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公募参与上市公司治理 管理层推进角色转换

    2012-05-29 01:13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新江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李新江 发自北京

    鹏华基金联合耶鲁大学推荐格力电器董事候选人冯继勇,并获得高票通过,成为公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案例,这也是A股市场公募基金首次成功推选上市公司董事。

    在此之前,中国证监会基金部负责人洪磊指出,推动基金公司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更好地发挥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这也是监管层积极推进机构投资人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基调之一。

    早在公募基金行业发展之初,作为市场上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曾凭借资金量优势拥有非常大的话语空间。不过近年来,随着市场不断扩容,加上公募基金发展放缓,使得公募基金资金影响力下降,不少业内人士呼吁基金公司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通过合纵联合的方式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事宜。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基金、保险、QFII、社保等机构投资者持股加起来不到A股市场总市值的15%,这与A股市场普遍的大股东“一股独大”的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机构缺少发言权。

    由于财务投资者的定位,公募基金之前甚少参与到上市公司的具体事务中去,但随着资本市场发展,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扮演的角色有望出现转变。

    洪磊此前指出,基金必须转变战场,不是盯着交易对手,而是盯着我们的资金运用者,也就是上市公司。基金公司只有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积极运用研究手段,坚决坚持估值原则,这样,基金行业才有真正的竞争力,才能赢得社会公众对基金业的信心。

    根据《公司法》规定,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三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十日前提出临时提案并书面提交董事会。而持有10%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则可以提议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和临时股东大会。

    同时,公募基金主动谋求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也是在资本市场话语权逐渐削弱,和黑天鹅频飞的背景下的不得已之举。去年年末,重庆啤酒给大成基金短时间内造成数十亿元损失,大成基金利用自己10%以上持股的身份,提议更换董事长。

    作为场内重要的机构投资人之一,公募基金一直以财务投资赚取二级市场差价,很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随着A股市场频频出现“地雷股”风波,倒逼基金公司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上市公司事务,但是目前A股上市公司“一股独大”仍然普遍,公募基金参与治理要走的路显然很远。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机构卖出300ETF 罕见折价难套利

    下一篇

    绩优债基借势分级杠杆 鹏华丰泽B半年收益达17%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