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一季度宏观经济将平稳回落

    中国证券报 2012-02-09 08:32

    2011年,在国际经济增长乏力、欧债危机矛盾深化的情况下,我国宏观经济呈平稳减速态势,物价水平冲高回落,投资、消费结构有所改善,内、外需结构趋于平衡。展望2012年一季度,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出口增速继续放缓,房地产、基建等投资明显降温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保持相对稳定,我国宏观经济仍将呈现平稳回落态势,预计GDP增长8.5%左右,CPI上涨3.5%左右。应切实保障在建项目后续资金,继续调整优化房地产市场供求结构,积极落实小微企业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的预调微调。

    宏观经济继续放缓

    一季度,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我国经济运行仍将处于稳步回落态势,初步预计,GDP将增长8.5%左右,CPI将上涨3.5%左右。

    第一,工业生产内部结构性矛盾显露。推动工业增长的有利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将为工业增长添加动能,对一季度工业增长具有推动作用。二是汽车政策退出的负面影响基本被市场消化,汽车生产有望逐步恢复,并将带动其他相关产业提高产量。三是去年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规模扩张将拉动配套设施与相关消费,从而增加工业需求。四是新开工项目增加有利于稳定工业增长。2011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数负增长4.6%,下半年由负转正,同比增长7%。新开工项目增加有利于后期工业需求水平提高。

    抑制工业增长的不利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周期性行业增长将逐步走弱。宏观经济正处于周期下行区间。根据计算,以钢铁、水泥等为代表的周期性行业增速与GDP增速之间的变化关系基本呈现以下规律:当GDP以高于9.5%的速度增长时,周期性行业增长的加速程度快于GDP增长的加速程度;当GDP以低于9.5%的速度增长时,周期性行业增长的减速程度要深于GDP的减速程度。一季度GDP增长低于9.5%的分界线,预计一季度水泥、钢铁等主要重工业行业增速将呈现加速下滑的趋势。二是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一方面,以石油、有色金属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维持高价,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房价、地价居于高位,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升至较高水平;另一方面,全球经济放缓,世界总需求减少,工业产成品价格难以提升。两方面因素挤压企业经济效益,尤其是那些依附于大型企业、处于供应链末端的小微型企业,由于大企业效益下降,延迟支付货款,加之银行缺乏向小微企业贷款的意愿,导致大部分小微企业效益与资金环境恶化,生产受到制约。三是工业面临去库存化压力。需求降温导致工业品价格下降,工业产成品面临去库存压力。同时,在销售不景气的情况下,商品房库存不断增加,并导致相关行业库存积压。四是外需不振抑制工业增长。一季度国际经济形势严峻,欧、美等发达市场需求减弱,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也呈放缓态势,我国出口贸易同比增速明显下降,工业生产将受到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工业面临去库存化与去产能化的双重压力,工业生产继续呈现减速态势。一方面,为房地产服务、为出口服务的产能占工业产能的比重过大,伴随房地产与外贸出口的收缩,去库存化与去产能化的双重压力将日渐凸显;另一方面,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成为有力支撑工业增长的支柱性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有待时日。初步预计,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增长12.0%左右,增幅较上年四季度放缓0.8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放缓2.4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长11.8%,重工业增长12.1%。

    第二,房地产投资下降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推动投资增长的有利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后续建设支持投资增长。一般而言,随着许多五年规划重大项目的开工,后续投资规模需求较大,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二是保障房投资建设继续加快。全国住房保障工作会上,有关部门表示2012年全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总量基本确定在700万套,竣工总量确定为400万套。保障房投资的迅速增长,将成为一季度投资领域的亮点之一。三是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企稳回升有利于投资增长。去年下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增速有所回升,全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比上年增长22.5%,这为今年一季度投资增长保持稳定打下良好的基础。

    抑制投资增长的不利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房地产投资下降。随着以“限购”等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逐步见效,商品房价格出现了实质性回落,商品房销售明显减速,商品房库存显著增加,这将会导致房地投资放缓。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减速。去年下半年以来,因资金紧张以及重大事故的影响等因素,导致高铁建设步伐显著放缓;此外,由于电煤价格矛盾发电行业亏损严重,电力投资大幅减缓。三是适度收紧的货币政策使投资资金环境偏紧。国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已经多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银行信贷资金逐步收缩,投资资金运用成本提高。四是较高基数影响投资增速。2011年的投资呈现先高后低走势,前几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为迅速,抬高一季度投资基数。

    综上所述,一季度,在房地产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放缓的拖累下,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回落,预计名义增速将为19.0%左右,增幅同比减缓6个百分点,实际投资增长13.9%,增幅同比减缓3.5个百分点。

    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有所加快。推动消费增长的有利因素:一是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名义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名义增长1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收入快速增长为消费增长提供良好基础。二是汽车消费回暖。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退出和限购政策的影响在去年基本被消化完毕,预计一季度汽车消费将逐步回归常态增长水平,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增强。三是物价回落增强居民实际购买能力。一季度除春节期间外,物价水平较之2011年将有明显回落,这有利于提高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四是网络消费等新兴消费模式不断壮大。国家关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新规定以及银联推出的无卡支付平台等政策为网络消费等新兴消费模式提供良好环境。五是服务性消费继续增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节日因素,一季度以餐饮、家政、娱乐等为代表的服务性消费将保持良好增势。

    抑制消费增长的不利因素:一是住房消费难有起色。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放松,努力推动房价合理回归,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限购政策延续,商品房销售将会减速甚至部分地区出现明显下降。这将会进一步影响建材、家具、家电等相关领域消费。二是居民财产性收入不佳抑制消费。股指下跌,股票市值缩水,大部分股民财产性收入为负增长;部分城市房价出现下跌,市场观望气氛浓厚,成交量减少,居民房产投资收入减少;此外,我国负利率情况持续存在,对居民实际消费能力形成制约。三是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几个月走低,2011年11月份已跌至100以下,仅为97。

    综上所述,消费水平保持平稳增长,预计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5%左右。扣除价格因素,社会零售消费额实际增长13.1%,增幅高于上年同期1.5个百分点。

    第四,进出口呈现明显减速趋势。推动外贸增长的有利因素:一是稳定外贸的政策有利于维持进出口适度增长。我国采取了稳定出口、促进进口、减少顺差的外贸政策,并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力争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保持进出口贸易稳定。二是消费品出口需求具有刚性。虽然世界经济形势差强人意,但是中国出口至发达国家市场的主要为生活必需品,具有较强需求刚性,对稳定出口需求有一定支持作用。三是我国产品竞争力并未减弱。入世以来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提升,出口结构不断优化,产品竞争力有所提高,这些对于保持国际市场份额具有积极作用。

    抑制出口增长的不利因素:一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近期国际机构纷纷调低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根据最新报告,IMF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3.3%,比上次预测下调0.7个百分点,全球GDP、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国家四个季度经济增长均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世界银行调低今年全球GDP增长至2.5%,同时预计全球货物和服务出口仅增长4.7%;联合国预计世界GDP增长2.6%。此外,大部分国际投行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可能呈现前低后高走势。欧盟区一、二季度经济呈现负增长。二是国际上针对我国的外贸摩擦压力加大。今年,美国、法国等多个国家面临政府换届选举。面对国内诸多经济问题,政治家为了迎合选民需要,转移国内民众视线,将矛头指向中国。美国总统在近期的国情咨文中表示,美政府将加大对中国等对美出口大国的打击。欧盟等国家与地区与我国的贸易摩擦也未间断。三是贸易先行指数处于低位。反应国际贸易情况的重要领先指标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自去年11月份以来掉头向下,目前该指标达到三年以来最低水平。

    综上所述,在全球需求放缓的背景下,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增速将继续下滑,预计出口将增长12.0%左右,进口将增长13.5%左右,贸易逆差较去年一季度有所放大,将达到71.5亿美元。

    第五,物价上涨压力不容轻视。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一是节日因素短期推高消费价格。元旦、春节均集中在1月份,节日因素使部分食品、烟酒等消费价格提高。二是劳动力成本提高间接推涨物价。由于近年来人口结构的变化,当前我国正处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阶段。每年春节后出现的“民工荒”都会导致部分企业提高工资吸引员工,这将间接提高物价水平。三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重拾上升之势。1月份以来,石油、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止跌回升,再度呈现上行走势,我国输入型价格上涨压力仍然存在。四是一季度的翘尾因素为2.2,为今年全年最高,对物价上涨具有一定支撑作用。

    抑制物价增长的因素:一是粮食连续八年丰收,有利于稳定粮价,而且猪肉、蔬菜等价格总体过快上涨的势头有所遏制。二是货币信贷环境依然没有显著放松。尽管去年底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进行了适度的预调微调,但微调力度有限,而且政策效果具有一定时滞,物价上涨的货币信贷基础被削弱。三是国内需求放缓。一季度工业需求趋缓,出口需求下降,国内总供求关系较宽松决定了物价上涨压力减缓。

    综上所述,在国内外总需求同时放缓的背景下,一季度物价上涨压力有所缓解,初步预计CPI上涨3.5%左右,PPI上涨1%左右。

    宏观政策应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尽管一季度GDP增长放缓,但仍处于合理区间,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可控,建议宏观经济政策在“稳中求进”总基调的指导下,针对经济领域存在突出问题,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首先,积极支持在建和按期开工“十二五”重点建设规划项目。在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的背景下,当前稳定投资对于稳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要确保“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规划顺利实施。中央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将重点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卫生、水利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三农”、节能减排、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季度,建议有关部门针对部分投资项目资金紧缺的情况,着重协调落实投资项目的政府财政性资金、企业债券融资、金融机构贷款等方面政策,保证已开工重大规划项目顺利进行,保证重点建设项目按期开工,避免由于资金紧张影响投资进展。二是继续支持保障房建设。考虑通过适度扩大中央保障房投资比例、扩大地方发债试点以及加大银行信贷支持等方式,进一步加快保障房建设。三是建立未开工项目核查机制。对于应开工但尚未开工的项目可以逐个分析原因,解决存在问题,根据项目重要性排序,量力而行,对不必要的项目适当进行删减,为后续投资增长铺平道路。四是对于在建项目,确实存在续建资金要求的,金融机构应加快审批程序。

    其次,调整房地产市场供求结构。针对房地产市场投资与消费双双下滑的情况,建议在供给侧与需求侧全面加快房地产市场结构调整。一是供给方面,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宅的供给。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对于符合条件的低价位、小户型住宅项目,在土地供给方面优先考虑,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加快项目推进,同时银行等信贷机构对此类项目适当区别对待,提供较为适度的贷款支持,通过政策优惠鼓励此类项目扩大规模。二是需求方面,完善自住型购房贷款机制。在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审批过程中,应适当放宽自住型房贷审批条件,降低自住型购房贷款利率。三是支持地方政府探索保障房供给新渠道。地方政府可加大经济适用房等回购力度,并探索收购部分中低价位、中小户型商品房作为保障房等。

    再次,加强小微企业财税金融优惠政策落实。针对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融资难和税费负担偏重等问题,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财税金融优惠措施。为了使出台的政策尽快发挥实效,防止由于政策落实不到位而使政策效果打折扣,建议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尽快开展国务院关于小微企业扶植政策落实情况的实地巡查,监督政策的落实,防止拖延执行、浮于形式、变相增加企业负担等情况的发生,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使政策有助于真正推动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应加大流动性预调微调力度。2011年四季度以来,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出现变化,9月份我国外汇占款投放年内首次出现月度同比少增,10、11、12月份外汇占款更是连续三个月出现罕见的减少。外汇占款投放一直是基础货币与银行体系流动性的一项主要来源。外汇占款由增加变为减少将导致基础货币投放机制与银行体系流动性生成机制发生较大变化。2012年一季度,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偏紧,2011年存款准备金率的多次上调形成了长期持续的流动性锁定效应,而且2011年9月5日扩大存款准备金率缴存基数的政策形成的流动性回收效应也将一直持续到2012年2月份。由于春节来临,1月18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一度飙升到8.17%。“热钱”如果持续撤出导致外汇占款继续减少,将相应减少基础货币投放并加剧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为此可考虑适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释放部分流动性,或通过暂停央票发行和逆回购操作等公开市场手段净投放流动性,以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平稳,从而防范银行流动性风险,防止货币供应过度紧缩危害经济增长。

    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

    第一,GDP逐季平稳放缓。2011年,金融危机阴霾仍未消散,欧债危机不断加深,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阻碍重重,新兴经济体普遍减速;而我国部分刺激政策逐步淡出,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经济结构调整压力明显加大。总体来看,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稳步减速的发展态势,全年GDP实现471564亿元,同比增长9.2%,增幅较上年减缓1.2个百分点,按期末汇率计算,人均GDP达到5555美元。GDP同比增速呈现出逐季放缓走势,四个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9.7%、9.5%、9.1%和8.9%;GDP环比增速基本稳定,四个季度环比增速分别为2.1%、2.3%、2.3%和2.0%。

    从三次产业看,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5%、10.6%和8.9%,其中,农业生产增速较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特别是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增产2473万吨,连续八年丰收;第二产业增速较上年放缓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13.9%,39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全部实现同比增长,468种产品中有417种产品同比增长;第三产业增速较上年放缓0.9个百分点,三产占GDP比重较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从三大需求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稳定,消费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而净出口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三大需求更趋均衡。2011年,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以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4.2%、51.6%和-5.8%,分别较上年增加0.2、14.8和-15个百分点。

    第二,物价涨幅得到控制。2011年,面对严峻的物价形势,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一是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使价格上涨的货币因素明显减弱。去年央行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截至2011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增速13.6%,比上年末回落6.1个百分点。二是有针对性地出台控制物价政策。有关部门积极扶持农业生产、保障市场供应,降低流通成本、强化价格监管,适时疏导了价格矛盾。三是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对低收入群众发放临时物价补贴,安定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在稳定物价政策调控下,7月份CPI和PPI分别上涨6.5%和7.5%,达到此轮物价上涨的峰值后,涨幅出现逐月回落态势,至12月份,CPI和PPI分别回落至4.1%和1.7%,我国物价上涨压力基本得到控制,全年CPI同比上涨5.4%,PPI同比上涨6.0%。

    第三,投资结构不断改善。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193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1%。投资仍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资本形成总额拉动GDP增长5个百分点。同时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一是民间投资逐步成为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据测算,民间投资增长34.1%,增幅高出总体投资10.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58.3%,这表明经济自主增长动力不断增强。二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而保障房投资步伐加快。在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抑制下,房地产投资明显降温。201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1740亿元,同比增长27.9%,增幅同比回落5.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到10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开工1000万套的任务已经超额完成。三是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有所回落。全年基础设施(不包括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投资51060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比上年回落14.3个百分点。四是地区之间投资更趋均衡,东、中、西部投资分别增长21.3%、28.8%和29.2%,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地区之间投资差距逐步缩小。

    第四,消费增长保持稳定。2011年,我国消费市场运行较为平稳,大部分商品消费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26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房地产业调控措施和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退出使这两个领域相关消费有所回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4.9%,增速比上年回落5.7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回落6.8个百分点;汽车类消费增长14.6%,增速比上年回落20.2个百分点;此外,与之相关的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等市场消费增速亦有所回落。

    第五,外贸出口增速前高后低。2011年,在全球经济减速影响下,我国外贸出口增速呈“前高后低”态势。2011年全年进出口总值为36420.6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其中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4.6亿美元,增长24.9%。外贸结构继续向平衡态靠拢,一直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贸易顺差持续降低,全年1551.4亿美元,负增长14.5%,已连续三年下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上年的3.1%回落到2.1%,处于合理区间。

    尽管2011年我国各项宏观经济数据基本均处于合理增长区间,但是,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着若干潜在问题与风险: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外需呈现下滑趋势,劳动力供需结构转变导致成本上升压力加大,房地产市场明显降温导致宏观调控进入敏感期,微观经济主体转型滞后导致经济结构调整成效微弱,高耗能行业反弹导致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等。

    上一篇

    从脸谱上市看创业板

    下一篇

    中国概念股期待估值修复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