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网10月30日讯 每经记者 杨井鑫 发自北京
受利率市场化影响,中信银行三季度净息差继续收窄,对该行利润造成了一定压力。中信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王康表示,利率市场化“倒逼”了中信银行客户的结构定位,中间业务和中小企业业务将是该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净息差下行
中信银行成为三季度首家净利润同比下降的银行。据该行公布的第三季报告显示,中信银行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78.53亿元,同比下降14.66%,远低于市场预期。中信银行称,主要原因是根据审慎原则计提40.07亿元贷款减值准备所致。
同时,利差收窄在中信银行体现的较为明显。数据显示,该行前三季度净息差2.82%,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第三季度中净息差为2.68%,环比下降9个基点。
“银行业的息差处在一个下滑期,而息差回落,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增长也会有较大的下降。”王康认为,利率市场化让银行面临了比较大的压力。
据目前已经公布的上市银行三季报数据看,多数银行的净息差是处在了下降通道。截至10月30日,中信、招行、农行、华夏、平安、宁波6家银行净息差下滑,而建行、中行、光大、南京4家银行净息差略有上升。
“部分银行净息差的上升可能与加大中小企业贷款投放力度相关,而银行在这方面的定价能力较强,也希望通过这种客户结构调整来应对息差的下降。”某证券公司银行分析师认为。
事实上,银行业的净息差收窄的迹象已越来越明显,而大多数的银行也在积极的寻找应对策略。
“倒逼”客户结构调整
一直以来,中信银行以对公业务见长,也是其利润的重要来源。然而,伴随着利率市场化,银行净息差的收窄,这种客户结构正在“被迫”的转变中。
王康表示,目前中信银行对公业务的占比高达25%,而零售仅占15%。事实上,中信银行的零售业务还处于投入期。
中信银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助理赵彤玮也表示,中信银行零售业务规模的增速很快,但是利润贡献不是非常大。如今中信银行的零售业务目标是提高零售业务的占比,客户定位在中高端;在渠道的建设方面,中信会加快物理网点与虚拟网点的建设,加快财富管理体系建设,提升中高端客户的服务等。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中信银行行长朱小黄自上任后对电子银行部尤为重视,也曾公开表示将加大电子银行的发展,扩展虚拟网点的建设。
中信银行董秘林争跃在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称,电子银行是中信银行未来发展的一大战略,具体的发展规划将在年底业绩会上详细说明。
“利率市场化是对商业银行客户结构定位的倒逼,中信银行客户更多面向中小企业,同时将中间业务作为新的增长点。”王康表示。
据王康透露,中信银行今年中间业务的发展速度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今年前三季度,中信银行的手续费收入是62亿,主要由咨询顾问费、银行卡收费等几部分组成。咨询顾问费占比在中间业务中超过30%;银行卡收费收入实现16亿,占中间收入的25%,同比增长了71%。
平台贷降至1174亿
对于中信银行的信贷情况,该行的高层也做出了详细的说明。据该行高层透露,截至9月末,中信银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减少141亿,余额为1174亿,下降10.7%。
9月末,中信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96.7亿,第三季度新增不良2.8亿,不良率为0.6%。关注类贷款0.7%,比去年有所下降;拨备295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计提65亿,拨备覆盖率达到了305.54%,比上年末提升33.23个百分点。
中信银行资本充足率达13.72%,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07%,分别较上年末上升了1.45个百分点和0.16个百分点。
“对于房地产开发贷等风险较大的贷款,中信银行审批都比较谨慎,资金是全封闭运作。可以说,中信的房地产开发贷款除了历史遗留的不良之外,近几年没有不良贷款,而未来的资金投放也会择优,偏向于住宅类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信银行信贷部高管表示。
中信银行公司银行部总经理温金祥透露,中信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今年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同时还完成了对钢铁行业的风险排查,加大风险的防控。
信贷管理部王莹表示,除了银行不良之外,中信银行今年的逾期贷款增长比往年都要明显。9月末的逾期贷款余额在60亿,相比6月末略降。“不良贷款的结构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制造和贸易类型的企业,跟宏观经济形势是相关的,也与中小企业盲目扩张,担保链的信用风险等有紧密的关系。”
此外,对于三季报之前机构18亿“天量”减持中信银行一事,董秘林争跃也给予了《每日经济新闻》以回应。他表示,减持股份的机构并非外界猜测的西班牙对外银行,而减持H股亦是通过大宗交易完成,对中信银行的股价没有影响。
据媒体报道,此次中信银行H股遭遇大幅抛售的通道是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两家。10月26日,在港交所中央结算系统市场中介机构中,持有中信银行股份最多的汇丰银行持股量由前一个交易日的28.66亿股骤降至25.5亿股,减少了3.16亿股,持股比例由19.25%降至17.13%,而花旗银行持股量由5.4亿股骤降至4.34亿股,减少了1.06亿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