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了。”随着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1陆家嘴(600663,)论坛作出如上表态,国际板已渐行渐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为国际板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国内大券商和合资券商早已为赶赴这场盛宴而奔波。
据了解,中金公司、中信证券(600030,)、银河证券、中银国际等老牌券商很早就开始为国际板做准备,并且相继成立了国际板工作小组,负责联系有意登陆国际板的港股上市公司。合资券商也不甘示弱,已成立的纷纷营销客户、储备资源,还未成立的加紧合资进程。虽然国际板推出目前仍无时间表,但资源争抢的暗战已在进行之中。
国际板加紧筹备
推出预期升温
自2009年国务院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后,市场对国际板的关注度便开始不断上升。在2011年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明确提出,2011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研究制定“国际板”制度规则,推进“国际板”建设。在今年陆家嘴论坛期间,中国证监会国际部主任童道驰表示,有关部门在国际板建设方面都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在法律、会计、结算等很多技术方面上的工作。
尽管目前监管部门并未给出国际板出台的时间表,但近期监管部门的表态以及尚福林此次强调国际将近,在各方人士看来,已是国际板即将开闸的信号。
券商大佬争抢先机
合资投行加入竞争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国际板的推出目前仍没有时间表,但这并不影响国内一些大券商提前备战的积极性。据了解,中国移动已选择中金公司担任其承销商—该股可能在首批国际板上市的名单上。而正在积极备战国际板的汇丰控股,也已经聘请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作为其承销商。
华泰联合证券近日发布研报认为,国际板启动并不会增加股票供给并导致股指、成交金额偏离原本的运行轨迹,对证券行业收入总量上影响中性。但国际板启动会影响到股权融资项目的大、小型企业占比结构,利好于在大项目上占据优势的大投行。
海通证券(600837,)也认为,国际板的发行对承销商在项目拓展、资本实力、国际化经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高盛高华、中金公司等合资券商外,本土券商中仅有中信证券等极少数公司兼具了大项目承销优势以及较为丰富的国际化经验。同时,该市场的高度垄断性以及发行工作难度的明显提升,国际板的承销费率将明显高于A股同类项目。
据了解,中金公司、中信证券、银河证券、中银国际等老牌券商很早就开始为国际板做准备,并且相继成立了国际板工作小组,负责联系有意登陆国际板的港股上市公司。
“国际板的推出将直接提升券商投行、经纪等业务收入。而参与承销了一批大公司在内地和香港两地上市,以及大型H股公司回归A股市场的大券商受益将更为明显。”一位券商分析师对本报记者表示。
去年年末,华英证券、第一创业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华鑫三家合资券商相继获批,是自合资券商成立开闸以来,证监会发放合资券商批文最多的一个年份。外资成立合资证券公司的热情再度高涨直指近期可能推出的国际板业务。据记者了解,三家合资券商有望于下月集体挂牌。
“国际板是一个趋势,从合资投行的角度来说,首先是拥有先进的国际操作经验,另外还有海外的顾客资源等优势,这是一些本土券商无法比拟的。”一家曾参与过多家大型国企全球IPO的合资券商董事长此前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他透露,该券商很早就已经在和海外的潜在客户进行接触,很多客户表示感兴趣,一旦国际板开闸,相关业务可以迅速跟进。
另外,此前RBS大中华区主席蓝玉权也曾表示,关注内地在酝酿中的国际板,希望在国际板推出后,能够将RBS在欧洲等境外的大型企业客户引入到国际板上市且为它们提供相关上市服务。
三类公司期待登陆
中国移动呼声最高
“从产业的大方向来讲,大型公司,尤其是与民生消费相关的公司更期待国际板的推出。”德勤中国CEO卢伯卿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他认为,中国市场是全球消费增长的亮点之一,和消费相关的产业需要在短时间内在中国展开布局,可以借助上市的途径。
实际上,国际板日益临近的脚步已吸引了众多机构的目光,不少外资企业均表达出登陆A股国际板的意愿。
汇丰银行(中国)行长兼行政总裁黄碧娟在陆家嘴论坛期间接受采访时明确表态,希望汇丰可以成为国际板开启后首批登陆A股市场的上市银行。而此前汇丰集团亚太区行政总裁王冬胜也表示,在登陆国际板方面,汇丰已经做好准备,一旦国际板开启,“在监管允许的最短时间内,汇丰就能够完成上市筹备工作,而现在最重要的是等待相关条例的出台。”
除频繁表态的汇丰外,对国际板趋之若鹜的外资银行还包括渣打、东亚、澳新、恒生等。
不仅如此,大型跨国企业如路透社、大众、奔驰、可口可乐、西门子等均表现出赴A股国际板上市的意愿。纽交所执行副总裁兼环球上市部主管简学麟更是多次表示,该集团正积极谋求在国际板挂牌上市,并已经与中国监管部门进行了接洽,希望纽交所能够成为第一批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的海外企业。
众机构积极表态的背后,是外资企业希望能够通过在中国内地上市,提升其品牌影响力、扩大市场份额的诉求。
“上市后,可以打响名气,同时,可以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可以解决资金需求”卢伯卿表示。
除外资机构外,红筹回归也是市场对于国际板拟上市企业的一大预期。此前,权威渠道的消息对于国际板的上市企业范围已有较为明确的界定:国际板就是让境外注册的公司,既包括境外的公司,也包括中国移动这种业务在境内、但注册地和上市地在香港的公司,到境内的交易所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也就是说,国际板既吸纳外国企业,也欢迎红筹股回归。据媒体报道,此次陆家嘴会议期间,一位监管机构相关负责人就表示,红筹公司经营状况较好,且业务大多数在国内,它们对于中国经济建设具有较大推动作用,会允许它们到国际板上市。
在国际板首单的争夺战中,中国移动是红筹股回归呼声最高的企业。就内地上市的问题已经讨论了七八年,却一直回归未果的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曾向媒体表示:“中国移动回归内地上市比汇丰控股更为迫切。”
另外,全国政协委员、盛大网络董事长陈天桥在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建议,中国股市应早日开设国际板,以满足赴国外上市的中国内地优秀创新型企业“回归”。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香港主板共有98家红筹股公司,总市值达4.4万亿港元,其中市值超过200亿港元的红筹公司有28家,总市值4万亿港元。
瑞银证券分析师唐志刚此前发布研究报告,将可能在A股国际板上市的候选企业分三类,分别为在华业务规模较大的西方企业、恒指成分股企业和大盘红筹股。
他表示,西方的消费品及制造企业通常在中国的业务规模较大。这些企业不仅将中国作为其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其主要市场。他们长期致力于中国业务的发展,有人民币融资需求。这类公司包括从事零售业的宝洁、可口可乐、联合利华等以及从事制造业的西门子、大众汽车等。
香港蓝筹股方面,他认为像汇丰控股、东亚银行、长江实业、富士康、九龙仓这类公司已在内地有很多投资,对人民币同样有着很大需求,有登陆A股的需求。另外,瑞银预期,作为行业龙头的红筹公司,将是首批可于A股上市的“外资”企业,包括中移动、中海油、联想集团、华润创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