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银保联姻优势待显 银行系险企保费两年徘徊

    2012-03-06 01:27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听 发自上海    

    每经记者 李听 发自上海

    银保联姻再度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上周,兴业银行高调宣布即将引入战略投资者,引发市场强烈关注。市场先后传出人保或中国人寿有望入围的消息。而人保集团董事长吴焰在“两会”上的表态则让这一消息尘埃落定:人保集团目前正在与兴业银行谈战略合作等事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近两年来已有多家银行与保险公司成功实现联姻,以最受保险市场看好的银行系保险公司为例,尽管银行系保险公司快速崛起的浪潮一波又一波,但要真正奠定市场核心地位,还需要很长一段磨合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即使一些成功“嫁入”豪门的险企,保费也并未如当初预计的那般直线提升,银保联姻效果尚需时间观察。

    银行系保险公司版图初显

    2008年初,国务院批准了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上报的《关于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问题的请示文件》,原则同意银行投资入股保险公司。当年,银监会批准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北京银行四家银行入股保险公司的申请。随后,一些商业银行也陆续加入了保险公司股东的行列。

    截至目前,已有多家商业银行投资入股保险公司,如交银康联、中荷人寿(原首创安泰)、建信人寿(原太平洋安泰)3家银行控股寿险公司已经正式获批,金盛人寿、嘉禾人寿等险企尚待监管层批复。

    2月初,中国保监会公布了2011年保险业原保费收入。数据显示,交银康联、中荷人寿、建信人寿等7家银行系寿险公司保费市场份额仅为1.4%,相比两年前仅增加了0.4个百分点。2月21日,德勤在《2012年中国保险业十大趋势与展望》中表示,各大银行参股保险公司享受银行股东销售网络带来的扩张优势还未全面反映。

    从2012年首月银行系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来看,银行系保险公司的发展潜力值得肯定。在纳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的数家银行系保险公司中,建信人寿2012年1月实现保费收入42334.58万元,同比增长954%;交银康联1月实现保费收入6316.5万元,同比增长123%;光大永明人寿1月实现保费收入44252.9万元,同比增长106%;嘉禾人寿、中荷人寿也实现了不错的保费增幅,仅金盛人寿、招商信诺保费收入同比呈下降趋势。

    建信人寿总裁赵富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将按照保监会的要求做好下一步工作。在建信人寿内部人士看来,公司自去年完成股权改制以来,业务发展呈现出良好状态,主要得益于银保渠道的规模发展,以及分支机构的开设。

    建信人寿一位总部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1月份的数据来看,保费增幅主要是依靠银保渠道的发力。该负责人认为,目前公司会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稳健、持续地发展业务。

    进一步来看,银行系保险公司发展出现了分化。保监会公布的2011年寿险业标准保费和规模保费数据显示,旧会计准则下,交银康联、中荷人寿、建信人寿3家已经正式获批的银行控股寿险公司规模保费分别实现-34.67%、21.94%、45.79%的增长;金盛人寿、嘉禾人寿、招商信诺等3家待批保险公司则分别实现72.48%、-1.13%、7.99%的增长;光大永明实现45.07%的增长。

    德勤审计组合伙人文启斯认为,银行系保险公司未能突显优势的主要原因包括:保险公司与银行股东尚处于磨合期,领导班子、经营理念等都在调整适应中;银行系保险公司此前本身规模比较小,铺摊子扩张需要一定的时间;2011年遭遇银保新规,使得最具优势的银保渠道受到限制。

    大型险企试水入股银行

    在银行积极入股保险业的同时,一些大型保险公司也开始将眼光盯向了中小型银行。类似兴业银行这次引入保险巨头作为战略投资者,在行业中并非首例。

    2006年中国人寿入股广发银行,平安集团则先后入股深商行和深发展。其后,人保集团、太保集团、中再集团也相继对未上市商业银行进行股权投资。其中,中再集团斥资33亿元在光大银行上市前参股,成为其战略投资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从近几年保险公司入股未上市银行股权的情况来看,除了中国平安(601318,SH)收购深发展实现集团化战略之外,多数保险公司入股银行,并未取得绝对控股地位。

    如2010年10月,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东大会同意通过定向增发,引入中国太保(601601,SH)这一新股东。这是继2009年投资杭州银行后,太保第二次投资未上市银行股权。据了解,上海农商行201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上海农商行还会向部分现有股东和新投资者定向募集共计81.2亿元,每股作价6.48元。其中中国太保斥资约13亿元,认购上海农商行2亿股,占增资完成后约4%的股份。

    北京大学一位学者认为,保险公司投资银行后,双方都可以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有股权纽带的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双方可以采用一些非市场化手段来获得更大的便利。此外,保险公司对银行参股、增派董事,也可以将保险公司擅长的风险管理、精算、IT技术等带到银行中去。

    提升业绩还需整合优势

    东方证券一份研究报告认为,未来3~5年,银行系保险公司的保费规模将随分公司数量的增加而超常规发展,市场份额迅速提高。据悉,这些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都在5亿元以上,符合监管要求,理论上在分公司设置上已经没有限制。此外,按照行业惯例,中资保险公司的分公司开业速度都非常快。

    然而,在银行系保险公司集体亮相的同时,如何实现“银”、“保”对接,以及内部管理架构、业务接口的整合,尚需银行和保险公司进一步磨合与调整。

    记者统计发现,部分银行系保险公司在股权变更之初,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如2009年8月光大集团全面接手光大永明人寿日常经营和管理工作以来,光大永明人寿成绩不俗。2010年1月~7月,光大永明寿险保费同比增速高达428%,在所有寿险公司中增幅排名第5位,增速大大超越同期全国寿险市场保费收入34%的增速。但在“银保新政”等因素的影响下,银行系险企发展进入平台期。如何面对下一步的发展,一位银行系保险公司总裁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还需进一步理顺思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市场上调研发现,不管是银保营销模式,还是部分中资保险公司“产说会”营销模式,都是一种规模冲量,短时间内通过规模化的客户“劝服”,产生一定规模的保费。一位保险分公司总经理对此的担忧是“在此模式下,很有钱的人并不会买保险”。与规模冲量相比,专业化的保险营销服务模式更容易让高收入阶层认可,但“一对一”的顾问式营销,很难获得规模效应。如何整合两种经营模式的优点,以提升“银保”合作的质量,成为银行系保险公司思考的话题之一。

    一位保险公司银保负责人表示,银行系保险公司产品要在银行众多理财产品中拥有一席之地,未来还是需要增加更多保障性功能,与银行的理财产品成为差异化竞争格局,提升产品附加价值。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车险“代位求偿”案件多成坏账 险企陷两难

    下一篇

    建仓周期股蓝筹股 财通基金再分红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