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股市不缺价值不缺资金 但缺定价权

    证券日报 2012-07-31 09:00

     

    7月30日,就在沪深股指接连下挫、市场信心几近丧失之际,有关交通银行即将增发股票,并且财政部、全国社保基金承诺大比例认购的消息传出,引发公众对于国家队入场稳定军心的更多期待。笔者认为,国家队出手稳定市场信心不仅是现实需要,也是战略需要,而且,大股东低位增持完全可以做到与市场化大方向并行不悖。

    沪深股市低迷不振,固然包含了对国内经济增长减速、发达经济体复苏乏术的反映,但前者与后者并非完全对应关系,股市持续低迷还有内部机制上的原因。管理层之所以对新股发行、上市公司分红、长期资金入市等的机制进行完善,也是对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的最好诠释。而影响供需矛盾的远非新股供应这一个因素,股权分置改革的限售股解禁以及税收双轨制也未得到充分重视。

    即使仅从影响供需矛盾的两个主要因素来说,国家队稳定市场的理由已足够充分,更何况市场化机制还有不少短板需要补上。当然,国家队出手不能逾越规则,要在规则范围内有所作为。此次财政部、全国社保基金的承诺,就是在规则范围内的合理而积极的行动。

    目前,交通银行定向发行298亿元A股的方案正在等待中国证监会核准。认购对象包括7家机构,其中超过2/3的发行规模由公司第一、二大股东财政部、社保基金认购。早在今年3月15日,交通银行就曾公开披露该次定向增发方案;而在市场低迷状态下,大股东坚持按“高价”认购(定向发行价格4.55元,高于目前的市价4.22元),并且承诺3年内锁定相关股份,是非常积极的做法。

    自4月份以来,唱空中国股市的声音就起起伏伏,股指低点一再刷新。围绕2132点会否被击穿、中国股市有没有底部所展开的争论,折射出中国股市缺乏基本的定价逻辑、缺乏基本的价值认知机制。由此催生的一个新名词“钻石底”,并且这个提法受到部分人的嘲笑和围攻,足见股市舆论方面是何其缺乏自信,何其缺乏自主权!

    即便中国经济保持在7%左右的水平,由于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基数已经今非昔比,这个速度已不算低;而且,中国城市化进程不可逆转,居民消费升级不可逆转,内生增长动力不可低估。而上市公司的主体是中国经济的优秀板块,在产业地位、公司治理、市场份额、政策支持等方面均有优势,增长空间客观存在。股市之所以出现连续4年多的低迷不振,并不是因为上市公司没有投资价值,也不是因为缺乏可入市的资金,而是因为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定价权。中、农、工、建四大银行在二级市场的价格究竟该如何定,不仅中小投资者不敢妄言,连机构投资者也唯恐避之不及。甚至,一些大型券商、基金的分析人士也跟随外国投行唱空中、农、工、建四大银行——在四大行业绩增长势头好时,质疑其垄断地位;当四大行业绩增长慢时,则质疑其资产安全性和成长性。这一状况看似客观,实则自我贬损,把中国金融发展的现实性、阶段性彻底放弃了。

    笔者以为,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是随时要坚持的。不能因为要推动市场化,就弱化甚至放弃对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的应有作为。所以,现在国家队出手稳定价值体系,是非常自然的;从一定角度说,说迟了一点也未尝不可。

    除了这次增持之外,国家队稳定市场价值体系的行动还包括:二季度中央汇金公司也增持了工行和中行的转债;二季度大股东对四大行和交通银行股份进行了二级市场增持;5月份社保基金新开账户16个。从证监会方面来说,新股发审的节奏有所收紧,上周12家公司申请发行新股,获批比例不到60%,整个7月份的获批比例是73.91%。

    截至上周,上证综指的周K线已经六连阴,市场何去何从非常关键。这个时候财政部、全国社保包括平安等机构,承诺以高于二级市场的价格增持交通银行的股票,并且还有3年的锁定期,值得充分肯定。希望这种做法能够发酵,进而提振市场的信心。

    上一篇

    国务院:将督查民间投资实施细则落实

    下一篇

    央行四询正逆回购 市场寄望8月降准成真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