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产品一直以近乎两倍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频遭投资者“秒杀”,但今年开始崭露头角的类信托资产管理产品正以动辄10%以上的收益率,全面赶超信托,成为资产管理行业的一匹黑马。
新华网上海10月5日电 (记者王鹤)信托产品一直以近乎两倍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频遭投资者“秒杀”,但今年开始崭露头角的类信托资产管理产品正以动辄10%以上的收益率,全面赶超信托,成为资产管理行业的一匹黑马。
高收益从来伴随高风险,类信托产品风险如何?一旦项目出现问题,谁来埋单?
类信托产品受追捧
记者从好买基金(微博)研究中心获悉,基金子公司发行的类信托资产管理产品最近出现抢购热潮。比如,德邦创新资本近日发行的商业地产项目,投资于上海中心区域徐家汇,仅几小时便被抢购一空。另一款由华宸未来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投资大连刚需房的项目,也在短短一天之内售罄。
受到市场追捧的原因无外乎收益率足够高,大多数产品收益率超过10%。查阅资管产品就可发现收益率的确让人动心:德邦创新资本徐家汇商业地产项目产品的期限仅为一年,预期收益率达10%。金元惠理基金发行的石家庄龙城房地产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产品期限1年半-2年,预期收益率最高可达11.5%。
更吸引眼球的是中信信诚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产品,投资于哈尔滨华鸿红星美凯龙项目,最高收益率可达13%。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表示,基金子公司类信托产品年收益率在9%-11%,信托产品为8%-10%,前者比后者高出1个百分点。
据了解,类信托产品结构与传统信托一致,但从客户角度出发有很大的不同,一个信托产品一般只有50个300万元投资门槛以下的名额,而类信托产品却有200个,大大提高了客户买入的机会。
随着基金子公司产品在市场的不断深入,信托这块固定收益的垄断蛋糕开始被分食,同时,在类信托高收益的“逼宫”下,信托产品的收益也开始被迫性提高0.5至1个百分点。
基金子公司发力类信托
基金子公司发行的类信托资产管理产品最近一年才崭露头角。因为《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去年10月出台,基金公司设立子公司从事专项资产管理业务有规可依,其投资领域从上市证券类资产拓展到非上市股权、债权、收益权等,俨然成为“无所不能”的资产管理机构。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的基金子公司主要业务有三类:一是通道类业务,这也是子公司目前最主要的业务;二是融资类业务,主要包括房地产项目融资和地方财政平台融资;三是股权质押和资产证券化业务等。
之所以被称为类信托,一是基金子公司业务范围与信托几乎没有差别,业务覆盖领域比如房地产、基础建设、委托贷款等,也大都是信托公司的传统优势业务。二来产品的投资方式也与信托产品没有本质差别,特别是银基合作与银信合作如出一辙,却没有受到银信合作所面对的监管限制。
博时基金总经理助理刘东此前表示,银基合作是基金子公司业务贯穿始终的一个主题,有很多项目是银行由于种种原因,政策限制、信贷额度不够,需要找基金公司做平台嫁接。
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证监会已经核准设立38家基金子公司,其管理账户368个,管理资产规模1500亿元,约占基金公司非公募业务的16%。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9月中旬,基金子公司数量已经达到43家,目前子公司资管规模已经突破2000亿元,到年底规模有可能翻一番。
基金子公司产品无刚性兑付承诺
高收益通常伴随高风险,基金子公司产品也不例外。有信托公司内部人士表示,此前刚刚因为风控因素拒绝的项目,转眼间就被基金子公司以高收益率发行。还有某类信托产品,与某即将到期的信托产品是同一个项目,无疑是“借新还旧”。因此,投资者必须擦亮眼睛,切勿因高收益盲目下手。
用益信托工作室研究员闵青华说,从投资者角度来看,基金子公司融资门槛比信托公司低,给投资者的产品收益率比信托公司略高,同样,购买产品的风险也略高。与此同时,基金子公司拿到牌照时间并不长,很多项目才刚刚上马,未到风险爆发期。
银率网最新研究报告称,从收益保证方面,信托公司的集合信托有刚性兑付的行业“潜规则”保障,但基金子公司产品至今没有刚性兑付的承诺。
值得一提的是,信托公司资金实力显然大大高于基金子公司,截至2012年末的数据显示,66家信托公司中大多数注册资本超过10亿元,行业排名靠前、知名度较高的信托公司不少都达到20亿元以上,最低的几家注册资本也有3亿元。
而基金子公司注册资本门槛只有2000万元,43家基金子公司总注册资本仅为183.5亿元,即便类信托产品承诺刚性兑付,一旦项目出现问题融资方无力兑付,子公司资金实力也十分有限。
据了解,证监会已经表示,将注重对基金子公司进行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如加强现场和非现场监控,通过信息统计分析,跟踪了解业务发展合规情况及潜在风险,防止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并及时完善相关监管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