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银行同业业务风险的争论大多集中于国有行和股份行,而城商行的同业业务却少有涉及。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井鑫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杨井鑫 发自北京
近期的“钱荒”风波将银行同业业务推到了风口浪尖,而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上周也透露,监管层正研究有关同业业务规范性文件。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银行同业业务风险的争论大多集中于国有行和股份行,而城商行的同业业务却少有涉及。
值得注意的是,城商行的同业业务风险总体上不如股份行,但各行之间的业务差异却非常明显,亦需警惕个体风险。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表示,在国有行、股份行和城商行之中,股份行的潜在风险才是最大的。而在此次“钱荒”中,中小型银行的风险也暴露了出来。
股份行“潜在风险最大”/
“‘钱荒’的根源在于资金期限的错配,银行暂时无法融到资金产生了这一现象。”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有行、股份行和城商行之中,股份行的潜在风险才是最大的。
胡月晓表示,国有行属于大型银行,而股份行和城商行都属于中小型银行。在这次的“钱荒”中,中小型银行的风险明显暴露出来了。而城商行一般是小型银行,与中型的股份行的情况又不一样,风险要低一些。“从资产和负债来看,国有行和城商行的同业业务资产和负债相对较平衡,股份行的负债却要高于资产很多。这决定了股份行需要在市场上不断地融资,一旦融不到资金,风险就产生了。”
据他介绍,通过货币市场为迅猛发展的同业资产筹措资金,是银行在扩大同业资产经营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存款业务市场格局相对稳定,短期难以有效提高。为应对迅速提高的同业资产规模,借助同业资产在货币市场上进行融资操作,操作很便利,当货币投放突然减速,在市场上的反应就表现为“钱荒”。
他认为,城商行目前同业业务的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并非外界所认为的风险更大。
与此同时,尚福林也在上周末对外表示,银行业务结构存在缺陷,目标直指银行同业业务。而面对同业业务的快速增长,此前央行也曾多次提醒银行应规范同业业务。
据权威统计数据,截至去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已达15.13%,比年初上升1.8个百分点。
城商行同业规模差异大/
尽管城商行的同业业务总体风险可控,但银行之间的差异却十分明显。由于近两年银行利润的下滑,部分城商行将业务的扩张重点放在了同业业务上,而另一些银行却对同业业务缺乏兴趣。
在大连银行、天津银行等多家等待上市的银行中,每家的情况各不相同。其中,大连银行的同业业务发展较迅速,而天津银行去年的此类业务发展却几近停滞。
据大连银行2012年年报显示,该行去年买入返售资产达144.18亿元,较2011年76.36亿几乎翻了一倍。同时,存放同业资金114.55亿,拆出资金7亿,与2011年存放同业资金117.45亿、拆出资金10.5亿的数据差异不大。而在同业负债中,2012年该行同业存放资金387.59亿,较2011年187.26亿增长106.98%。
相比大连银行,天津银行在2012年的同业业务基本与2011年一样。据天津银行2012年年报显示,该行去年存放同业资金370.25亿元,比2011年369.3亿仅增0.7亿元。而该行去年拆出资金23.91亿,买入返售资产95.82亿与2011年的数据完全一致。此外,在同业业务负债中,该行同业存放资金、拆入资金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的数据分别是470.43亿、110.71亿、167.49亿,与2011年数据也没有任何变化。
“城商行的同业业务发展不一样,风险也有一些差异。只要业务做得规范,风险也在可控范围内,就没有任何问题。”北京一家城商行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如今因银行同业业务扩张太快,加上出现“钱荒”,可能未来此类业务会受到监管层的限制。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