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信贷狂潮下 外资行成“非主流”

    2009-07-24 02:25
    每经记者  陈珂  发自上海

            今年以来,由“4万亿”刺激方案引导的大型基建项目成为最大的融资需求市场,带动了7.4万亿的银行信贷投放,并一定程度支撑起中资银行的“以量补价”策略。

            与之相对,由于资金、资本的限制以及营销劣势,外资银行难以介入目前的融资“主流”领域,导致本就不高的市场份额持续缩减。“今年拉动GDP的主要领域——大型基建项目,由于受资本、资金方面的限制,我们直接参与不多。但经济复苏对整个市场都是利好。”昨日,花旗(中国)银行副行长黄毅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外资行下调定存利率

            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421.8亿元、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0.65个百分点,但外资银行这两项数据却分别上升了6.7亿和0.19个百分点。

            “外资行有很多授信在贸易融资领域,受经济危机的冲击更多。”一外资行人士表示,由于信贷策略的不同,对于更安全的地方基建项目,外资行今年也很难涉足。

            另一方面,近期花旗、汇丰等外资行下调了中长期定期存款的利率。由于银行吸收存款计划需与放贷规模、投资相匹配,下调存款利率被认为是贷款收缩的一种表现。

            “调整利率是一种战略考虑,并不是说预计贷款会缩减就不做存款。”黄毅表示,一笔存款进来,银行就面临操作、利率和流动性风险,而能不能把风险转移出去是制定未来存款策略的核心。但利率调整还要参考流动性评估、货币政策、贷款需求甚至汇率等一系列指标。花旗方面不否认的是,如果预估未来6个月内市场不出现流动性吃紧的现状,吸收中长期存款的成本不会显著升高。

    受益经济复苏

            在黄毅看来,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复苏的势头很好,即使不直接参与拉动经济复苏的大型项目,市场整体出现转机的大背景,对所有商业机构的运营都是有利的。

            “随着银行中长期贷款的增多,同业机构可能会出现存贷款期限不匹配现象。”黄毅表示,从提高流动性的角度而言,市场对资产证券化方面的需求会非常大,“这对花旗一贯擅长的财务规划安排业务,将会带来很直接的推动效应。”

            从更长远的目标看,外资金融机构更寄望在中国市场发挥其最大的优势。黄毅表示,贷款未来不应是银行资金的惟一出路。随着金融商品、金融形态的丰富和市场需求多样化,对于全球网络完善的花旗,其在中国的业务空间将更为广阔。

            目前,花旗拥有QFII20%的市场份额。境内保险机构60%的QDII依托花旗的全球托管服务。随着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更多境内机构开展全球化投资以及全球机构加大对境内的投资,将会为外资行带来更多的托管、财务规划、投资安排及交易交收的空间。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异动股播报:金融街(000402)

    下一篇

    指标股渐次发力 指数基金正在加速入场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