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特斯拉,2014年,宝马、大众等外资品牌,也将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所动作,扎堆布局的格局基本呈现。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刘旭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刘旭 发自北京
美国时间2月11日,新能源汽车行业“新宠”特斯拉的股价再创历史新高,盘中一举突破200美元大关。有外媒分析指出,特斯拉创出本轮新高源自在中国市场的渐入佳境。
特斯拉中国区负责人、全球副总裁吴碧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特斯拉设在中国的第一家体验店已经预订出了数百辆轿车,买家遍布全国各地。
有利的外部环境下,特斯拉加速中国市场布局成为必然。特斯拉中国区相关负责人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国的确是特斯拉接下来的重要推广地区,今年公司将在上海、杭州、广州等多地建立城市展厅。
除了特斯拉,2014年,宝马、大众等外资品牌,也将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所动作,扎堆布局的格局基本呈现。对此,分析认为,中国政策环境日渐明朗,是外资企业加速进入的主要推动力。
特斯拉3月揭开神秘面纱
2月12日,北京侨福芳草地特斯拉展厅,消费者络绎不绝。店内销售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如果现在交付定金形成订单,交车时间只能保证在2014年年底之前。
记者随机采访了前来看车的消费者后发现,选购特斯拉的消费者大都有多辆车的需求,在70万~100万元的价格区间对比后选择了这款车。
资料显示,特斯拉ModelS于2012年正式在美国市场销售,到2013年,特斯拉全球销量超过两万辆。有统计显示,2010年特斯拉登陆资本市场之时,通用汽车市值是其20倍,当下,通用汽车市值仅为其1.5倍。
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新生力量,特斯拉颠覆了传统汽车行业的众多模式。在销售上,特斯拉没有经销商参与,所有展厅和售后服务中心均为直营模式。此外,根据美国经验来看,多数特斯拉消费者是通过网络完成交易,所有配置、颜色均可在线模拟完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与特斯拉多位工作人员交流发现,特斯拉取得骄人成绩的另一重要原因来自营销模式的创新,其培育的消费、产品概念,成为特斯拉营销成功的关键所在。
2013年5月,特斯拉风潮席卷全球不久,便登陆中国市场。特斯拉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国是特斯拉布局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特斯拉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接受网络预订,并经过电话确认,交付定金,形成有效订单。据悉,2013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有效订单数量远超预期。
根据记者了解,特斯拉已在中国市场完成销售许可的准备,可以开始交付新车。此前,特斯拉透露,首批新车将于今年3月左右交付中国车主。
特斯拉效应席卷中国股市
与此同时,特斯拉在中国资本市场引发的 “蝴蝶效应”也超出预期,“特斯拉概念股”成为A股市场一股强增长力量。在本周一涨停的80多只个股中,从汽车到锂电池、稀土永磁,与特斯拉概念相关的超过20只。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目前热议的“特斯拉概念股”基本是为特斯拉零部件企业提供支撑的企业。汽车行业分析师表示,目前,对于这些概念股的追捧,容易形成短期泡沫,风险仍旧较大。
特斯拉对于中国市场有较大期许,展现了扎根中国的决心:2014年1月底,特斯拉宣布ModelS在中国内地市场售价73.4万元起;2月初,特斯拉宣布该车型在中国香港地区的售价为57.9万港币起(约合人民币45万元)。
特斯拉CEO马斯克接受外媒采访时也表示,中国将有望超越美国,成为特斯拉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基于长远打算,特斯拉在中国建厂也属必然。
他还表示,为了消除关税并获得中国政府对零排放汽车的鼓励政策,特斯拉必须在中国本地进行生产。本地化生产后,仅关税一项,每辆ModelS就将省下11.49万元。
据特斯拉预期,到2015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销量有望接近美国市场,成为其全球第二个销售市场。为了启动大规模生产,特斯拉在2013年底向松下订购了大批锂电子汽车电池。
外资新能源车扎堆中国
实际上,不仅是特斯拉,2014年,外资企业布局中国新能源产业已成趋势。传统汽车行业巨头宝马、大众均将本年度定义为新能源导入年。
宝马合资自主品牌“之诺”旗下的首款产品1E即将在下个月上市,首家体验店也将在北京亮相。同时,有消息称奥迪将推出全新的奥迪Q8e-tron衍生车型,并以特斯拉ModelX为竞争对手。
按照计划,今年特斯拉的主要工作将是通过体验店的形式拓展更多一线城市,并计划今年底之前,在中国10~12个城市建立经销店。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特斯拉在中国的竞争对手都虎视眈眈,有着自己的产品策略和推广思路。特斯拉目前在价格上不具备任何优势,一旦发生战略改变,特斯拉或许难以继续依赖产品技术上的局部优势领先一般大众市场。
“新能源汽车肯定是中国汽车市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以特斯拉、宝马i3为代表的电动车中的豪华车不会成为行业主流。”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安庆衡表示,豪华车先行进入市场之后,中低端大量市场空间可由自主品牌占据。
分析称,经过多年培育,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逐渐从公关交通领域转至私人购车领域,加之政策补贴等方面的完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将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