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上市三载连亏两年 碧生源否认私有化传闻

    2013-03-20 01:37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钟舒    

    每经记者 钟舒

    两个月前,碧生源(00926,HK)董事长兼大股东赶在禁售期前的套现,已让市场对公司业绩下滑有了预感,尽管如此,公司在业绩公告中所披露的实际亏损,其幅度之大还是令投资者措手不及。

    公告当天,碧生源股价跌近7%至0.285港元,创上市两年半来新低。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业绩与股价的“一泻千里”,市场对碧生源大股东提出私有化可能性的讨论也开始升温。

    尽管碧生源公关方面表示,目前并未收到公司任何有关私有化的消息。但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就公司目前的情况看,私有化不失为一个相对好的选择。

    亏损同比扩大7倍至3.4亿元/

    面对财报中遭腰斩的收入以及年年扩大的亏损数据,投资者对碧生源所“欣然宣布”的年度业绩恐怕实在是“欣然”不起来。本周一(3月18日),碧生源公布了截至2012年12月31日的年度业绩。数据显示,集团全年收益为4.7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约43.5%;亏损3.42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的4090万元亏损进一步扩大,每股基本亏损约为0.22元。

    另外,毛利率由2011年的87.8%下降至2012年的82.5%,期内两大主要产品“常润茶”及“减肥茶”的收益分别为1.93亿元、2.6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53.8%及35.2%,而造成这两款产品收益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常润茶”销量同比减少50.1%至1.35亿包,以及“减肥茶”销量同比减少37.8%至2.53亿包。

    这份年报也意味着,上市近三年来,作为行业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碧生源已连续两年亏损:2010年上市当年,碧生源曾实现了营业额、毛利率双双增长逾30%的开门红,净利润1亿元人民币;但好景不长,公司2011年盈利即大幅跳水,营业额同比下降3.9%,年度亏损达4087万元。

    公司在业绩公告的“业务回顾和展望”中表示,去年中国宏观经济表现不佳导致了需求减少。

    不过,对于造成碧生源业绩下滑的原因,业内人士却认为,这与企业过度广告宣传、产品被消费者质疑等因素有着更直接的联系。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减肥茶或功能茶这一细分市场的发展机遇是很大的,但另一方面,国内功能茶面临混乱生产等严重问题,并且劣质产品易引致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于行业发展不利;同时,广告过度宣传、产品被消费者质疑是减肥茶企业普遍面临的发展瓶颈,碧生源也难例外。

    周思然认为,在减肥茶领域,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要求较高,因此导致品牌意识强,2012年碧生源被曝广告违规、夸大功效等,这些负面新闻对碧生源的品牌形象和业绩均有不小的打击;此外,碧生源近几年业绩不佳也有其自身的原因,过度依赖广告、渠道投入不足是碧生源的主要缺陷。

    私有化或为更好的选择/

    自去年8月19日发布半年业绩转亏兼年度盈警以来,碧生源股价累计跌幅已逾52%,而若以发行价3.12港元计算,跌幅则超90%。今年1月公司董事长兼大股东曾连续数日在场内大幅减持,当时即有港媒报道,海通国际证券集团中国业务部主管潘铁珊认为,公司手上仍有不少现金,若股价继续下跌,不排除大股东提出私有化的可能。

    资料显示,碧生源2010年上市时所募资金净额为10.33亿元人民币,截至2012年12月31日,未动用的金额为3.83亿元人民币,另外,公司目前银行结余及现金约为4.5亿元人民币。若按周二(3月19日)收市价0.31港元提出私有化,则需要动用约1.92亿港元(注:彭博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月11日申报日,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0.52%)。

    昨日(3月19日),记者邮件采访碧生源公关部负责人,就未来大股东私有化可能性一事进行问询,但截至记者发稿,仍未收到公司回复。随后,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碧生源,公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暂时没有与私有化相关的消息。

    辉立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辉立证券持牌分析师陈星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就碧生源目前的业绩和股价表现来看,私有化不失为一个相对好的选择。

    陈星宇认为,目前碧生源股票交投低迷,业绩上,两款主营产品销量大幅下滑,亏损持续扩大,而新产品对收入的贡献仍未见明显起色;与此同时,控股股东的持续减持似乎也反映出管理层的信心不足,因此,大股东不如以私有化“变主动为被动”,退市之后更有利于公司盘活资产,以及进行其他大的战略调整等。

    公开资料显示,除了减肥茶等,碧生源目前已进军茶包饮料市场,于2012年6月推出了两款全新产品;同时也正在进行产品研发,如有计划地推进有助于平稳血压的非处方药脉舒平降压茶;益于视力及消化系统的新品也正在开发之中。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全国十余省份和中央部委大批采购红旗轿车

    下一篇

    恒生指数改看A股 港股美股首现负相关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