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全国将首次审计土地出让金 结果最早年底公布

    2014-03-12 02:52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要对土地出让金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进行全面审计。”这将是继备受关注的社保基金审计和政府性债务审计之后,又一次全国性专项审计,也是首次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出让金收支审计。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审计署副署长董大胜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预计此次审计结果将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公布。目前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已经各自选好了一个试点省份,下半年将在全国铺开。

    土地出让金将全面审计

    土地财政已经成为决定地方财力的关键砝码,其中主要用途之一便是还债。另据国土资源部统计,2013年全国土地出让总金额达4.1万亿元。

    财税专家李文海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目前的分税制格局下,地方相当一部分税收需要上缴中央,而卖地收入属于政府性基金,除必需用途外,其余地方支配权限较大。这引发了各地的推地热潮,但同时也带来了副作用。

    李文海表示,地方政府对卖地的热衷直接导致我国非农占用耕地情况严重,农民的利益受损。此外,不当使用、非法挪用土地出让金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此背景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对土地出让金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进行全面审计。

    究竟怎样审计各地的土地账本呢?

    董大胜说,审计工作将分为先试点、再铺开两个阶段。试点审计不日将正式展开,东部、西部地区各选一个省份作为试点,找出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注意哪些关键点、如何更好采用审计技术。下半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审计推向全国。预计审计结果将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公布。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朝才认为,审计的重点将是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对土地出让金的使用规范进行审计。也就是侧重于土地出让金的支出审计。

    董大胜表示,土地出让金的去向要一一进行严格审计。“土地出让金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进行全面审计。这并不是两个单独的审计,而是一个审计的两个方面,同步开展工作。”

    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施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建设单位必须补充相应的耕地,以保证耕地不减少,守住18亿亩红线。

    “我们要核实两方面,一是从数量看是否真的补了;二是补上的耕地质量怎样。”董大胜说“如果在郊区平地占了一亩良田,去山地补了一亩山地,就无法保证质量。”

    以审计促解决土地财政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全面审计土地财政领域,意味着将逐步阳光化,并扭转其畸形定位。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表示,应该把政府从卖地中直接获得的收入逐步降低,只有降低了,土地才能在使用中更加得到重视,能够集约、节约利用。但从另一个角度,全国政协委员、国土部土地利用司司长廖永林则表示,“应该客观地看待土地财政,这部分收益要支撑保障房建设、水利建设、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还要用于水、电、气、暖、公共交通、城市环境绿化等大量民生支出。”

    董大胜告诉记者,土地是一种重要的国家资源,在配置上也应该遵循经济规律,让市场起到决定性作用,要让那些以土地收入为偿还债务主要来源的地方政府有稳定的收入,反之,则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

    他说,目前基层政府的财力比较少,基层政府财力保障的问题也是进行土地出让金审计的一个考虑因素,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总体的考虑。

    “事实上,土地财政的根源并非地方政府,而在于央地财政关系的理顺,地方事权多,但财权更多集中在中央,依靠转移支付难以完全抹平缺口时,土地便被顶在前面了。”李文海说。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也多次强调,财政改革应调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责任,适当增加中央政府的支出责任,保障市场更加统一、公平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全国均等化。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波:可再批两三家自贸区 集中精力应对改革阻力

    下一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林水利工会主席盛明富建议:分解清洁能源强制执行指标,调整政策支持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