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12月7日数据显示,当日全国20个省份的104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12月8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中国多地区雾和霾橙色双预警。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江然 杨珺 发自成都
每经记者 江然 杨珺 发自成都
环保部12月7日数据显示,当日全国20个省份的104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12月8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中国多地区雾和霾橙色双预警。
持续的雾霾天气成了社会的隐忧,也成为空气净化器行业发展的催化剂。有业内人士预估,如果雾霾天气长期大范围持续,空气净化器可能会像彩电一样成为家庭必备家电,市场容量或达到1500亿元。
但同时也有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空气净化器行业毛利率至少达到100%,存在价格虚高现象。其市场竞争格局将和小家电相似,开始会有很多企业涌入,但经过大概3年的市场竞争,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沉淀下来。
拥有率低:全国不到1%家庭买空气净化器/
雾霾之下,空气净化器成为了消费者的宠儿。昨日,记者在走访多家家电卖场时发现,几十款净化器价格参差不齐,且跨度巨大,有低至几百元的国产品牌,也有贵至上万的“原装进口”,而多数消费者青睐的是2000元到4000元之间的价格。
“这两天销量特别好,每天一开店,就有买空气净化器的消费者登门”。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刚走进成都某家电连锁超市,就被该店销售人员告知最近几日的“销售盛况”。“拿这款明星产品来说,整个上半年都断货,上个月底才进,这几天又没了。”这位销售员介绍称。
记者在上述卖场看到,数排空气净化器被放在小家电区域最显眼的位置,也是顾客必经之处。三三两两的消费者站在多个品牌前“货比三家”,一位消费者甚至告诉记者,自己不久前才买了一台菲利普空气净化器,“这次来看看夏普。”
同样的热销场面也发生在另一家高端百货。记者走访时了解到,该店销售的一台“原装进口”空气净化器,标价13000元左右,其他产自国内的型号价格从高到低依次是8000元、5900元、4900元、3900元左右,这其中至少三种型号已经脱销。
“就这两天都卖出一两百台,有多位顾客已经交了钱在排队等候了。”该品牌销售人员介绍称,“上半年销量最好的时候,我们连样机都卖掉了”。
对这一热销局面,家电产业资深观察家刘步尘对记者表示,如果雾霾天气仍然长期大范围持续,空气净化器有望像彩电一样在家庭普及。“目前彩电的普及率这么高,每年都还能保持4000万台的增量,空气净化器是新兴产业,我估计3年内能够达到5000万台的市场增量,以3000元每台计算的话,就是1500亿元的市场份额。”刘步尘说。
目前我国空气净化器家庭拥有率还远未达到理想水平。东兴证券今年10月的一份研报显示,目前我国空气净化器家庭拥有率不到1%。
价格虚高:标价7000元,成本不超2000元/
空气净化器热销的同时,也被指价格虚高。据《广州日报》日前援引业内人士说法称,“目前中国内地空气净化器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产品价格严重不透明,更多产品价格虚高,一台标价7000元人民币的高档空气净化器产品,其成本不超过2000元人民币。”
公开资料显示,空气净化器工作原理并不复杂,通过三层过滤,包括物理过滤、化学分解以及杀菌,把有细菌、灰尘的空气变成清新空气,其主要部件就是滤芯和送风机。
“跟液晶电视、空调压缩机等不同,空气净化器技术门槛很低,目前主要采用碳吸附技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品牌,我们还没有发现有更先进的技术。”刘步尘表示。
低技术门槛让各类企业趋之若鹜。“很多国内品牌看到了这个商机,开始生产空气净化器,国际品牌也趁机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还有许多中小企业也在参与这个行业,整个行业良莠不齐。”刘步尘说。
家电调研公司中怡康的监测数据显示,外资品牌占据了约四分之三的市场份额,其中飞利浦和松下的零售量份额分别为33.4%和28.5%,位居第一和第二;本土品牌亚都和美的零售量份额分别下滑至18.5%和3.9%。
抢食高利率的不仅是厂商,还有各代理商。记者以代理商身份拨打某国产品牌空气净化器热线电话。该公司市场部销售人员表示,最低6万元的首次库存量即可成为城市区域级代理商。据他介绍,该公司空气净化器可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最贵进价3000余元,市场价格达到5000余元,最便宜进货价格500元至600元,市场能够卖到1500元以上。
记者询问生产成本时,该销售部人士表示,主要是把品牌在小家电领域打响,所以生产利润不高。以价格最贵3000多元产品为例,其成本就达到2900元。
记者随后再以同样身份询问某美国品牌空气净化器成都总代理谭女士。虽然她只模糊地指出每台空气净化器 “成本几千元”,但她却直言售价达到9300元,“利润保证你满意。”
家电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国的空气净化器行业还处于高速增长期,整体利润都很高。空气净化器毛利率至少达到100%。”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