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郑眼看盘:大盘疲弱 控制仓位观望

    2010-06-04 02:04

    每经记者  郑步春

      周四沪深股市冲高回落,尾市出现跳水走势。沪综指最终跌0.73%至2552.66点,300指跌0.78%至2736.08点,主力期指跌0.51%至2748点。从盘面看,上海或出房产税收政策这一消息造成午后地产股显著下跌,进而拖累了股指。另外,唐山港、宁波港、农行等扩容消息及地方融资平台的负面报道也压制了股指。

            近期关于加息的言论也有一些,这可能也是股指压力之一。新进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说,下半年乃至明年存在非常大的物价上升压力,目前上调银行存款利率以稳定通胀预期、保护储户利益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李稻葵的言论和某些官员言论颇不一致,因他们有许多人认为未来数月通胀压力会渐渐减弱,一方面因翘尾因素变动,另一方面因石油、有色、农产品等降价。

            我们老是说什么通胀期预,其实通胀就是通胀,并非什么预期。通胀和那些没啥意义的数据无关,数据哪怕再低,通胀依然还是通胀。人们炒这炒那,就是因为害怕通胀,如此明显的事还回避什么?昨日有条消息颇引发关注,这就是有关方面将调查地方GDP水分一事,这说明上层已注意到统计数据方面的事。笔者认为,不仅应查下GDP,还要查下物价数据中的水分。本月11日,统计局将公布包括物价指数在内的数据,有人预测5月CPI为3%,也有人预测仅为2.8%,对此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有报道说,我国地方债务数月内由4万亿升为7万亿。地方债务一事这几天被充分报道,在美国也是如此,关于各州“市政公债”将撑爆的报道同样有许多,日本也是。其他国家这方面的报道同样也不少,可见这是世界范围内的事。

            然而,人家的地方债务投向和我们不太一样,比如我们更多投向基础设施、钢筋水泥,而人家更多用于直接支撑消费并最终进一步恶化了西方原本就有的过度消费现象。对于我们这个消费严重不足而投资严重过度的国家来说,与其发债进行基础设施投资,还不如直接减税更有效率。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我们就刺激过经济,采用了加大公共投资方式,后来几年正巧我们加入WTO,加上“全球化”盛行,恰好解决了增加的产能,我们巨大的产能得以向全球消费品市场释放。可以说那次我们运气特好,刺激经济和大兴土木的举措得到了很好的结局。好的结局有些时候会给出错觉,或使得我们更加热衷于此。

            在一年多前,笔者也曾分析过这个问题,当时就很忧虑。顺带说下,自2008年底四万亿计划出台之后,笔者从未口是心非地唱过赞歌。决策者是人而不是神,所以我们的许多专家需要去谏,而不是一味地奉承。如果老是口是心非,追求皆大欢喜,那么即使经济学知识高过多过笔者百倍又有何用?

            笔者昨日说反弹或能延续,没想到大盘却如此弱不经风,这说明笔者对A股的真正基本面还没领悟透彻。由于隔夜美股是大涨的,所以周四A股的实际表现应比盘面表现得更差,A股甚至连平时常见的高开也免了。也就是说,强势外盘因素进一步加重了笔者的错误程度,所以检讨一下。一般而言,当涨不涨,说明市场软弱到极点。

            当前的市场如果扩容能暂缓一下,反弹更多一些说不定能有些指望,因毕竟前期杀跌形态太陡峭。可新的扩容消息几乎天天有,加上资金面又紧,这便使场中机构力不从心。

            农行据说是7月初招股,7月中旬上市,而在此之前又有大盘股见缝插针地发行股票,加上6月11日的经济指标将公布,所以股指反弹的环境确实不太好。从期指走势来看,笔者感觉到昨空方似底气更足,午后数次主动压盘,屡领先于现指跳水,临收前也未见短空平仓盘多于短多平仓盘。因此在操作上,投资者目前应考虑将一些微利的或没输多少的筹码减持,先降低些仓位再说。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5月份非制造业PMI指数环比回落

    下一篇

    股价飙涨获利约7600万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