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股指期货成交量的日趋平稳,期货行业对于期指日内过度交易的自律正在大幅加强。期货市场长久存在的“短线炒手现象”,目前也蔓延至股指期货领域,但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炒手们也面临着必须转型的前景。一直以来,职业炒手的存在使得期货市场过度投机氛围浓重,部分公司也利用炒手来增加交易量以扩大影响。
专家呼吁,相关期货交易所应该在手续费和佣金返还制度上作出改革,抑制炒手现象,而对于职业炒手也应加以引导,既发挥其提供市场流动性的作用,又要限制其过度投机。
职业炒手蔓延至期指
“一些公司的交易量虽然大,但很大一部分还是靠炒手做出来的,”上海某期货公司负责人表示,虽然股指期货上市才2个多月,但是商品期货市场里一直存在的炒手现象也已经到了期指领域,“不但有,而且还不少。”
据了解,期货市场长久以来就活跃着一批职业“炒手”,他们每日的成交量巨大。其交易以短线为主,赚取每个波动中极小的差价,其方式就是“以量求胜”、“积少成多”,一般不持仓过夜,只要有一两个点的盈余立刻平仓,每日循环往复,可以不用去分析基本面和大趋势。炒手不但需要技术,也需要时间和体力,“股指期货不像一些商品期货品种有休息时间,现在每天做下来身体都吃不消。”一名期货公司人员透露目前炒手的状态。
据介绍,炒手的资金一部分来自于自有资金,另外一部分来自于代理的客户。一般情况下,炒手会找到期货公司,要求期货公司提供快捷的IT条件和低廉的手续费,并且从期货公司拿到返还的佣金。而一些期货公司出于对交易量的追求,也乐意接受这些炒手。
股指期货的上市,也让不少炒手找到了更大的“舞台”,其人数也日渐增多。炒手领域老师傅带新人,乃至一些“炒手训练营”,都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人。
专家表示,期货交易不能盲目追求成交量,而由“炒手”做出来的成交量不能反映出真实的市场交易状况,也不利于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
期货公司逐步引导转型
此前一段时间,由于股指期货的日内交易量较大,引起了各方的注意。中金所召集30家期货公司召开“股指期货市场规范发展座谈会”,就防范和抑制日内过度交易行为进行了深入探讨。业内也普遍意识到,股指期货市场刚刚起步,必须防范风险,加强监管,注重市场功能的培育和发挥,促进市场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
从交易量上看,近日来期指的总成交在20-30万手之间,端午长假过后的日均成交量在25.6万手,平均“成交持仓比”为10.45:1,短线交易的热度已经大为降低。
“炒手们还是比较配合目前的监管的,”某期货公司负责人表示,在中金所的会议召开议会,公司也对炒手们加强了管理,从交易量的变化看,炒手们的“干活”力度已经减弱。
东证期货总经理党剑表示,职业炒手给市场提供了流动性,但不能创造过度的流动性,目前看来这些流动性是过剩的。从期货公司角度看,虽然对炒手的实质约束力并不大,但可以尽量引导炒手转型,让他们的交易时间延长,并增加一些长期持仓,少做日内交易,而炒手自身也必须适时转换风格。
专家:从制度层面加以改革
“交易所根据交易量的返佣制度需要改革,”北京工商大学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表示,过去期货市场很多过度投机的现象,都是希望能获得返佣。期货公司会把交易所返还的一部分手续费,再返还给炒手。而期货公司拿到的返佣往往是根据其交易量来分配的。因此需要从制度上作出改变,“未来的交易所返佣不能取决于交易量,中金所应该在这方面作出调整,返还手续费不能与成交量挂钩。”
胡俞越表示,期货公司也应该从量的竞争过渡到质的竞争,将对客户个性化的服务摆在首位,摆脱对交易量的依赖。
“我们也应该重新审视自己以前的工作,”党剑表示,过去很多在商品期货中习以为常的问题,在股指期货时代都应该加以审视,除了炒手问题,像关联账户、一致行动人等问题,都应该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