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银行理财品信息披露不足 透明度低

    2013-09-04 01:01

    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朱丹丹 发自北京    

    每经实习记者 朱丹丹 发自北京

    近年来,有关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诉事件频发,而投资者平常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都能在产品说明书中看到相关风险评级,不过,有理财经理表示,“这都是银行自己给自己评定的,并非是第三方机构评的,意义不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于2012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中,有针对理财产品风险评级的规定,要求商业银行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拟销售的理财产品自主进行风险评级,制定风险管控措施,进行分级审核批准。同时,对客户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按照风险匹配原则,将适合的产品卖给适合的客户。

    那么,银行理财品的评级为何都是由银行自己来完成,而不是引入第三方独立机构?

    对此,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证券研究所所长吕随启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一是现在的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严重不足;二是各个银行都是各行其事,即使引入第三方独立机构来评估,至于评何种级别基本上是银行说了算。”

    “这个市场不是多么规范的市场,透明度非常低,”吕随启指出,目前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基本上也不给投资者提供信用级别的意见,所以是否引入第三方,评完后对银行来说参考意义也不大。

    “理财产品的投向类型多样,且通常单款产品涉及多个投资资产,同时产品收益结构、风控措施、运作模式等要素的创新不断涌现。如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评级,则必须具体到投资资产,否则浮于表面的评级是无意义的。因此,在产品种类不一、单款产品投向多样的情况下,统一的、科学的评级标准制定起来相当复杂。”普益财富的研究员方瑞表示。

    “风险等级主要是根据产品投资于何种标的,由银行根据这个产品的风险特性而评估,比如投资货币市场等方面的理财产品风险较低,如投资于股票,则风险就变大。主要看投资对象风险的高低”,工行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其介绍,银行内部对理财产品的风险评级的等级共分5类,除PR1外,依次包括PR2(稳健型)、PR3(平衡型)、PR4(进取型)、PR5(激进型)。

    方瑞也指出,银行理财产品的等级划分通常是根据产品的投资标的风险,同时还会参考产品的收益结构设计、风险控制措施、投资期限等因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顾客身份走访了某银行的网点进行求证,一位理财产品销售人员表示,“我们这边的理财产品有保本与非保本型,要先看你的需求,根据你的资金量和期限给你配产品,主要是要看你能承受多大的风险”。

    “至于理财产品自身的风险,这是由产品特性所决定,设计该产品时就将它的投资标的锁定为低风险的保本型品种,公司(银行)规定它保本就保本。我们会根据你的需求给你推荐适合你的理财产品,”上述理财销售人员表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不保本产品卖给稳健型客户 银行理财风险定级“自评自夸”藏隐患

    下一篇

    叶檀:郑州限购没有意义海南土地改革才有意义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