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长江 发自深圳
每经记者 杨长江 发自深圳
昨日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终于向媒体证实,公司争取年内完成IPO(首次公开募股),融资目标为100亿~200亿元。中核集团计划将旗下核电优良资产实现上市,目前正在积极推进过程中,相关融资方案已提交证监会。
此外,多路消息显示,另一核电巨头中广核正谋划今年第三季度在香港上市,融资规模约为20亿美元。
对此,中广核方面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公司正按照国务院国资委要求,积极跟进资本市场动态,推进改制上市相关工作。但中广核未透露具体进程。
内陆核电或更具想象空间/
在中广核和中核集团分别在H股和A股筹划IPO的消息传出多日后,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据大智慧通讯社报道,孙勤称市场化是中核集团今年发展的主要方向,除核电优良资产IPO之外,还计划将核燃料业务进行整合,时机成熟后将核燃料业务板块也推向资本市场。对此,他表示,为推动中国核燃料产业更好发展,中核集团还准备联合中广核、中电投等兄弟单位共同发展,比如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发展核燃料产业。
记者查阅证监会官网获悉,中核集团正准备在上交所上市,且已聘请中信证券和瑞士银行作为承销商。按照孙勤的说法,公司拟融资规模为100亿~200亿元。显然,这些融资将有利于加快核电项目建设。
孙勤在接受大智慧通讯社采访时还特别提到内陆核电。他预测“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内陆核电将更具发展空间。
据记者了解,中核集团旗下有多个内陆核电项目处于筹建状态,其中包括去年10月与江西瑞金签订的项目。
至于中广核方面,稍早前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称,中广核计划今年下半年赴港融资20亿美元,并有意在港上市后,再在内地挂牌,公司已聘请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和德意志银行安排上市事宜,IPO所筹资金将用于扩建核能项目。
对此,中广核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我们正按照国务院国资委要求积极跟进资本市场动态,推进改制上市相关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广核总资产3037亿元,位列中央企业资产规模第一方阵。业内人士亦指出,中广核对资金的需求并非急迫,上市亦不排除响应国资委关于国资改革的政策导向。
核电“走出去”已成共识/
继今年1月国家能源局下发的《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适时启动核电重点项目审批,稳步推进沿海地区核电建设之后,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亦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推动核电技术装备走出国门,今年要开工一批核电项目。核电重启提速的政策接踵而至。
显然,核电已被列入国家能源战略之中。从目前情况看,“走出去”步伐提速已成各方共识。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全国政协委员、中广核董事长贺禹等11人近日联名提交了 《加快推动“华龙一号”走出去,早日实现核电“强国梦”》的政协提案。
贺禹称,由中广核和中核共同研发的自主三代核电技术 “华龙一号”已完成初步设计并启动施工设计,我国目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已经形成了生产力,其商业应用和技术出口,将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能的释放。
“‘华龙一号’可使国内成熟的工业基础、工程优势和运营经验得到充分利用和持续提升,首台套国产化率即可达到90%,基础造价2800美元~3000美元/千瓦,与当前国际订单最多的俄罗斯核电技术产品相比,有竞争力,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工程实践,还可快速带动国内技术、工程、装备和队伍走出去。”贺禹表示。
据贺禹介绍,他和其他10位全国政协委员已在提案中建议,把“华龙一号”作为国家当前及未来10年核电“走出去”战略重点品牌,充分利用既有研发和产业优势,协调各方形成合力,带动装备、队伍加快“走出去”。
2013年,中广核先后同英国和罗马尼亚达成核电项目合作,但现实问题在于,这种合作更多停留在资本层面,国内核电距技术输出尚需时日。业内人士表示,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缺失系核电“走出去”的拦路虎之一,“华龙一号”的问世是否能填补这一空白,值得期待。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