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曾子建
每经记者 曾子建
1月7日,TVB官网最上方,一张邵逸夫爵士的黑白照片取代了平日彩色鲜艳的娱乐新闻。这位“创世纪”的传媒大亨的去世,意味着香港传媒业永远失去了一位精神领袖,但对TVB而言,其实早在2011年就已进入了后邵逸夫时代。
随着邵氏淡出TVB管理层,近年来TVB不断有负面新闻曝出,不仅节目被指毫无新意,剧集质量也在走下坡路。TVB将如何维持以往稳健经营的一贯作风,并迎接科技创新带来的挑战?
称霸香港影视界30年
香港媒体称,邵逸夫爵士是全球最长寿、任职时间最长的上市公司CEO。
在执掌TVB超过30年后,邵逸夫却在2011年,以62亿港元出售了TVB26%的股权,如此,TVB基本结束了邵逸夫时代。
日渐高龄的邵逸夫也逐渐退出了在电视广播的日常工作,2009年放弃了管理职责,转而担任非执行主席,并让太太方逸华负责电视广播的日常运营工作。2011年之前,邵逸夫依然是公司最大股东。2011年4月,以陈国强为首的财团出价62亿港元收购邵逸夫通过邵氏兄弟持有TVB26%的股权,其余股权分别由已故台湾著名企业家王永庆之女、台湾女首富王雪红,以及擅长投资电讯传媒业的私募基金PEP持有。合计下来,邵逸夫所持的26%TVB控股股权,连同新界清水湾地皮一起共售得港币86亿港元。股权的变动,标志着TVB的“邵逸夫时代”正式结束。
2011年股权转让之后,邵逸夫转而担任公司荣誉主席,董事局主席由梁乃鹏担任,方逸华则任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2012年4月,方逸华也从一线退下,调任非执行董事。
TVB稳健依旧
自从TVB结束邵逸夫时代之后,人们更关注的是,陈国强的入主将对TVB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变化。毕竟,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稳定增长,才是公众投资者最关心的事情。2011年,公司依旧取得了不俗业绩。当年,公司营业额高达创纪录的52亿港元,较2010年的46.75亿港元增长了11%。在2012年,TVB业绩继续稳健增长,营业额达54.48亿港元。
2013年上半年,TVB的营业额继续保持同比6%的稳定增长,达25.92亿港元。但由于营业成本的上升,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却下降了9%,仅为770万港元,每股收益也从2012年同期的1.94港元下降到了1.76港元。
实际上TVB经营业绩的低谷,并非出现在陈国强入主公司之后,而是在金融危机之后的2009年。自2007年后,股东应占溢利金额开始下滑,当年数据为12.64亿港元,2008年下滑到10.55亿港元,2009年仅9亿港元。2008年,电视广播股价最低跌至谷底的19.02港元之后,2009年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太好的表现,直到2013年5月,股价达到62.9港元,创下了多年的新高。
香港汇业证券分析师岑智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在后邵逸夫时代,电视广播的业绩一直都在上升,基本传承了邵氏稳健的经营风格。但近年来市场环境开始转变,而且娱乐活动种类逐渐增加,年轻人又很少看电视,因此多少会对TVB的前景有所影响。尽管现阶段香港电视行业依旧还是TVB一家独大,竞争不算太激烈,但随着新电视牌照的发出,以及互联网娱乐逐渐兴起,竞争也开始加剧。因此,TVB仍然需要在节目制作方面多加资源,才能提高竞争力,以维持稳定增长的经营趋势。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