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13新媒体8大猜想:网络反腐能否制度化?

    人民日报 2013-01-10 09:09

    从网络舆情的反馈可以看到,网民在反腐问题上,最大的夙愿是纪委在短时间内介入。纪检舆情工作在新一年需要更多地与互联网相结合。

    资料图

    今天,人民日报新媒体版在2013年第一次同读者见面。我们用8个猜想,和您一道探讨、勾勒新媒体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

    在新媒体的世界里,猜想总是层出不穷且飞速变幻。这些猜想来自对现实的观照与判断,来自新媒体自身的发展规律,也来自人们的期待和努力。猜想虽多却并不虚幻,因为现实世界在新媒体领域投射下的五彩光谱,和每个人的生活都可能存在交集。

    不论网络问政还是移动社交,人们期待新媒体越发宽广的平台,为社会持续地增加正能量。从微博微信到微公益,人微言不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参与和表达的主体,但同样需要全社会认可并遵从的秩序规范。

    新媒体已成为大众获取信息、交流观点的重要渠道之一。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进军也是大势所趋。在新的一年,您面前这块纸质的新媒体版,希望能更好地打通媒体介质,沟通政声民意,成为一扇窗口、一座桥梁、一个平台。无论“拍砖”还是“顶起”,我们都期待在真实且多元的格局中,凝聚共识,发扬正气,推动新媒体的天地里,生长出更多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蓬勃力量。

    猜想1

    微信

    政务信息发布新平台?

    政务微信可以发布预警信息、服务信息,可能替代手机短信预警。在新的一年中,微信也会成为政务信息发布的重要平台

    随着移动社交吸引力不断增强,预计在2013年,我国移动社交软件高速发展,移动社交网民和微信公共账号数量大幅增长,并将进一步扩大突发公共事件与社会热点话题的网民参与。微博、微信等新社交媒介,可能对我国社会舆论格局产生杠杆效应,政务机构、主流媒体和社会名人大量入驻移动网络舆论场,以人际关系和组织传播特征,形成网上的圈子化部落。

    微信推动政务信息发布渠道的多样化。如今,政务微博的迅猛发展已大大拓展了网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但在可预见的新的一年中,微信也会成为政务信息发布的重要平台。微信将联合微博平台在信息的发布中实时、主动地进行信息传播,这些信息必将比其他渠道更快、更有个性,获得公众的认可和网络舆论的认可度也会更高。政务微信可以发布预警信息、服务信息,可能替代手机短信预警。

    新传播方式与传播理念对政务信息发布平台会是又一次革命,拓展网络问政的深度与广度,使获取政务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

    猜想2

    微公益

    正能量如何持续放大?

    借助新技术和新平台,微公益释放的“正能量”如滚雪球一样,更大地凝聚慈善共识,彰显公平与正义

    微公益不“微”,已经成为国人共识。过去一年,以微博为平台的公益活动呈现多样化、纵深化发展的趋势。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由微公益引发的大型网络热点事件超过40次。新年伊始,人民网推出2013年新年微博第一件善事:救助彝良“最美代课教师”,组织发起救助不幸重伤的代课教师朱银全,使微公益继续发挥济危扶弱、温暖人心的力量。

    新媒体环境下的微公益将持续推动网络正能量的释放。微公益在传播过程中所体现的对人的尊重,以及社会向心力、凝聚力的表达,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贵的精神。借助新技术和新平台,微公益释放的“正能量”也将如滚雪球一样,更大地凝聚慈善共识,彰显公平与正义。

    新媒体环境下的微公益还将倒逼传统慈善事业的改革。微公益深入人心,使更多的网民通过微公益“简单、直接、透明”的运作模式看到了慈善事业发展的未来。与之相对应,部分传统慈善公益机构的运作不规范,使其在新媒体时代面临更大的拷问。微公益带来的制度化影响,会倒逼传统慈善公益事业改革。

    猜想3

    媒介素养

    领导干部能否补上这一课?

    新一年“微”概念会继续发酵,领导干部主动接触新概念、学会新技术,在新的传播平台上有所作为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影响日深,建设、运用和管理新媒体已成为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正确使用新媒体、运用新技术、管理新传媒,将成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媒介素养要求领导干部包容开放,了解、使用新技术。截至2012年底,多达8万家的政务微博共同发力,扭转了官方声音在网络上的话语权弱势。特别是公安微博异军突起,成为耀眼的新媒体使用代表。伴随新技术的推动,新一年“微”概念将会继续发酵,领导干部主动接触新概念、学会新技术,在新的传播平台上有所作为成为当务之急。

    领导干部提升媒介素养,首先要做好“倾听者”,然后才能做好“管理者”。新的一年,新媒体的发展将会给媒介管理带来更大挑战。尊重网络传播规律,学好如何使用新媒体,才能在管理中不当外行、不说空话,了解网络舆论生态,赢得网上话语权。

    善待、善用、善管新媒体,将会在新一年成为社会管理创新能力的体现。网络运用能力建设,也将成为衡量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

    猜想4

    网络反腐

    能否制度化?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反腐倡廉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新的一年,推动网络反腐的制度化成为公众新的期待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反腐倡廉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新媒体的传播力与应用范围的扩大,新的一年,推动网络反腐的制度化成为公众新的期待。

    利用新媒体反腐是一把“双刃剑”。近期一批“问题官员”通过网络、微博曝光并最终落马,显示了新媒体在反腐中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散布不实信息、诬陷他人等问题,也为网络反腐蒙上阴影。因此,网民的反腐热情需要理性引导。要使网络反腐与现有制度相互补充,成为制度化反腐的组成部分,以信息化促进监督的规范化、科学化,不断提高监督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2012年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反腐问计专家。将网络反腐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成为众多专家的呼声。从网络舆情的反馈可以看到,网民在反腐问题上,最大的夙愿是纪委在短时间内介入。由此看来,与民间反腐力量相呼应,纪检舆情工作在新一年需要更多地与互联网相结合。目前,一些纪检部门纷纷开通了政务微博,如南京市纪委的@钟山清风、广州市纪委的@廉洁广州等。2013年,我们乐见网络反腐更有力。

    上一篇

    飞天茅台跌破1400元 开罚单保价被指作用有限

    下一篇

    美国要日本冷静处理钓鱼岛问题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