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大宗商品连跌 输入型通胀减压

    2011-10-25 01:28
    每经实习记者  杨柳晗发自北京

        环球煤炭交易平台数据显示,上周(截至10月21日)国际煤炭价格继续下跌,跌幅有所加大。同时,外围市场的石油、有色金属期货等也出现较大幅度调整。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主要是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这些商品的需求有所减少,从短期来看,减轻了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国际大宗商品普跌

        截至10月21日当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价格指数在前一周120.79美元/吨的基础上减少2.69美元/吨至118.10美元/吨,为该港动力煤价格连续六周保持下滑,整体下降了6.22美元,跌幅逾5%;南非理查德港动力煤价格指数在此前112.15美元/吨的基础上下跌2.71美元/吨或2.42%至109.44美元/吨,为连续第三周保持下滑;欧洲三港ARA动力煤价格当日报收118.53美元/吨,每吨较上周减少了0.92美元。

        同时,国际市场油价也曾一度出现涨幅放缓甚至回落。纽约商交所12月交割的原油期货价格上周总体走势平稳,5个交易日累计仅上涨0.69%至每桶87.4美元。而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周则下跌1.8%至每桶109.56美元。

      除煤和石油,大宗商品市场也再度遭受重挫。10月20日,国内大宗商品市场的有色金属期货、化工期货成为重灾区,铜、天胶、塑料、PTA期货等跌停,锌期货跌幅超过5%。此外,较为抗跌的农产品期货也全线下挫,其中白糖期货跌幅超过4%。

        另外,在农产品方面,以油脂为例,豆油、棕榈油和菜子油跌幅皆在2%左右,相对抗跌,但也下探至年内低位。玉米、强麦、籼稻、大豆等谷物价格受系统性下挫拖累,出现1%至3%的周跌幅。

        东航期货分析认为,商品市场在大周期上已经转弱,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的经济增长预期都令人担忧,这直接影响大宗商品的需求,进而使得投资者信心不足。

    输入型通胀减压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所李国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国际农产品为例,虽然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很多,但自2月份出现高点以后,到目前为止大体趋势是回落。”

        他还说,缓解通胀还是主要看国内的农产品市场,虽然国内农产品价格处于高位波动状态,但还是以回落为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稳定物价的积极因素还是很多,通胀的压力在一定程度还是得到了缓解。

        数据显示,上周(截至10月21日)国内期货市场以下跌为主,其中本月上中旬反弹较大的工业品,如橡胶、金属和塑料领跌,农产品中的豆类和油脂跌幅则高于其他农产品。

        针对国际煤炭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出现的下跌迹象,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果这一态势能够持续的话,输入型成本会有所降低,这当然是一种正面的调整,但是我们还是要考虑到资本流动的因素,综合考虑对国内通胀压力的影响。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上一篇

    支付宝成“中小卖家”攻击新目标

    下一篇

    宏观拐点突现 一天飞来3封“鸡毛信”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