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基金产品发行重量轻质 名称繁多难掩创新困境

    2013-03-11 01:00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董华 陆慧婧 发自深圳 上海    

    每经记者 董华 陆慧婧 发自深圳 上海

    2010年,153只!

    2011年,207只!

    2012年,260只!

    新基金以逼近30%的年均速度增长着,尽管这一速度对基金的迅速扩容是好事,但在数量暴涨的背后,是基金产品以创新为名,掩盖冲规模的真实目的。

    面对五花八门的基金名称,投资者感到有些无所适从,因为从名称上看,这些基金不但难以量化具体的投向,也很难区分产品间的差异。

    在一场场新基金发行战争背后,受伤最深的是投资者。我们不禁要问,这种只是为了基金公司的规模增长,而不顾投资者利益的做法到底还要持续多久?

    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人到底应该如何认清这些基金的真面目?如何从这场令人眼花缭乱的大战中解脱出来?

    大蓝筹基金

    配置不足错失蓝筹行情

    每经记者 董华 发自深圳

    “一个在蓝筹行情中的大蓝筹基金竟然还大幅亏损了,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一位投资者愤愤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事实上,自2011年以来,行情的确欠佳,而唯一能搅动市场神经的便是去年年底的银行地产行情。在那波行情的推动下,泰信蓝筹精选股票在2012年全年拿下了16.56%的优异成绩,远远跑赢了市场。

    去年,上证指数全年上涨3.17%,沪深300指数则上涨了7.55%,相比而言,以大蓝筹为主的沪深300指数表现远优于市场平均水平。

    按照这种逻辑,在去年的市场中,就是闭着眼睛选主投大盘蓝筹的基金,最终的上涨幅度也不会太差。然而,在指数行情一路飙升的情况下,仍有多只主投大蓝筹的基金出现了大幅的亏损。比如银河蓝筹股票,去年全年跌5.67%,广发大盘成长混合也以-3.95%的收益率远远落后。此外,工银大盘蓝筹股票去年也跌了近2%。

    同样是以投资大盘蓝筹为主的基金,为何业绩差别如此之大?《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在实际的投资中,为了业绩排名,有时候基金经理不得不遵从市场变化,一旦判断失误,就会造成基金净值大幅受损。

    业绩差的基金,主要还是基金经理在操作过程中对蓝筹的配置不足,最终导致错失行情。

    比如银河蓝筹股票,记者发现,在其配置中,该基金经理调仓换股非常频繁,几乎每个季度都要在重仓股中进行一次大轮换。其频频选中中小市值股,对于银行和地产等蓝筹股却极少问津。

    从四季报中可以看到,该基金在此期间整体仓位为87.32%,金融保险为28.28%,而房地产行业为零配置,翻阅报告可知,该基金的基金经理从中期就开始减持房地产,三季度时已是零配置。

    该基金三季报显示,前十大重仓股分别是同策医疗、贵州茅台、泸州老窖、桑德环境、中国平安、海通证券、光大证券、海峡股份、三安光电和山西汾酒等。

    事实上,相比三季报,该基金四季度明显对医疗和白酒进行了大幅减持,还减持了海峡股份、三安光电和中国平安等股票。而新进入前十大重仓股的是登海种业、江淮汽车、招商银行、红太阳、鄂武商A、中国太保、贝因美和湖南海利等。

    不过,虽及时退出了三季度重仓的贵州茅台、泸州老窖等白酒股,但基金净值仍不见起色。作为“蓝筹”基金,对于大蓝筹股的配置却极少,再加上对于房地产的配置为零,导致该基金严重错失了去年年尾的行情。

    而广发大盘成长混合,相比三季末93.54%的仓位,四季度末降至59.71%,仓位变化很大。在配置方面,三季度末,该基金在房地产和金融保险板块的配置合计不到2%,四季度末也仅有3%,前十大股主要是医药、消费、白酒和有色等,大蓝筹股票占比偏小。

    中小盘基金 中小盘≠中小市值 中小盘基金集体抱团蓝筹股

    每经记者 陆慧婧 发自上海

    去年年底,多数主配大盘蓝筹股的基金,坐上银行股逼空的“高速列车”,实现业绩“逆袭”。

    不过抓住年尾估值修复行情的,并不止大盘蓝筹基金,几只中小盘去年年末净值大幅飙升,中欧中小盘基金12月净值上涨逾20%,这一涨幅超越市场上所有蓝筹基金。

    中小盘基金理应以挖掘成长股见长,“共舞”蓝筹行情这一现象,令不少投资者心生疑惑。对此,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投资者)认为中小盘基金主配中小市值个股,是基金名字给投资者造成的误区,事实上,按照基金契约,中小盘基金投资范围宽泛且在同类基金中差异较大,投资者在选择时应多加分析。

    中小盘基金业绩分化显著/

    已经落下帷幕的2012年,大盘蓝筹股涨势突出。反映在指数基金市场,大盘基金表现更胜一筹。数据显示,博时上证超大盘、华夏上证50及华宝兴业上证180等ETF基金收益率均超过15%。受益于去年年末银行股的强势拉升,跟踪金融地产的国泰金融ETF、国投瑞银金融地产指数等行业基金涨幅更是高达20%,而易方达创业板、农银中证500等跟踪中小板、创业板指数的中小盘指数基金全年微幅收跌。

    不过,这种业绩一边倒的局面,在主动投资的中小盘股票基金上并未显现。

    统计显示,28只中小盘基金中,长城中小盘成长、中邮中小盘等6只基金全年业绩告负,其中,中银中小盘及工银瑞信中小盘2只基金净值跌幅超5%,排名普通股票型基金后百分之十。

    不过,亦有几只名称为“中小盘”的基金,全年表现异常抢眼。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中欧中小盘基金净值增长29.34%,排名普通股票型基金第2位,国富中小盘净值涨幅24.97%,位列普通股票型基金第5,此外,广发小盘等几只中小盘基金,均取得10%以上收益。

    绩优中小盘基金重仓蓝筹股/

    大盘蓝筹行情盛行,亦有不少基金凭借成功挖掘成长股,大幅跑赢基础市场。

    去年排名第一的景顺核心竞争力凭借出色的选股能力获得了31.70%的收益。季报显示,去年四个季度,景顺长城并无集中超配某个行业。一季度,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重仓机械及金融,二季度,重点持仓轮动为电子、房地产。其获取超额收益主要是缘于重仓股的选择,连续四个季度位列其前三大重仓股的洪涛股份,全年大涨54.88%,其于上半年买入的金螳螂涨幅也接近翻倍。

    按此推断,主题名为“中小盘”基金业绩突出,应着重依靠个股投资,但翻阅季报可知,上述中小盘基金去年“大放异彩”,多数是凭借重仓金融地产等蓝筹股,超越同类基金。

    自2010年以来,金融板块一直是广发小盘成长基金重仓板块,其对于机械仪表、地产板块的配置比例也不低于10%,三大板块合计占比超30%。2011年年报中,基金经理更是表示看好具有安全边际的煤炭、地产等早周期品种,以及股息率较高的银行和家电,而对于估值依然偏高的创业板和中小板,则保持谨慎的态度。

    2012年,广发小盘将地产股投资比例提升至20%以上,三季度随着市场回调,广发小盘更进一步增持地产股,截至四季度,基金的地产股配置接近25%。

    与广发小盘基金长期坚守周期蓝筹股不同,中欧中小盘年初的换帅之举,令基金投资风格大幅转向。

    中欧中小盘基金成立于2009年末,时任基金经理沈洋,偏好投资机械板块,但对消费及电子类成长股,也会根据市场风格进行调整。

    2011年末,基金显露出风格转换迹象。当年年度报告中,基金明确表示,看好地产行业的投资机会,预期2012年房地产行业将迎来自2009年以来的一次反转行情,上涨空间巨大。同时,在行业配置上,亦将地产板块配置由三季度末的3%提升至30%以上。

    这种激进的投资风格,随着2012年初的基金经理换任而得以延续。2012年1月下旬,王海接任基金经理,再次强调基金遵循全年地产投资主旋律,坚定看好优质地产股反转行情。一季度,基金地产板块比重为46.62%,年底这一比例已突破60%,重仓股中,冠城大通、金地集团、万科A、保利地产、招商地产也一直占据前五大席位。

    去年表现较好的另一只中小盘基金国富中小盘,其投资风格则较为灵活。上半年基金依旧超配零售、环保和中小成长公司等行业,下半年初逐渐转向蓝筹风格,金融成其第一大重仓板块,三季度这一板块配置比重高达37%。重仓股选择上,其蓝筹特色也日益突出,第四季度前十大重仓股中,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洋河股份均属于代表沪深两市最大规模的中证100成分股,4只个股占基金净资产比重也突破了20%。

    中小盘不等于中小市值个股/

    中小盘基金不投资中小市值个股,反倒集体“抱团”金融地产?基金这一投资策略,令不少投资者感到较为疑惑。

    “基金是否符合投资要求,首先要看基金契约。”某券商基金行业研究人士对此表示,目前中小盘基金对中小盘个股定义的范围差异很大。

    据招募说明书规定,基金普遍将中小盘个股定义为,将A股市场股票按流通市值从小到大排序并相加,累计流通市值达到总流通市值一定比重的股票则归入中小盘股票。基金投资于中小盘上市公司的股票占股票资产比例一般不低于股票资产的80%。

    统计显示,目前市场上共成立了28只以中小盘命名的基金,对于累计流通市值占总流通市值比重,国富中小盘、诺德中小盘、海富通中小盘等10只基金普遍规定为2/3,上投摩根中小盘、华安中小盘、银华中小盘则将上限设为70%,光大保德信最为严格,累计流通市值占比仅为40%。

    上述券商人士表示,按照累计流通市值这一定义,中小盘基金并不代表只可投资中小市值股票。“例如华安中小盘,基金规定每半年对A股市场个股的流通市值进行排序,累计流通市值达到总流通市值70%的股票,均为中小盘个股。按照2012年6月30日收盘价计算,沪深两市规模最大的中国石油、工商银行等十只个股,累计流通市值占比已达30%,这也意味着,除了这十只股票,对于A股市场所有股票,基金在第三、第四季度投资中均不受限制。”

    他分析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选择适合自身风险偏好的基金时,一要仔细阅读基金契约,二要看基金经理操作,例如广发小盘成长基金经理陈仕德,一直以来投资偏好周期及蓝筹股,这实际上已属于大盘风格的基金。

    “除了明确规定投资医疗生物、金融地产等行业基金,大多数蓝筹基金或者中小盘基金对于投资范围的定义都非常宽泛,主要是为了基金经理灵活操作。”某基金公司产品部总监表示。

    短期理财债基 华安短期理财债基只赚规模不赚钱

    每经记者 董华 发自深圳

    去年诞生于市场的短期理财产品数量超过30只,而今年,短期理财产品发行战依然硝烟弥漫,在刚刚过去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新诞生的短期理财产品已经超过10只。

    根据同花顺数据,今年以来,易方达月月利理财债券A的收益已经超过0.9%,同期收益最好的货币基金宝盈货币B的收益率不到0.8%。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计算短期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均值发现,今年以来,货币基金收益率均值为0.65%,而短期理财产品凭借0.68%的收益率略胜一筹。

    然而,在今年初的短期理财产品市场上,业绩最突出的并不是去年最先成立的华安基金。比如华安季季鑫短期理财债券A,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不到0.5%,而华安双月鑫短期理财债券A、华安季季鑫短期理财债券B和华安双月鑫短期理财债券B的收益率也是刚刚越过0.5%。

    根据同花顺的数据,华安月月鑫和华安季季鑫自成立以来的收益率均在2%~2.5%,而同期发行的汇添富理财30天债券B,自成立以来的收益率已经超过了3%,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也超过0.7%。去年至今,华安基金的先发优势并没有通过产品的业绩体现出来。

    因为华安月月鑫和季季鑫首发“给力”,华安的规模陡增200亿,伴随规模的增加,其排名也愈发光鲜。然而,华安的短期理财产品问世以来,就一直备受诟病,被市场称为“伪创新”,因其99%以上的资金存在银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华安季季鑫的四季报中发现,其资金中,仍然是有98%以上是存在银行,而华安月月鑫有99%以上资金存在银行。

    事实上,银行短期理财产品被叫停后,基金短期理财产品刚好填补了市场这一空白。华安和汇添富成为首批“吃螃蟹”的基金公司。

    但就结果上看,华安基金的短期理财产品的确是落后于汇添富及其他的后来者。

    有业内人士曾经在比较两只产品的设计后向记者分析称,相对来说,汇添富理财30天的投资比例更灵活,该产品由明星基金经理曾刚管理,采用积极的投资策略,将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控制在150天以内,在控制利率风险,尽量降低基金净值波动风险并满足流动性的前提下,提高基金收益,比较基准为7天通知存款利率。

    而华安基金采用投资组合比例恒定,持有投资品种和到期日匹配的方法,有利于实现绝对收益,进一步降低了流动性风险和基金经理主动操作博取资本利得给投资组合带来损失的风险。

    但是,从设计上看,华安月月鑫可存入银行的比例是在50%至100%,而该产品的基金经理一直都采取的是最为保守的策略。去年5月份至今,已经运作了9期,存入银行的资金均在90%以上,只有今年第二期仅69%的资金存于银行,30%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伴随着短期理财产品市场的继续扩容,投资者在可选范围将更广的情况下,该产品的基金经理也坐不住了,如果业绩上一直落后,势必会被投资人所抛弃。”业内人士在评价华安基金时坦言。

    记者手记

    新基金“星”名忽悠何时休?

    每经记者 董华

    2011年随着新基金发行的逐步开放,基金公司为了吸引市场的眼球,争夺更多的投资者,在发行产品的同时,也在基金名称上下足了功夫。然而,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基金产品,基民们开始变得无所适从。

    名为大盘的基金产品,却只投中小市值的股票;去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短期理财债基,仅从名称上令人难以辨认。比如“趋势策略基金”、“社会责任基金”、“可持续发展基金”等,究竟称得上这些名字的基金,其投资范围是怎样的?如何量化这个名称中所包含的内容?这些都让投资人头疼不已。

    “产品创新一直是基金公司所致力进行的事情,但是创新也有个限度,如果这种创新只是建立在争夺眼球,增加规模和排名的基础之上,那么,对于投资人来说,真的是有害无利。”华南某基金公司研究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基金“名不副实”,基金经理“挂羊头卖狗肉”,这或许是基金公司为了抓住市场的眼球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虽然有的基金名为大盘,实际以小盘操作的方式为投资者赢得一些收益,但是这种违反契约精神的做法却不值得提倡,否则,市场如何建立规则?投资者如何才能投资得明明白白呢?

    产品创新和制造噱头要分清楚,真正的创新应该提倡。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2012年,基金公司的产品创新从股票型转移为以债券型为主的局面;在今年的市场中,基金公司的产品创新已经蔓延到指数型等工具类产品上。

    此前基金公司内部人士曾对记者表示,股票型的产品该有的品种,市场上都已经有了,所以基金公司也不得不另辟蹊径,去寻找其他的可能。此外,股票型产品对基金经理的要求甚高,目前基金公司的人员储备也很有限。这意味着,伴随着基金公司产品创新力度的加强,未来基金公司创新的难度在加大,生存的难度也在增加。

    如今金融行业的职能在相互渗透,基金公司的审批也在放开,未来基金公司只有提高自身的商业化程度,才能在同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也就是说,未来市场更加看重的是能生产出适合市场、为投资者谋福利的产品,基金公司一家独大,单方面追求规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某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表示,“这种势态对基民来说是好事,因为可以选择的产品多了,而且市场成熟度在提高,基民的理财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重仓地产股净值一天跌9% 盘点四大“豪赌”基金

    下一篇

    工银瑞信曝2013“野心”:渠道强大拟发20只新品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