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人民银行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首次允许商业银行在上限范围内自主决定存款利率,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面对经营中可能遭遇的各种风险,除了实体经济中的企业亟须对冲渠道,作为金融企业的商业银行同样也是如此。
今年6月,人民银行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首次允许商业银行在上限范围内自主决定存款利率,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目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践中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传统信贷资产比重下降,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金融资产比重上升;二是财富管理、金融市场业务发展迅速,产品创新需求旺盛;三是金融市场融资比例较存款大幅提高,资金成本趋于上升;四是国际化进程加快。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范围快速扩大、难度不断提升。可以预见,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和利率产品的定价、创新能力将成为未来其经营管理的核心竞争力,而以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和利率期权为代表的利率衍生产品必将在以上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利率衍生产品将成为商业银行管理利率风险的必要手段。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承担最主要风险,一般包括来自商业银行业务的结构性利率风险和资金交易头寸的风险。商业银行传统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是缺口管理,但在现代金融市场中越发表现出其局限性。一是其假定利率变动方向可以准确预测,而利率波动的增加使预测几乎不可能做到准确和及时。二是灵活性有限。当客户的利率预测与银行一致时,客户对金融产品的选择与银行意愿提供的正好相反,银行在现有客户群中调整资金配置的空间很小。再次,操作成本和机会成本较高。缺口管理需要对银行资产负债进行结构性调整,转换成本极大。
以上大部分问题可以通过利率衍生产品加以解决。一是利率衍生产品具有更高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例如,银行持有大量国债而对未来利率走势没有明确判断时,可通过卖空国债期货套期保值。国债期货对国债现货价格非常敏感,银行可以依据现货头寸的变动和利率走势预期随时调整期货交易方向和规模,较好地解决了缺口管理中的预测难度和调整时滞问题。二是利率衍生产品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流动性,便于对风险及时进行量化管理。例如,银行预期利率大幅波动时,可选择购买跨式期权组合实现有限的风险承担;预期市场利率出现趋势性变化时,可通过作互换多头增加资产组合的久期、作互换空头降低组合久期。三是利率衍生产品具有较低的成本优势。一方面,衍生产品交易可不改变银行已有的资产和负债,短期内完成敞口管理。例如,银行通过短期存款负债支持长期贷款,当不同期限利率变动不一致时,可以通过叙做反向利率互换期差交易管理敞口,而不必对存贷款结构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衍生产品交易通过杠杆交易、差额结算等方式节省了大量资金占用。因此,国际成熟市场上,利率衍生产品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管理利率风险的重要手段,并应成为国内银行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
其次,利率衍生产品将成为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和资金成本管理的主要突破点。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核心在于为客户提供稳定、可信的金融服务模式,帮助其增加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交易成本、满足特定交易需求。远期、期货、互换、期权是上世纪海外市场最基本的金融创新产品,此后绝大多数金融创新都是在其基础上通过改变其基本要素派生而来。例如,银行通过将标准的互换合约改为本金摊销型互换、息票调整互换、延迟付息互换等,更好地实现与客户现金流的匹配、锁定客户融资成本。银行还可以在资产管理产品中引入利率衍生产品,进行结构性设计,满足客户特定的风险收益要求。
此外,由于利率衍生产品帮助银行提高了自身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实现了利率风险量化管理,使其有能力提供更具定价优势的产品。例如,银行可以通过利率上限将同业拆入成本锁定在某一利率水平之下,市场利率上升时即具备较强的成本优势。
再次,人民币利率衍生产品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外商业银行已经在海外利率衍生产品市场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产品种类、交易能力、市场开发能力和业务管理能力都较为先进。随着境内外经济金融交流的加速前行,国内商业银行业也面临着国际化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国内银行虽然在海外市场存在天然劣势,但在境内客户资源、人民币基础资产、利率市场把握能力方面优势明显。以人民币利率互换为例,2008年市场名义本金交易量仅有4000亿,外资商业银行在交易量和报价活跃程度上遥遥领先;到2011年,市场名义本金交易量已达2.5万亿,更多的国内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加入这一市场,交易量、报价活跃程度和盈利能力已经可以和外资商业银行比肩。因此国内商业银行不妨从人民币利率衍生产品入手,积累业务经验、巩固客户基础,借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打造自身国际竞争力。
毋庸置疑,利率衍生产品业务,尤其是人民币利率衍生产品业务,将是商业银行今后经营管理中的明星。它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式、产品业务结构、盈利和竞争能力的影响将是重大和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