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融券的“散户”,还是大力托市的“国家队”,只是众多市场参与者中被推上台面的两股力量,那些看不见的神秘资金,或许才能决定这场战斗的胜负。
前不久投资者还在笑谈“中国大妈”抄底黄金对抗华尔街大鳄,本周工商银行就上演了这出戏的“翻版”。
就在被市场怀疑来自“国家队”的大手笔资金推升工行股价时,近期该股融券量激增至历史最高水平。无论是融券的“散户”,还是大力托市的“国家队”,只是众多市场参与者中被推上台面的两股力量,那些看不见的神秘资金,或许才能决定这场战斗的胜负。
“小散”融券工行
几经犹豫,卢叔终于点下了融券卖出的委托指令,时间是7月1日10点,目标就是上周五大涨逾5%的工商银行,委托价格4.02元。由于比现价高出4分钱,他的85000股融券直到临收盘前10分钟才成交。由于手续费高昂,加之融券利率,卢叔这笔融券交易的成本在4.01元。
账户负债约35万元,这对于拥有数百万元资金的卢叔来说只是零头,倒不是他不想融更多,只是近期市场疲软,融券需求激增,尤其是银行股券源所剩无几。他所在的券商两融业务规模数一数二,但工行的券也只剩下这么多。
交易所数据显示,自6月28日至7月2日,工行股价持续反弹,融券量随之激增。本周二,工行融券余量升至1927.87万股的历史最高水平,而就在6月27日,其融券余量还仅仅是600万股。
就在上周五,工行因盘中遭遇“超级大单”托市,大涨5.51%,从当时同时堆积在4个价位共计将近4亿股的买单估算,托盘资金超过15亿元。投资者纷纷猜测是“国家队”所为,以达到维护指数不跌的目的。
尽管卢叔在营业部中也算大户,但比起十数亿元的资金来讲,只能算是“小散”。即便将全市场融券数量都算上,价值不过8000万元,相比15亿元的买单,差距达到18倍之多。
可以说,融券工行颇有些“蚍蜉撼树”的意味,令人想起不久前“中国大妈”在1400美元处抄底黄金对抗华尔街大佬的趣闻,此后金价跌破1200美元,“中国大妈”完败。而今“散户”在工行上PK“国家队”,似乎败局已定。
券商下调评级
“我当然知道是‘国家队’在护盘”,经验老到的卢叔回顾这几日工行盘口,胸有成竹地说道,“但我也有做空的道理。”
卢叔这样的大户,能够从券商处得到一些普通散户很难拿到的研究报告,而这其中就有不少看淡银行股的报告。沪上某券商银行业研究员李扬(化名)就在近期下调了银行股的投资评级。他认为,当前银行业“去杠杆”是压制银行股的最大利空,如果管理层决心坚定,那么中国的银行很可能要在未来面临利润下滑的困境,股市难有好的表现。不过,李扬并不愿意将自己报告的结论广泛宣扬,当中国证券报记者提出刊登研报摘要时,他婉言拒绝了。
事实上,6月央行在银行间市场进行了一次“压力测试”,在银行间拆借到期兑付时没有及时注入流动性,令银行间资金面骤然紧张,Shibor隔夜利率一度飙升至13%的历史高位,恐慌情绪一度蔓延至股市。银行股遭遇大幅下跌,在跌势最为惨烈的6月24日,许多银行股以跌停价报收。
尽管目前银行间流动性最紧张的时候已经过去,但一次“测试”令市场风声鹤唳,凸显当前金融系统抗风险能力的脆弱。
李扬认为,“压力测试”的结果可能令央行暂时罢手,但管理层对金融行业去杠杆的操作不会就此结束,因为这关系到中国经济长期发展。他判断,管理层将在可控范围内“以短痛换发展”。
除了研究机构的参考,卢叔还摆出了一些自己的经验:“第一,我炒了十几年股票,政府护盘不是一次两次了,但都不会改变大盘的运行趋势;第二,你看1849点这根长下影线,历史上出现过几次,最后都要破掉,还是要银行这样的权重股砸盘。”
外资机构抄底
然而,与部分行业研究员和融券大户态度颇有分歧的是,一些投资机构作出了与“流行的逻辑”相反的操作——买入银行股。
就在上证指数跌至1900点下方的6月25日,某大型外资基金临时召开会议,会议的召集者是普通合伙人(基金最高管理者),出身原AIG的Micheal Yang。他在会上征求股票二级市场交易团队的实际负责人Andrew Guan的意见,问是否可以考虑在香港市场买入中资银行股,后者的回答是:可以考虑。
实际上,不仅是Micheal看上了香港及内地市场跌出来的机会,一些知名外资投行也在近期增持了中资银行股。
港交所数据显示,摩根士丹利在6月21日增持民生银行H股(01988.HK)5243万股,黑石增持1837万股,合计占民生银行当天成交量的35%。6月24日,民生银行股价大跌8.03%,瑞银出手购入5513万股,黑石再次增持3607万股,两者之和占当天成交量的47%。6月25日,黑石第三次增持1957万股。6月21日至6月27日,外资机构累计增持民生银行(01988.HK)1.85亿股,占到总股本的0.42%。
值得注意的是,巴克莱银行、惠誉和穆迪,均在这一阶段发布看空中资银行股的报告,矛头对准民生银行。这不禁令人怀疑外资机构又在故技重施——唱空做多。
Micheal Yang表示,他并不完全认同管理层“主动刺破泡沫”的说法,“他们可能容忍不了经济剧烈波动,很可能会有对冲的措施出台,而当前银行股又到了值得买的价格。”
无论是看空的研究员,融券做空的卢叔们,还是护盘的汇金,抄底的外资,只是市场众多参与者的代表,实际的多空力量对比,远不是表面上那么清晰。交易需要对手,大户和“国家队”永远成不了对手,护盘单成交数亿元,说明有相匹配的卖出力量;外资抄底,同样需要数量相当的抛盘。
站在卢叔们背后的那股更大的做空力量具体来自哪里难以知晓,银行股的这场多空博弈,还要等待市场和时间的验证。
原文标题:工行版“大妈”博弈大鳄:小散融券做空对抗外资抄底
原文链接:http://epaper.cs.com.cn/d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