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井鑫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杨井鑫 发自北京
近日,光大银行与香港新鸿基金融集团合作的深层意义,在于开拓光大银行海外市场的投资。与此同时,该行一款“同享二号”理财产品则因巨亏30%,遭遇客户指责,也从另一方面折射出海外投资蕴含的风险。虽如此,光大银行为何仍执意开拓海外市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光大银行资管部总经理张旭阳。
银行理财转型
NBD:最近,光大银行“同享二号”理财产品因巨亏,备受市场关注,亏损的根本原因在哪?
张旭阳:光大银行此前一共发行过两只QDII理财产品,其中一款是做票据的保本型产品,已经到期中止了;而另一只就是“同享二号”。当时,“同享二号”发售的背景是立足股指在5000多点、而海外市场也比较热的时候,该产品选择的投资标的是A股和H股,现在看来风险是比较大。
2007年5月,银监会首度放宽投资渠道,允许银行系QDII直接投资港股市场。当时,银行系QDII密集成立。然而,第一批QDII在发行不久后,就碰到了美国次贷危机,美股剧烈下挫,受此影响全球不少主要资本市场都有不同程度下跌。“同享二号”产品属于开放式银行理财产品,也受到了影响。该产品初始的投资者一共约1000人,如今一直持有的投资者并不多,甚至有20%的客户是在6毛多钱的时候抄底买入的。
NBD:您怎么看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
张旭阳:银行理财如今需要转型。按照一般规律,高风险是匹配高收益的。不过,目前由于银行信誉背书的关系,理财产品却要保证预期收益,这就将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变相的发展成了一种借贷关系。未来银行的业务转型应该是在资管方面,银行在业务中只拿管理费,不分享产品的超额收益,也不需要承担风险。
出海首先考虑风险
NBD:银行理财在谋转型的时候,都还有哪些不足?
张旭阳:法律方面是其中之一。银行理财目前的法律地位很尴尬,是委托关系还是通道关系?一旦产品有问题,也很难将产品和资金独立分开,所以目前的做法还是借助信托、券商、保险等机构将产品和资金分开,尽管需要花费不少的渠道费用。
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要强化托管机制。目前,银监会已经在着手对银行理财信息透明化的工作,通过产品端的备案、投资端的登记,逐步地将银行理财产品变成由中央托管。目前,各家银行都要对产品进行备案,包括投资方向。未来的想法肯定是要做到实时监控。
NBD:光大银行未来有没有投资海外的计划呢?首要考虑的是什么?
张旭阳:由于国内投资的限制,海外投资的范围要广,投资工具也要多一些。光大银行现在对海外投资的兴趣点可能还是在债券和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银行更希望投资能够稳健一些,首先考虑风险。
NBD:近来,外界都在说“钱荒”是由于银行理财资金限制了投向,您怎么看?
张旭阳:“钱荒”并不是由银行理财资金限制对非标产品投资引起的,这其中的因素很多,包括美国宽松量化政策退出,外管局对结售汇加强监管等等。比如,香港银行间的资金拆解利率才1%,而国内理财收益就能达到5%~6%,这就形成了一个无风险的套利,导致了二季度初结售汇的暴增。但是,在外管局强化监管之后,资金被挡在了门外,对流动性就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钱荒”不是银行缺钱,而是机构通过融资将短期的资金投向了期限较长品种,这样就形成了很多的三角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