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7月实际使用外资创28个月新高 下半年外贸有望进一步企稳

    2013-08-26 00:47

    7月以来,我国外贸领域接连迎来好消息,下半年外需将成为经济企稳的重要支撑。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7月以来,我国外贸领域接连迎来好消息,下半年外需将成为经济企稳的重要支撑。

    在8月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当前,国际市场的需求稳步提升,加上国务院出台的促进贸易便利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逐步得到落实,我国进出口增速有望在下半年进一步企稳。

    同时,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7月份实际使用外资(FDI)金额达到94.08亿美元,同比增长24.13%,创28个月新高。延续6月份20%的高增长态势。

    “中国仍是全球首要投资目标市场”/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2013年1~7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13.92亿美元,同比增长7.09%。

    制造业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较快,增幅分别为330.6%、38.18%、36.71%。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56.43亿美元,同比增长15.78%,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49.93%。

    并且世界主要经济体对华投资呈现回暖势头。7月,美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1.84亿美元,同比增长11.44%。欧盟诸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46.37亿美元,同比增长16.72%。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对华投资15.16亿美元,同比增长58.25%。

    沈丹阳说,6月份和7月份当月实际使用外资的数额出现了比较大的同比增长,一个直接的原因是由于部分投资额比较大的外商投资企业在近两个月内出资集中到位。此外也和去年同期单月吸收外资波动、基数比较低有关。

    他还表示,近两个月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和今年以来外资持续增长的趋势是一致的,今年除了1个月是负增长以外,其他月份都是正增长,这个趋势是一直保持的,不是这两个月才出现的正增长。“这真实反映了外商看好中国投资环境,特别是服务业投资机会的实际情况。这也进一步证明了中国投资环境的竞争力”。

    一份名为《选择中国:跨国企业对改善中国投资环境的新见解》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仍然是全球首要的投资目标市场,70%已经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企业计划在未来5年追加投资。

    常年运作跨国投资项目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位合伙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尽管反垄断调查、欧美制造业回流等因素使得中国FDI在前两年出现波动,但外国企业对华的信心总体并未改变。

    他说,此前波动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全球经济不景气时,跨国公司决策自然偏谨慎,目前经济形势好转后,中国市场仍是他们的首选。“与以往相比,更多服务业公司和新概念公司开始关注中国,因为中国在这块儿起步很快,市场空白很大,本土企业竞争压力也小”。

    国内外需求提升有利外贸企稳/

    外需好转不仅体现在直接投资,更鲜明折射于外贸领域。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7.8%,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其中出口增长5.1%,进口增长10.9%。7月份出口、进口同比增速相比6月份双双由负转正。

    沈丹阳表示,出口及与出口需求挂钩紧密的加工贸易进口都有所改善。7月份我国对美国、欧盟、东盟的出口增长比较明显,特别是对欧盟,1~7月我国对欧盟出口虽然仍是负数,但7月当月增长5%。

    他还指出,7月加工贸易的进口同比增长5.3%,这也是一个新情况。因为过去一段时间一般贸易进口是增长,但加工贸易的进口是下降的,7月份加工贸易进口同比增长5.3%,环比增长17.4%。

    沈丹阳说,当前,国际市场的需求稳步提升,加上国务院出台的促进贸易便利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逐步得到落实,我国进出口增速有望在下半年进一步企稳。“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从企业反映的情况看,8月份的进出口很可能继续保持比较好的发展势头”。

    而在进口一端,强劲回暖主要归功于国内需求旺盛。从7月大宗商品进口量来看,原油增长了17.8%,铁矿石增长17.4%,钢材增长9.2%。

    下半年外贸进一步企稳,但应该不会有太出众的表现。瑞银报告指出,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欧美经济仅呈现温和复苏、以及QE逐渐退出后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预计出口不会出现非常强劲的反弹。

    有数据显示,受国际市场采购淡季和人民升值影响,7月份珠三角中小企业外贸出口同比增长仅1.24%,景气指数收于97.25,整体形势依然欠佳,但预测8月会出现季节性增长,回归企稳状态。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4个“一批”化解产能过剩 “越淘汰越多”难题待解

    下一篇

    大病医保一周年 筹资动态调节机制待建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