税人的钱用好,保证收支有序规范透明,充分体现了理财治国的思维。“但‘三公’经费不是越少越好,而是以政府职能的必要为前提。未来‘三公’经费下降幅度不会太大,但是其他经费开支还有压缩空间。”
“三公”经费不同程度压缩/
在90余个中央部门中,国税总局的“三公”经费预算超过17.73亿元居首,其中公务用车费用超过13亿元,排名最后的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三公”经费只有97.43万元。
在“三公”经费涨跌幅中,预算减幅最大的也是国税总局,高达2.02亿元。但即使如此,其基数仍居榜首。
刘剑文说,“三公”经费多少与政府部门承担的职能有关,有些机构属于垂直管理,像国税总局号称80万国税大军,所需开支自然就多。
此外,2014年商务部 “三公”经费预算为5622.88万元,与2013年预算数基本持平,但是较2013年的预算执行数上升了2200.12万元,涨幅第一。
各部门的“三公”经费压缩力度明显,公车费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削减,比如交通运输部,今年的“三公”经费预算数压减了24%,其中安排公车购置费505.73万元,比去年预算减少1098万元;公车运行费6034.17万元,比去年预算少1056.65万元。
尽管如此,公车费用依旧占据着“大头”。2014年公车费用预算中,公车购置费为6.63亿元,公车运行费是34.64亿元,占预算总数近58%。在部门“三公”经费中,中国人民银行公车购置费为60万元,公车运行费为1.974亿元。
在公务接待费方面,今年有多个部门对该笔预算进行了压缩。发改委的接待费预算由2013年的608万元,减少到2014年的575万元;科技部接待费预算由2013年的1566.84万元降至1148.81万元;环保部从669.82万元减到330.9万元。
不过,部委之间的公务接待费绝对数额相差还是很大。中国人民银行今年的公务接待费预算为1.574亿元,科技部、工信部、民航局均超过1000万元;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等部委在500万元左右;住建部2014年公务接待费预算仅为13.95万元,是各部委中最少的。
刘剑文说,“三公”经费公开也是为了接受监督,对人民有说法,利于改变工作方法和态度,提高政府服务意识,这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表示,财政如果不够公开透明,人民的知情权就难以有效保障。而如果没有知情权,公民的其他权利如参与权、监督权也就无从谈起。
20多个部门无公车购置计划/
首次公开预算的外交部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数为11324.44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9605.8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1410.94万元,无公务用车购置费;公务接待费307.70万元。同样是首次公开“三公”经费的最高法,今年的预算数比去年执行数压减12%,公车购置费也从去年支出的82万元变为零预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有20多个部门2014年公车购置费用为零,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发改委、国资委、粮食局、三峡办等部门。在公车费用方面,多个部门将公车购置费和公车运行费分开公布,这也体现了“三公”经费更强调亮细账的原则。
刘剑文说,各部门购车的钱和养车的钱细分开来,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监督各部门公务用车的具体情况,是预算公开进步的表现。
在中央部门预算报告中,全部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比以往公开范围更大。刘尚希解释,所谓按功能分类划分支出科目就是要显示政府的钱都用来“干什么”,用在哪些方面,《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按功能分类共设置类、款、项三个层级科目。
今年,还有不少部门结合自身情况对经费作了更为详细的解释。刘剑文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纳税人的钱应花到应该花的地方,让每笔钱都有依据,让节省的钱用于民生,用于经济建设必需的地方,这是现代国家治理所必需的管理方式。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