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金微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金微 发自北京
近日,审计署公布了针对10家央企的审计报告,除了查出多起重大经济案件线索,央企名目繁多、五花八门的隐性福利也纷纷遭起底曝光,部分央企虚列开支项目、违规给员工发放福利,资金动辄千万甚至上亿元。
此前,中国铁建8.37亿元的招待费让社会备受关注,而10家央企的审计报告再度揭开央企隐性福利的面纱。资深财务专家、注册会计师马靖昊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只能对账内资金审计,有些企业作假账让人没账可查,审计揭示出的问题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隐性福利动辄千万/
这次审计署公布了华能集团、国电集团、五矿集团、中国移动、国家核电、中航集团、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国商飞、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等10家中央企业2011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审计的范围包括央企总部及所属企业,涉及的资产量一般占到总公司或集团资产总额的50%以上。
审计署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审计结果看,有的企业财务管理不够规范,存在会计核算不准确,报表编制不完整等问题;另外,有企业对内部管理重视不够,对下属单位的内部管控存在薄弱环节,违法违规问题仍然存在,个别企业存在的问题还较突出。
记者梳理发现,上述10家央企均不同程度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另外有5家央企存在违规列支为职工发放福利、建设住宅楼等行为。如华能集团所属的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在2008年至2011年,将计提的煤炭生产安全费用、煤矿维简费1085.43万元,违规用于职工住宅楼、厂区道路建设等。
2008年至2011年,国电集团所属13家公司发放的4617.79万元奖金未纳入工资总额,其所属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4家下属企业超范围发放技术奖1362.20万元。
虚列项目、虚开发票等是国企违规的常见方式。以国家核电为例,2009年至2012年5月,所属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勘测分院通过虚列野外津贴和虚开发票报销等方式,将371.41万元转到账外存放,用于向职工发放奖金、过节费等。2009年至2011年,所属国核电站运行服务技术公司等5家单位以会务费、物业费等名义在成本费用中列支3399.59万元,实际用于购买发放给职工的购物卡。
各大央企虚列项目的名目不一样,有些因地制宜,不过像会议费则是常用的选择。审计署对中版集团的审计就发现,2008年至2011年,中版集团及10家所属单位存在虚列会议费18.04万元、在成本费用中列支购物卡支出40.02万元、在工资总额之外列支职工交通补贴等659.20万元、应缴未缴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款495.10万元、虚列咨询费80.40万元调节经营业绩等问题。
此前,国家已三令五申不能违规滥发奖金、补贴,但隐性福利似乎成了央企对付国家各种禁令和规定的变通手段和高明策略。
专家称还需问责清单/
在所审计的10家央企中,中移动暴露的问题最多,隐性福利名目包括健身卡、商业保险等。审计署的报告显示,2009年至2011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将应付工资9805.60万元以劳动竞赛奖励的形式转至工会后发放给职工,部分所属分公司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山东有限公司虚列支出套取资金1461.03万元存放账外,用于招待费及职工福利等支出。
此外,中移动在薪酬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审计署报告称,2009年至2011年,中移动集团总部、中国移动研究院在福利费中为职工购买不记名多用途健身卡2405.74万元,实际可用于健身、餐饮、购物等活动。2005年至2011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河北有限公司等24家单位通过应付福利费科目为职工购买商业保险3.96亿元;中移动集团设计院等2家单位,在中移动集团已统一购买补充养老保险的情况下,另行购买补充养老保险0.57亿元。
马靖昊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发放购物卡或者购买保险所使用的资金都是账外资金,这实际上都是账外小金库的问题,只不过转变了形式,但都违反了财务上的规定,“企业这样做有税务的考虑,比如将资金放到账外那企业所得税就没有监督,也不用交,这属于不规范操作。”
马靖昊介绍,自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就对小金库实行清查,但屡禁不止,主要问题在于地方总有办法来反治理,形成治理和反治理的关系,现在出现的隐性福利实际上像是一种集体腐败。目前通过审计查出问题还是有难度,“因为这些资金都是在账外走,而审计只是针对账内的资金进行审计,这些审计出的问题主要通过自查或者内部举报,另外从现金流的审计也能发现一些问题。但更多的问题难以查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审计出的违规问题不仅是企业资金,更有贷款。2011年国电所属国电科环使用中短期流动资金贷款9.51亿元购置了办公楼。
马靖昊介绍,这就不仅是账外金库的问题,而是直接改变了贷款的用途。“现在财务上作假账的最高境界是让你根本没有账可查,现在能审计出的问题只是小部分,大部分问题是难以查出来的。”
审计署报告发布后,几大央企纷纷作出回应,表示诚恳接受审计结果,并积极在其官网公布审计署报告中披露的问题的整改公告。
有专家表示,如果只有审计清单而没有问责清单,企业的种种违规行为根本不可能得到彻底根除,“审计清单之外还必须有一个问责清单,只有当问责清单成为审计清单的‘下文’,整个审计工作才能算是画上了圆满句号。”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