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行标本:天量信贷第一位

    2009-12-29 05:10
    每经记者  聂伟柱  发自北京

            多年未坐上信贷增量头把交椅的中行,此次一跃超过工行、建行而占据首位。万亿信贷是中行转向国内业务的成功之举?抑或是不良贷款激增的伏笔?

            商业银行的“信贷狂欢”终于告一段落,其中表现最抢眼的非中行莫属。截至2009年9月末,中行人民币贷款较上年末增加1.05万亿元,增幅45%。

            多年未坐上信贷增量头把交椅的中行,此次一跃超过工行、建行而占据首位。万亿信贷是中行转向国内业务的成功之举?抑或是不良贷款激增的伏笔?

            或许,这些问题要交给时间去回答。

    以量补价

            截至三季度末,中行人民币贷款市场份额为8.7%,较上年末上升近1个百分点。一个百分点的背后意味着上万亿的新增贷款。综合来看,信贷激增的主因有三个方面:

            其一,国家启动4万亿元投资之后,财政在提供一部分资金的同时还有大量资金需要银行贷款的支持。一直谋求做大国内业务的中行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事实上,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又何止4万亿元。在国家出台4万亿元投资之后,地方政府进入了融资高峰期。一大批“铁公基”项目开始启动,此种项目大多为中长期投资,贷款金额大,期限长。然而,政府资金有限,甚至部分项目连资本金都无法筹齐。这时,在政府信用、财政担保的承诺之下,商业银行开始加入此轮“信贷狂欢”。

            其二,今年银行盈利主要利依靠以量补价的方法。去年,央行的5次降息,外加年初以来取消控制信贷规模,使得银行贷款议价能力大为削弱。因此,银行业净息差跌至低谷。这种情况在中行一季度报中得到证实,当季中行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14%,主要原因就在于步入低谷的净息差。出路何在?在一个乘数变小之时,解决的办法在于增加另一个乘数。因此,包括中行在内的各大商业银行普遍选择了以量补价的方式,即通过大规模扩张生息资产,做大基数,维稳利息收入。中行去年新增人民币贷款3863亿元,而今年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就超过1万亿元,预计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是去年3倍以上。如此一来,新增贷款部分对冲了净息差下降的影响。

            其三,2009年取消信贷规模控制之后,原本压抑的信贷需求得到释放。2008年信贷规模受严格控制,压抑了部分企业的潜在需求。在2009年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下,企业不会放过扩大授信规模的机会。对于许多企业而言,货币政策宽松之时储备贷款规模,以备银根收紧之需,是现实而理性的选择。

    风险蓄势

            如果说“天量信贷”是今年银行业一大特点的话,“风险防控”则是与之并驾齐驱的另一特点。

            这一点可以从监管层下发的文件以及监管层领导讲话中得到印证。

            从银行自身来看,在一手抓规模的同时,另一手也在风险防控上做文章。对中行而言,“在扩规模中调结构,在调结构中扩规模”是今年经营的最大看点。

            中行投放较多的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方面,多为中长期贷款,期限长、规模大。此类项目未来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对中行增强资产持续稳定性和营利性有好处。硬币的另一面却是,期限长,意味着未来不确定性风险大;规模大意味着一旦出现意外,风险将是致命的。

            然而,至少风险不在当下。截至2009年9月30日,中行不良贷款总额753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22亿元;不良贷款率1.60%,较上年末下降1.05个百分点。

            事实上,中行只是商业银行的一个样本。今年,我国境内商业银行在天量信贷之后,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亦实现了“双降”。

            不过,贷款风险暴露有一定的滞后性,今年发放的贷款,一般不会在当年或者明年就表现为不良贷款,特别是当前不少都是中长期的基础设施贷款。

            考验,或许就在2011年。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2009年 中国话语权提升

    下一篇

    2010 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汇率政策或难大动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