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夏子航 发自义乌
义乌的特别,在于它“全球小商品贸易风向标”的地位。但60%以上的外贸依存度,让曾一度被评为最富县级市的义乌,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同样遭受巨大的创伤。
时逢2009年8月,当《每日经济新闻》再度探访这片创造小商品奇迹的土地时,发现与经济相关的数据或许依然暧昧,官方也仍在谨慎与乐观之间徘徊,但从当地集装箱运输司机和小商品经销户的视角来看,似乎更能找寻到义乌复苏的真实影像。
【现场直击1】
3公里集装箱卡车长龙再变近10公里
8月5日,义乌市雪峰东路,40岁的李平昌在路边找了一处树荫坐下,他驾驶的集装箱卡车在一眼望不到头的车龙里几乎已经6小时没有挪动,他有些无奈。
李平昌和他的同行们此时都在准备入场义乌国际物流中心。来自义乌的集装箱在走宁波港出口之前,都要在此进行抽检并“施封”封条。物流中心堆场有将近4个足球场大,但毕竟容纳不了过多集装箱卡车同时进入,雪峰东路因此成了这些卡车排队等候的场所。
“义乌可以说是中国小商品的晴雨表,而义乌的晴雨表就在雪峰东路的车龙长度上。”一位义乌当地官员如此指出。
下午4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临近义乌国际物流中心入口的十字路口处,雪峰东路自西向东方向的车道已被摩肩接踵的清一色集装箱卡车所占据,而另一边的自东向西车道则空空荡荡,雪峰东路不得不为此打破原本均分双向6车道的安排,把4条车道让给了自西向东方向。
沿着雪峰东路步行10余分钟,穿过2个红绿灯路口后,仍然望不见车龙的尽头。“之前可不是这样子。”李平昌自河南周口来义乌跑外贸集装箱运输已经有四五年,他回忆说,雪峰东路上的卡车从2008年10月开始明显减少,“今年2月平均每天不到600辆,最少的几天可能就300来辆集装箱卡车,车龙都快见不到了。”
这使得李平昌的生意也到了最低点,“外贸代理商不下单,运输队也就很少给我派任务,那时一周能接上两三单就不错了。”
他的印象与义乌外贸和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等多项数据的走势基本相符。据统计,2009年1~2月,义乌国际物流中心集装箱施封量为2.4万标箱,同比下降11.3%,平均每天施封量仅约为400个标箱。
而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显示,景气指数从2008年10月份开始下跌,虽然在12月出现短暂反弹,但在2009年3月份又跌至接近历史低点。此外,义乌市外经贸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1~2月,义乌自营出口总额同比下降9.91%,形成历史谷底。
“从四五月开始,能感觉到车子在明显增多。”李平昌表示,“短时间内的增长还是蛮快的,现在每天排队的集装箱卡车在1500~1600辆左右,跟1年前差不多了。”据李平昌测算,这些天的车龙已经有近10公里长了。
义乌国际物流中心的统计也显示,2009年3~6月,其集装箱施封量为11.3万标箱,同比上升7.92%。义乌在7月15日前一直归口金华海关,4月29日,金华海关单日接受小商品出口报关单2081票,监管集装箱3810标箱,均创该海关单日业务量历史新高。
李平昌告诉记者,由于排队车龙变长,最近他每天几乎都得排到夜里10点后才能加封完,然后直奔宁波,每晚都睡在车上,第二天清早8点再赶到义乌拉货。“每单值2000元,扣除800元油费、路桥费450元、提箱交接费80元、施封费60元和保险及修车等费用后,每天基本能赚上300多元。”
【现场直击2】
小商品城淡季不淡增强商户信心
在南北贯穿义乌市区主要道路的413路公共汽车站牌上,小商品城在25个站点中占去了7个。小商品城有约62000个门面,记者花了将近两天时间从小商品1区转到了最晚开业的4区。而当地人更自豪地宣称,“如果在每处摊位都要驻足3分钟,你得花一年多时间才能走完小商品城。”
“小商品城可以说是义乌经济的灵魂,而小商品商户的感受将构成义乌复苏的真实影像。”义乌市外经贸局副局长姚咸明4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张美在小商品城1区2层头饰区经营着“B4068”的门面,4日中午,她正忙着从成捆的薄膜中裁剪出一片片长方形,用来包裹一版版发夹,10版发夹被码成一摞,再用薄膜包好后放入纸箱内。而就在她门面所在地段,四处传来的透明胶带打包纸箱声此起彼伏,用拖车拖运成堆纸箱的工人也在人流中穿梭往来。
“2008年11月可能是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厉害的时候,当时海外客商不敢下单,或者即便要下单也会首先压价。”张美一边说着,一边正接待一位来自印度的客商。
“小商品城内销、外贸约为四六开,所以当金融危机到来时必然会遭遇阵痛。”义乌商城集团市场发展服务公司信息开发部总经理张香美4日向记者表示,据2009年初对小商品城商户做的内部调查显示,70%的商户感觉到形势黯淡、订单下滑。”
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也显示,在去年10月、11月份出现了旺季不“旺”的逆周期性运行态势。11月义乌景气指数跌至2006年8月该指数发布以来的新低1035.82点,并出现景气指数、价格指数、效益指数、规模指数、信心指数首次全线连续下滑局面。
记者在小商品4区的一层公示栏上看到整版的“转让批复公示”,一共32张,每张上共有13项转让交易,而上述交易多发生在2008年末。“但从2009年一季度开始,我们感觉信心又慢慢恢复了,成交额也逐步回升。”张美表示,“我们也想了一些办法,外商压价厉害,我们就换新产品;长单有汇率风险,我们就做短单;大单减少,我们也开始关注小单了。”
张美还告诉记者,她感觉2009年1~6月仍是一个“V”形的经济形势,“5月一度也有过困难的时期。”而这与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基本一致。据介绍,小商品景气指数1月为1072.75点,3月份为1023.25点,4月份小幅上扬到1044.15点,5月份创下新低1019.78点,6月上涨至1030.66点;而商品周转指数、资金周转指数连续第四个月上升。8月4日,义乌商城集团刚统计得出的 “7月份部分经济指标月汇总表”显示,7月的景气指数环比增长1.15%至1042.47点,但仍同比降低1.55%;信心指数则环比增加1.12%至107.42点;与利润存在关联的效益指数则由6月的119.25点增至126.06点。“6~8月是每年的淡季,此时出现的复苏迹象,给了我们较大的信心。”张香美表示。
记者获得的义乌2009年1~6月数据显示,义乌集贸市场实现成交额222.71亿元,同比增长12.85%,创历年半年成交额记录。其中小商品城成交额156.88亿元,同比增幅7.56%。
【客商调查】
入境人次增逾两成外商再现回流潮
在义乌出租车司机邹勇眼里,他在2008年末见识了街上人流明显减少的惨淡场景,而义乌街上“异国风情”的黯淡,则直接预示义乌小商品经济向外出口的缩紧。
“与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外国人不同,义乌当地的外国人基本都是个体商人,这也让义乌的出入境数据具有重要的经济意味。”义乌市涉外服务中心主任陈林瑞4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4日晚间来到义乌最繁荣的异国风情街,这里密布异国风味的餐馆,每过约5个临街门面,就是一家主要面对外商的商务酒店。记者看到,临街的咖啡馆聚拢着来自印度、也门等各地的外国商人。
陈林瑞介绍,现在外国商务机构驻义乌办事处已经达到2499家,“清一色的都从事贸易。”在他看来,金融危机并没有影响上述办事处增加的趋势,2006年当年新增306家,2007年和2008年则一下分别新增602家和637家。
义乌当地的外国人甚至已成为小商品城人流中最主要的部分,这使得义乌出入境方面的数据十分关键。据《每日经济新闻》获得的统计显示,义乌2009年1~3月的境外人员临时入境人次合计5.78万人左右,同比2008年1~3月的4.62万人增长24.96%;4月~5月同比增幅则分别在13.73%和34.51%。
就在小商品城中的4星级海洋酒店销售部副经理虞振告诉《每日经济新闻》,7月的外商入住人次达到8441人次,外商入住率高于去年同期的64.81%,达到69.38%。
【官方统计】
2009年大外贸出口或同比下降5%
在浙江2009年外贸出口基本确定15%~20%的同比降幅背景下,义乌的复苏迹象让当地政府官方仍保持适度的谨慎。“我们也在疑惑是什么能够支撑义乌的经济复苏?这迹象是可持续的吗?”
义乌2009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2009年1~6月集装箱出口总数为24.1万标箱。其中,3月、4月、5月的数据分别为4.9万标箱、5.1万标箱、4.3万标箱,6月出口4.9万标箱,同比增长6.5%。义乌1~5月完成自营进出口约7.83亿美元,同比增长4.03%%;其中出口约7.2亿美元,同比增长5.91%。
当地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分管官员5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义乌的自营出口2009年将基本确定7%左右的同比增幅,“但这里面可能有别的因素。由于义乌自营出口享有更多优惠,在金融危机下,大外贸中非自营出口部分也以义乌自营出口名义报关,这使得自营出口数据十分乐观。而政府调查发现,义乌大外贸2009年仍可能同比下降5%左右。”上述官员指出。
大外贸实际上就是义乌的集装箱出口量,2008年大外贸出口52万标箱。“1~6月已达到24.1万标箱,全年的数据有可能与去年52万标箱的数据持平,但增长很难,不过这比浙江全省的情况已经好了很多。”
【业界访谈】
复苏受益于日用商品“价格洼地”
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数日走访中,多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义乌的复苏迹象之所以比其他地方更明显,其主打日用商品以及历经6代小商品市场所积累下来的“价格洼地”是关键原因。
浪莎集团董事长翁荣金4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义乌企业除主打小商品这个特色之外,“拥有‘销’上的先天优势,是在金融危机中较少受影响的主要原因。”他认为,企业运营主要是供、产、销3部分,“义乌企业很多都直接在小商品城设点,而各地客商对小商品城的关注与信任帮助义乌企业获得了很好的销售优势。”
义乌市外经贸局副局长姚咸明对此有着同样的认识,金融危机下,对日用商品的需求仍不会大幅减退,反而可能会因为“口红效应”而加大需求,这也是义乌小商品城未受巨大冲击的关键原因。“很多人都会觉得义乌很奇妙,没有资源、交通一般,还只是个县级市,可正是它建立起了全球最大最知名的小商品市场,我想这与义乌商人的勤勉与踏实分不开。”姚咸明说。
实际上这也是记者在义乌最大的一个感受,在小商品城庞大建筑的背后,义乌商人累积下来的“价格洼地”遗产更为珍贵,各方对小商品城物美价廉的优势深为认同。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