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60家水泥企业骗补8200万 亚泰集团1080万居首

    2013-06-25 01:13

    挤占挪用、虚报冒领 “三款科目”的348个项目单位,约60家企业是水泥制造企业,涉及骗补资金超过8200万。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赵陈婷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赵陈婷 发自北京

    审计署日前出炉的 “三款科目”资金审计情况将“骗补”问题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记者翻阅审计署此番公布的违规使用资金问题及整改情况表发现,挤占挪用、虚报冒领 “三款科目”的348个项目单位,约60家企业是水泥制造企业,占比近20%,涉及骗补资金超过8200万。

    而在这些水泥企业中,亚泰集团(600881,SH)凭借违规获得中央财政淘汰落后产能资金高达1080万元,成为水泥行业最大的骗补“受益者”。

    有统计数据显示,亚泰集团近4年来获得国家财政补贴总额约5.2亿元。2012年公司净利润3.95亿元中,如果扣除政府补贴2.68亿元,业绩仅有1.2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亚泰集团旗下公司骗补成立的话,这意味着其上市公司上一年度业绩将受到影响。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多次联系亚泰集团董秘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一直以董秘不在为由表示不方面回应。而涉及这次事件的亚泰集团旗下公司黑龙江省亚泰集团哈尔滨水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的电话也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四年补贴亚泰集团5.2亿/

    据了解,作为一家综合类上市公司,亚泰集团以地产、水泥、证券为主业,并涉足煤炭、医药、商贸等领域。2007年,亚泰集团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十二家大型水泥集团之一,水泥是公司的一大支柱产业。

    审计署公布的“三款科目”资金审计情况显示,亚泰集团旗下黑龙江省亚泰集团哈尔滨水泥有限公司在淘汰落后产能项目中,申报条件不完全符合淘汰落后产能项目条件,违规获得中央财政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1080万元。

    对于这一事件的进展,审计署方面相关文件显示“黑龙江省已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对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申报材料进行进一步复核确认”。

    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多次致电涉及这次事件亚泰集团哈尔滨水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回应。

    尽管亚泰集团尚未对这次骗补事件给出明确回应,但其公告显示,该公司经常获得淘汰落后产能和土地补贴等资金。

    有报道称,2012年亚泰集团计入公司净利润的财政补贴为2.68亿元,2011年1928.63万元,2010年2.45亿元,计入当期非经营性损益的金额为1.25亿元。加上2009年收到的1.08亿元财政补贴款,亚泰集团近4年来获得国家财政补贴总额约5.2亿元。

    高额补贴的背后,亚泰集团2012年的业绩并不理想。其年报显示,2012年公司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5亿元,同比下降47.18%。如果扣除政府补贴2.68亿元,那么亚泰集团2012年的净利润仅有1.27亿元。

    与此同时,亚泰集团主业近来表现不佳。信达证券研究员关健鑫表示,水泥板块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所占比重接近60%。2012年,尽管水泥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但由于下游需求疲软,公司水泥销售不尽人意。2012年公司销售商品熟料304万吨,同比下降47.86%,销售水泥1308万吨,同比下降21.01%。

    水泥行业生存环境恶化/

    审计署公布的 “三款科目”资金审计情况中,2011年和2012年,中央财政预算共安排本级和转移支付给18个省 “三款科目”资金818.83亿元,涉及8328个项目。有348个项目单位挤占挪用、虚报冒领“三款科目”资金16.17亿元。其中,102个项目单位编造虚假申报材料,套取、骗取“三款科目”资金5.56亿元。29个项目单位挤占、挪用“三款科目”资金2.26亿元用于生产经营、业务经费等支出。由于主管部门审核不严、第三方评审机构未尽责等,造成217个项目单位以“报大建小”、重复申报等方式违规获得“三款科目”资金8.3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挤占挪用、虚报冒领“三款科目”的项目单位中,有约60家是水泥生产企业,占比近20%,涉及骗补资金超过8200万。

    对于水泥企业集中 “上榜”的原因,有水泥行业专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补贴的初衷是为了帮助水泥企业的产能升级、安置多余员工等多方面,但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为了赢得这一补贴采取不正当的方式的确不是少数。

    其中,河北省武安市华冶水泥有限公司将2008年已拆除的30万吨水泥湿法生产线虚假申报为2011年拆除,骗取中央财政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314万元。

    辽宁公路水泥厂淘汰落后产能项目通过虚假申报材料,骗取中央财政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450万元。

    而这背后,水泥行业的不景气也给生产企业带来不小压力。

    “水泥为投资而生产,有投资才水泥的需求。从去年开始,由于需求较少,水泥价格出现下滑,企业间恶性竞争加剧,导致生产环境恶化。”上述专家解释道。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租金两年暴涨数倍 大理古城商业街遭神秘客商爆炒

    下一篇

    央行强硬表态 “救市”预期落空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