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投资者来说,利好的消息是有欧盟官员表示,现在已接近达成银行资本重组协议;但另一方面,上述的声明也让人有不太靠谱的感觉:已连续2年之久的欧债危机,凭什么可以在一周内解决问题?
每经记者 杨可瞻 实习记者 石磊
如果你喜欢交易欧元,那么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可能会比较纠结。
10月16日,20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结束在巴黎举行两天的会议。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提出,期待欧洲委员会能在10月23日前,通过一个应对欧债危机的全面的救助方案。
对投资者来说,利好的消息是有欧盟官员表示,现在已接近达成银行资本重组协议;但另一方面,上述的声明也让人有不太靠谱的感觉:已连续2年之久的欧债危机,凭什么可以在一周内解决问题?
希腊减记方案难获认可
根据G20发表的这份公报,G20承诺确保银行拥有重组资本,欧洲将努力让4400亿欧元救助基金发挥最大的影响力。同时,G20期待欧洲委员会能在10月23日前通过一个对债务危机的全面救助方案。
尽管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国际货币基金(IMF)缺乏资金的前提下,欧洲几无可能在一周内拿出一个令所有投资者都信服的完备方案,但看起来至少某些人对此还是比较乐观。据悉,欧盟经济与货币事务专员奥利·雷恩预计,今后几天内会有更加明确的重组方案,为了尽快让重组就位,成员国与银行需要更清晰的计划。换句话说,欧洲可能在下一次峰会上公布带有重组细节的清晰方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如果要确保危机顺利渡过,市场需看到大部分私人投资者参与支持希腊债券减记50%。而现阶段代表希腊债权人参与谈判的国际金融协会(IIF)表示,投资者不愿接受超过21%的损失,这给确定希腊第二轮救助最终条款带来了威胁。对此,IIF董事总经理查尔斯·达拉拉批评欧洲领导人不愿推进7月份达成的协议并坚称,让希腊债权人承担更大损失会导致投资者抛售主权债券,给欧元区带来不稳定。
其实,欧盟在今年3月份就提出过一个解决危机的“全面方案”,但主要由于德国方面的谨慎,欧洲目前实施的救助措施只达到计划的一半。比利时的欧盟委员会前委员和欧洲计划的元老达维尼翁就调侃道,希望我们下一年不会再讨论希腊债务了。
IMF是否增资仍存争议
事实上,有资料显示,欧洲用于救援的EFSF基金已经使用了1/3左右,正面临融资困难,仅靠剩下的救助资金是否能维持规模庞大的银行重组还是一个疑问。据悉,此次新兴国家主动为IMF筹资3500亿美元,将会大大加强向欧洲的注资规模,势必会缓解欧债危机的压力,无疑是有利无弊。但遗憾的是,与会的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一致反对,该议案就此作罢。
加拿大代表在会上曾表示,欧洲应该自己拿出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依赖IMF。一度为资金发愁的德国竟然也出乎寻常地声称,解决欧元区危机的主要责任在欧洲,而不在IMF。
融资方案被拒,难道欧盟已经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吗?
华泰联合证劵分析师曹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兴国家此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新兴国家向IMF增资,还不如直接对欧洲进行救助。对IMF改革来说,参与的资金份额对话语权很重要。新兴国家希望借助欧债危机这样的机会,来进一步增加参与份额并提高话语权。
平安证劵的何庆明分析师也对记者表述了相似的观点。他认为其实欧洲还是需要资金的,但远水解不了近渴,EFSF是牵头救助欧洲的资金来源,而IMF却不是。新兴国家出资IMF可能更多地是出于政治上而不是经济上的考虑。而发达国家由于自身没有燃眉之急,所以会表示反对。
相关新闻
外国央行减持美债 或为应对资本撤离
每经记者 万敏 发自北京
10月13日,美联储(FED)公布的数据显示,最近一周外国央行减持了美国国债。
美联储表示,10月12日当周,外国央行持有的美国国债减少178亿美元,至总计2.679万亿美元;同一周,外国央行对房利美和房地美发行或担保的债券持有量增加13.6亿美元,至7231亿美元。
“各国央行愿意持有美债并不是仅仅是因为它的安全性。”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分析师蒋舒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美债较强的流动性使得各国央行在任何时点都能快速卖掉美债而不影响其价格。
相关消息称,美国财政部最新统计显示,外国持有美债总额在6~7月减少0.7%,达4.48万亿美元,今年迄今为止,增幅收窄至1%,创下自2006年外国减少投资美债以来的最小增幅。
蒋舒认为,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如果欧债危机继续蔓延,出于避险的需求,新兴经济体可能会担心资金外逃,从而引起本币贬值,抛售持有的美债变现成美元现金,央行就可以抛出美元、吸入本币,从而支持本币汇率。”
根据此前美国财政部报告,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持有者。美国财政部最新报告显示,7月份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1735万亿美元,较6月份增加80亿美元。美国财政部预定今天(10月18日)公布外国对美债持有最新统计数据,届时中国是否参与了减持美债将见分晓。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