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雾霾险”被叫停 业界激辩保险创新边界

    2014-03-26 01:01

    上线销售短短几天,由中国人保和中国平安推出的 “雾霾险”即告停售。“雾霾险确实停售了。”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黄俊玲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黄俊玲 发自北京

    上线销售短短几天,由中国人保和中国平安推出的 “雾霾险”即告停售。“雾霾险确实停售了。”昨日(3月25日),人保财险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确认了,外界关于监管部门叫停雾霾险的消息。中国平安的客服人员也表示,公司的雾霾险确实停售了。

    对于两家公司雾霾险被叫停的原因,业界分析可能是“滥用创新”。近年来伴随互联网在保险销售中的地位越发重要,各种通过互联网销售的创新型保险产品层出不穷,这也引发了颇多争议。保险创新固然值得肯定,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保险产品的创新还是要根据保险的基本原理来做,不能无底限创新。

    销售到叫停不到十天

    事实上,人保和平安两家公司的“雾霾险”从上线销售到被叫停,前后还不到十天。3月17日,人保财险推出业内首款“雾霾险”,并在官方网站上线销售。该产品保险期限为一年。在此期间,只要北京市城八区连续5天AQI(空气质量指数)指标监控值大于300,公司将直接赔付200元或300元污染补贴,且无需提供证明文件。另外,在一年保障期内,因疾病导致住院的,可享受每天100元住院津贴,最高赔付1500元。

    次日,中国平安也推出两款“雾霾险”,一款是由平安养老险推出的平安雾霾健康险,一款是由平安产险推出的平安雾霾指数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平安养老险推出的“雾霾险”,实际是一款健康险。据了解,这项专项雾霾险最大特点在于单独承保最易受雾霾影响的呼吸系统癌症——肺癌。平安养老险专项雾霾险特别开放承保年龄区间0~64岁,涵盖受雾霾影响最大的儿童和老人,并且就多发的呼吸系统特定疾病提供住院津贴。缴费达500元的用户,如果当地连续7天空气质量指数超过300,呼吸系统检查、肺部CT及雾霾引起疾病的第二诊疗意见将会由保险公司埋单。

    另外,客户可自由组合5万至50万元的意外伤害、10元/天至100元/天的呼吸系统住院津贴、10元/天至100元/天的肺癌津贴、5万至10万元的肺癌身故保险,保费最低至41.2元,最高1700元。

    而平安产险推出的平安雾霾指数险,重点关注空气质量指数,这款“空气雾霾指数保险”的最大特点是将空气质量指数(AQI)直接作为判定是否赔付的依据。与市场上健康类产品不同,这款产品无需判定消费者是否因雾霾致病,只要承保城市AQI连续若干天爆表(连续时间与爆表数值视不同城市而定),消费者即可获得每天50元的 “雾霾津贴”。平安产险个人产品部负责人表示,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全社会更广泛地关注空气质量变化对我们生活造成的全方位、长期性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推广低碳生活的理念。

    对于被“叫停”一事,人保财险相关人士昨日向记者证实了此消息,该人士称,确实是监管叫停了,而雾霾险也停止销售了。中国平安的客服人员也称,该公司的雾霾险已经停售了。也有接近保监会的人士认为,人保的雾霾险可能在宣传的时候出了问题,恐怕要影响以后的销售,而平安的产品可能是其他方面的原因。他认为,可能保监会对这类产品仍在进一步研究中。

    创新也要遵循保险原理

    不仅雾霾险被“叫停”,据悉另一款备受争议的险种“摇号险”此前也被叫停了。“摇号险”由长安责任保险在2月16日推出,针对北京车辆摇号政策“定制”的保险,已在北京申请摇号的候选人可购买从10元到2000元不等的四档保险,如果中签了可获得最高20万元的奖励,如果没中签只能得到一份驾驶员意外险。

    据介绍,该保险横空出世短短两天即卖出700多单,不过,该产品也被外界质疑不像保险,反而有“博彩”嫌疑。

    针对叫停一事,昨日长安保险的内部人士也予以证实,不过该人士坦言,这个产品仍在进一步的完善当中。

    事实上,在2013年随着保险公司开辟网销渠道,一系列的创新型保险产品也相继推了出来,如去年中秋节,安联财产保险公司推出了“赏月险”,最终实现了圆满收官。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系主任王绪瑾认为,只要不违反法律,且又有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产品是可以有的,但作为产品设计者而言,其操作的方式方法是值得思考的。

    某险企的王先生认为,保监会可能是出于担心系统性风险。虽然将保险产品作为一种噱头去做,是商业竞争,但是保险产品的创新还是本着保险的基本原理,不能无底限创新。

    某险企的一位不愿具名的精算师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表示,互联网的保险产品一定要符合互联网的需求,做任何一款产品的创新都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然后再去考虑定价、风险控制等因素。

    他认为,应该多鼓励创新,虽然10个创新型产品最后成功的可能只有两个,但如果保险公司不去尝试的话,那么这两个产品都不会有。应该对创新型保险产品有一定的容忍度。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一体化蓝皮书:京津“减肥”河北“增重”

    下一篇

    2013~2014年度中国白酒行业创新报告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