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启动

    2012-11-09 01:09

    中国版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绝非一个简单的数字工程,而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

    马光远(经济学家)

    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首次提出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被视为中国版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因而备受关注。

    中国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其内涵绝非简单的居民收入提高所能涵盖。十八大报告在提及国民收入倍增目标时,特别提到,国民收入的倍增,建立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不同于以前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更不同于历史上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增长指标,而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平衡、稳定、协调发展的综合计划。正确地理解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笔者认为,应该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角度来诠释和解读:

    其一,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不是简单的数字增长,而是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如果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保守估计,那时中国的GDP总量将达到美国的80%以上,这个目标的实现,只要未来经济增速保持在7%左右就可以实现。但更值得期待的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事实上,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中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从依靠投资和出口转变到内需上来,改变中国经济增长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现状。就经济增长的动力而言,中国之前走的是投资拉动型的道路,投资占GDP的比重十多年来一直维持在40%以上,而投资长期维持在如此高的比重,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同时,内需严重不足,近10年来,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持续下降,在2010年降至33.8%,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转变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且将其提升至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将努力实现从投资拉动到创新驱动的重要嬗变。

    其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不是仅仅靠GDP总量的翻番就可以实现,而是必须建立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收入分配改革的基础上。十八大报告特别提出,“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同时,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可以说,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收入分配改革是实现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两翼”,缺一不可。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而言,必须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又必须建立在改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加快城镇化的基础上。以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而言,中国必须提升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但是,我国服务业在三产中的比重长期徘徊在40%左右,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属于最低。因此,必须通过收入分配改革和加快城镇化的步伐,改变中国的收入结构。服务业以及“利润”比较高的产业比重的提升以及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从而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国民收入也能够达到倍增的目标。

    就此而言,中国版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绝非一个简单的数字工程,而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是收入分配的逐渐均衡和城镇化的加速以及产业结构的现代化的基本实现,是中国经济和社会真正步入现代化的战略性工程。如果预期实现,则基本意味着,中国成功越过中等收入陷阱,初步迈入了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

    “订悦2013”—— 《每日经济新闻》大征订活动,订报有礼。http://www.nbd.com.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两个“翻一番”意味着质量与数量并重的时代到来

    下一篇

    八地交易所整顿“过关”文交所份额化模式前景未明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