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董事会办公室在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发行价格不存在损害原股东利益。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邓莉苹 发自深圳
每经记者 邓莉苹 发自深圳
昨日兴业银行公布向四家战略投资者定向增发264亿的方案后引发市场热议,有分析人士表示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有助于该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并拓展业务合作空间,也有小股东认为低价增发有损小股东利益。
对此,兴业银行昨日一一释疑。特别针对业内关注的发行价格问题,兴业银行董事会办公室在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发行价格不存在损害原股东利益,发行价格充分考虑了相关法规要求,反映银行股总体估值水平。
定增价格符合估值水平
根据昨日兴业银行披露的方案,该行此次增发价确定为发行价格为12.73元/股,为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交易均价的90%。
对此一些该行小股东表示,在银行股市盈率很低的情况下兴业低价增发,损害了小股东利益,一些小股东甚至认为15元以上的增发价才合理。
而国信证券亦发表题为“定增价偏低,方案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的研报,称预计此次增发会在第四季度完成测算,到2012年末,兴业银行由于利润积累,其融资前的BVPS(每股账面净值,预计约12.88元)已经高于12.73元的定增价。
该研报称,“低于净资产的银行融资在历史上还未出现过,因此这一融资方案可能会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
报告亦指出,兴业银行这次融资可能面临的困难和变数本质上是由于目前银行板块的低估值,“在过低估值下融资对原有股东的利益不是增厚,而是明显摊薄”。报告最后称,总体来说,公司具有积极的经营战略和较高的管理质量,预期公司的全年业绩将继续表现良好。
对此,兴业银行董事会办公室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兴业银行最近三年的加权ROE(净资产收益率)约在25%左右,如果2012能够维持这一较高的水平,待年中发行时约可增长13%,目前相对2011年末的PB(平均市净率)是1.2倍,高于每股净资产。
“另外,一个公司的盈利能力不能只看BVPS或EPS(每股盈利)的绝对数值,相对数值净资产收益率ROE可能更有说服力。”该行董事会办公室人士表示,虽然短期看来BVPS或EPS会有摊薄,但从长远来看,资本补充后,通过业务扩张和盈利能力增强,ROE水平将逐渐回升。
该行表示,“从历史数据看,兴业银行2010年完成配股后,当年的加权ROE还略高于2009年。因此若动态来看,兴业银行能够把募集资金有效转化为利润、提升盈利能力,股东将因此受益。”
“本次非公开发行每股价格为12.73元,相当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90%,这一价格严格遵照证监会相关监管要求。从估值的角度来说,此次发行定价与国内外同类银行的市净率估值大致相当,反映了这个阶段资本市场对银行股给予的总体估值水平。”
该行董事会办公室人士还指出,“定价非公开发行的认购方,需要锁定3年甚至更长,较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而言,需要承担更大的流动性风险,适当的折价是合理的补偿。”此外,由于锁定期的存在,这些认购对象面临的股价波动风险远大于其他二级市场直接交易的投资人。”
华南一券商分析师认为,由于目前整个银行板块估值都较低,而且还是锁定较长的期限,目前这个价格也算是比较合理的。
神秘投资者上海正阳国际
此次兴业银行的战略投资者总共有四家,分别为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正阳国际经贸有限公司。其中上海正阳国际经贸出资16亿元,认购约1.3亿股,占此次增发股份的6.1%。
相比前三家公司,上海正阳国际经贸可谓名不见经传。工商登记资料表明,上海正阳国际经营范围包括经营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保税区内商务咨询服务,对工业、商业、服务业、房产业的投资(涉及许可经营的凭许可证经营)。其注册资本10.64亿元,截至2011年底,其总资产为3506.86万元,股东权益为1011.60万元。
对此,也有分析人士质疑,为何总资产不到1亿的公司可以出资16亿去购买股票。
兴业银行对此回复称,数据是截至2011年12月31日的数据,上海正阳国际于2012年2月刚完成增资工作,注册资本变为10.64亿。
资料显示,上海正阳国际的股东分别为上海国和现代服务业股权投资基金、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上海国际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其中上海国和与上海国际资管由上海国际集团发起,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是上海国际集团和中金联合发起,而上海国际资产管理公司则为上海国际集团旗下公司。
一位业内律师则表示,“公司购买资产或股票的钱款来源可以有多种,比如增加注册资本金 (增资扩股)、银行贷款等都可以。”
对于引入上海正阳国际,兴业银行表示,上海正阳国际经贸有限公司是一家上海地区的大型金融投资基金的平台,他们非常看好银行蓝筹股的潜力和兴业银行未来的发展前景,高度认可兴业银行的长期投资价值并承诺3年的锁定期。
“上海正阳国际作为私募投资者,在银行里面拿点股份,这也很正常。”前述分析师认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