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知名台资医院“人气不旺” 厦门“一区两制”医疗生态考验医改智慧

    2014-01-09 01:29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婷 发自厦门    

    每经记者 李婷 发自厦门

    一边是亟待体制创新改革的“土豪”公立医院每日高负荷的门诊病例接待量和病床位紧缺,另一边是体制管理与国际接轨的知名台资医院——长庚医院门诊接待量和病床使用率严重偏低,这是目前存在于厦门医疗体系中两种矛盾的生态。

    那么,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厦门积极鼓励公立医院和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否改变这一现状?允许医生多点执业能否真正解决矛盾……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厦门长庚医院这个切入点,试图寻找到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

    知名台资医院“人气不旺”

    除了更加现代化的医疗大楼外,在硬件上,厦门长庚医院还有一个比岛内的公立医院更胜一筹的地方——停车方便。此外,位于海沧区马銮湾南岸的长庚医院也有专门的公交线路以及免费巴士,且距离岛内市中心也不远。

    刚刚在长庚医院成功切除血管瘤的苏女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除了医保支付部分之外,她自费的部分约2000多元,收费并不比公立医院高,甚至还要略低。

    记者了解到,相对于全国医院10天的平均住院日,厦门当地医院的平均住院日是9天左右,而厦门长庚医院是5.8天。药品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则比公立医院通常的40%以上低很多,大约24%左右,台湾总部还要求继续降低这一比例。

    不仅如此,厦门长庚医院还向患者提供台湾名医的“上门”服务,且由长庚自掏腰包补贴医生的路费。

    这也给厦门长庚医院带来了稳定的病患,但这和长庚医院最初的规划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据厦门长庚医院院长赖明坤介绍,目前长庚医院的门诊病例日接待量平均还只有2500人次,而厦门公立三甲医院这一数字为8000~10000人次。当初厦门长庚在建院时,也同样规划为可以容纳10000人次的就诊量。

    厦门长庚医院被厦门卫生局聘请的第三方机构调查评选为厦门医疗服务“满意度最高的综合医院”,但这个著名的台资连锁医院却吸引不到更多的病人。

    长庚医院2000张病床至今才开放至701床,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厦门公立医院的“一床难求”。记者了解到,公立三甲厦门第一医院本部2000张床位,多个科室的病床使用率都超过了100%,其中妇产科的床位使用率为157.27%。

    在这种情况下,厦门政府积极推动“公”、“私”合作盘活资源存量。厦门长庚医院已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订《门诊协作协议书》,通过医生多点执业,解决台资医院在办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多点执业能够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帮助,不过主要还是需要我们自身努力。”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问及双方合作能给厦门长庚带来的实际效率增量时,赖明坤如此回答。

    民营医院的非营利性目标/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赖明坤特别强调,长庚医院当初申办时是营利性医院,但实际上却是以非营利作为目标。

    据悉,长庚医院在办院之时,政策还不允许外资医院申办非营利性医院。而长庚医院财团法人在台湾是非营利性组织,是台湾最具经营效率的医院,连续多年在经营获益方面位居台湾医院的头把交椅。不过,厦门长庚将台湾长庚的经营理念跨海峡移植之后,却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规划占地面积70公顷的厦门长庚医院原本规划为三期建设,但5年半时间过去了,二期的开工却还没有时间表。而从2008年5月正式开业以来,厦门长庚医院的总执行长已经换至第三任。

    据悉,目前厦门长庚现金流“勉强”持平,但算上最初建医院超过17亿元的投资,总体还是亏损,台湾总部此前也一直在补贴厦门长庚。虽然长庚注册的是营利性医院,但却是以非营利作为目标,同样执行政府定价。另外,厦门长庚是均衡发展的综合性医院,并没有特别发展某一个科目,也没有开展过多的高端服务,现在收入主要还是来自于基本的医疗服务。

    厦门长庚医院开业伊始,员工总数约550人,以台湾长庚10家连锁医院为后盾,派遣了130多名台湾医师以及护理人员前来支援,占比23.6%。厦门长庚的初衷是,借由这些台湾医疗精英团队的支援来培养本地的医务人员,通过医疗文化输出的方式,将台湾长庚体系的管理和运营方式“在地化”。

    始料未及的是,这个“在地化”超出了预期。“在地化”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建设,吸引人才恰恰是瓶颈。在赖明坤看来,目前公立医疗体系中,医生都是“单位人”,虽然有曾经在北美医院体系和台大医院体系执业的比对经历,让赖明坤对“长庚体系”颇为自傲,但“长庚体系”遇到“单位人”则全面溃败。

    事实上,长庚在开给医师们的工资部分并不比公立医院低,但在长庚的管理制度内,医师没办法获得任何“灰色”收入。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长庚的医师们可能要更辛苦,如在厦门长庚医师们是没有午休时间的。

    据悉,为了吸引人才,厦门长庚将人才引进的门槛放低,由原先只招募三甲医院的医生放宽到二级医院。不过,长庚的招牌之一,来自台湾的专家支援不能作为持久之计,原因是成本偏高和人员流动性大。

    2013年,厦门长庚医院员工总数发展到了1200人,台湾支援人力约计60人,占比下降到了5%;这些支援人员的一个主要工作是帮助厦门长庚培养医师、骨干、班底,但这需要更长的时间。在大陆医疗体系内,一个副主任级别的医师考核需要5年时间,而升任主任医生又需要5年。

    多措施解决人才瓶颈问题/

    数据显示,目前厦门社会办医疗机构开放床位占全市总量的18%;诊疗服务人次占全市总量的16.53%。

    在解决看病难问题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决定中明确提及鼓励社会办医,且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此前表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完善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提升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总量的20%左右。

    对此,福建省2013年11月底出台的《关于调整福建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3~2015年)的意见》指出,截至2012年底,福建全省医疗机构床位数共有13.92万张,其中公立医疗机构床位12.64万张,占比90.8%。到2015年,全省规划床位数调至16万张。同时,全省共设置三级综合医院48~57所,其中2013~2015年新增18~26所。其中,公立37所,民营11~20所。

    对于厦门长庚等医疗机构面临的人才瓶颈问题,《意见》也提出了尝试性的新办法。《意见》中明确指出,多举措引进医学人才,提高引进人才待遇,建立灵活便捷的用编机制。探索将现行公立医院编制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允许公立医院在核定编制范围内自主安排用编计划,确定新聘用人选后直接报同级编制部门备案并办理入编手续;探索在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试点实行事业编制,为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引进人才创造条件。

    不过,福建提出的这种试点尝试却与目前来自业内的建言意见相左,不少专家在提到公立医院医改时,都提出要逐步取消事业编制来调动公立医院医生的积极性,打破向体制外流动的难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只有减少公立医院的数目,才有可能依靠政府财政支出将这些医院打造成真正的公立医院。在保留公有制的前提下,建议进行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的改革,将人财物经营管理权下放给医院本身。同时取消相关医院的事业编制,让医院享有充分的用人权和收入分配权。

    不过,对于社会办医试点事业编制,厦门长庚等医院表示目前暂没听说,还不清楚这个政策。

    “在台湾,医生都是社会人的概念,所以去留全凭自己。”赖明坤介绍说,台湾几十年前也是公立医院占主导,但现在是以民营医院为主导。而且在医疗水平上,民营医院也拥有许多与国际接轨的领先技术和一流的专家。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铁矿石仍将供大于求后期价格或下降

    下一篇

    首破月结惯例推季度包 三大运营商在沪试水流量经营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