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人社部“广纳”延迟退休意见 专家称应设置激励机制

    2013-09-12 01:14

    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朱俊生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延迟退休不应该和养老金缺口挂钩,即使实行延迟退休也不能一刀切,应用经济手段激励民众自愿选择是否延退。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彪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李彪 发自北京

    在延迟退休问题上,部分学界专家和公众似乎很难站在同一阵营。一个月前,受人社部委托,制定养老体制改革备选方案之一的清华大学,率先在人民网上公开方案内容,其关于65岁领取养老金的设想,立即引起轩然大波。

    9月11日,记者从知情专家处了解到,此前,人社部社会保险研究所一直在做有关延迟退休的研究,此次是让更多的学者和机构参与研究。

    对此,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朱俊生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延迟退休不应该和养老金缺口挂钩,即使实行延迟退休也不能一刀切,应用经济手段激励民众自愿选择是否延退。

    延迟退休应弹性、自愿/

    延迟退休,也称延迟退休年龄,是指国家结合国外经验综合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就业的情况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或延迟退休的制度。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延迟退休并不是新鲜的词汇,但在中国却成为了民众最关心的话题。

    近年来,我国多家机构在就延迟退休问题作民意调查时,每一次的调查结果都较为类似,大部分的民众都反对推行延迟退休政策。

    2013年4月,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在谈到养老金缺口问题时指出,养老金确实有缺口,靠公共养老金养老根本是不行的。他提出,选择适当时机考虑延长退休年龄至65岁,推迟养老金领取年龄。

    虽然人社部多次用当期收支数据证实我国养老金不存在缺口问题,同时,人社部新闻发言人也多次表示“正在研究”,未把这项研究与养老金收支平衡直接挂钩。然而,很多业内专家均持养老金长期会有支付缺口的观点,并建议通过延长退休年龄来弥补养老金缺口。

    但是,朱俊生认为,如果靠延迟退休来弥补养老金缺口肯定不对,延迟退休政策本身是可以讨论的,可从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对劳动力市场的参与意愿等角度去思考,如果试图采取“多收少支”的方式,肯定有问题。

    在推行延迟退休问题上,与普遍提出的“一刀切”式的“强制”推行相比,通过有效的经济激励手段,使个人自愿选择是否要延迟退休或许更能得到社会认可。

    朱俊生建议,延迟退休要更有弹性,不同群体的诉求是不一样的,可以设定一个领取年龄,在此基础上,通过经济诱导机制鼓励延迟退休,增加领取的系数,这样,大家会根据激励机制进行调整。

    老龄化成延退理由受质疑/

    据了解,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加,带来最直接的影响是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一位人社部专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外的延迟退休很大程度上是从劳动力市场的参与率的角度来考虑的,近年来,全国就业人员总数在持续增加,但是,去年的绝对增长量却出现了第一次下降,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我国适龄劳动人口占比肯定会下降。

    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

    这不得不引出 “人口红利”的话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根据人口预测,2013年是人口红利消失的转折点。但是,蔡昉同时也认为,在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情况下,仍可以挖掘一些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因素,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必要条件。

    而关于我国人口红利是否消失的争论从未间断,中国劳动学会的专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人口红利是否消失现在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我觉得还没有完全消失,短期内不存在劳动力短缺问题。”该专家认为,中国大概到2030年,人口红利才会真的消失。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唐钧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认为我们国家永远不用考虑延迟退休的问题。今后对于中国,压力最大的是就业问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张曙光“关照”下的广州中车:注册资本4年增26倍

    下一篇

    上海自贸区拟制定鼓励类投资目录 企业所得税优惠为15%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